昨天,有人对我说,“南京菲亚特工厂大门已经封了”。当时我即表示不信。但说者说,他是听一个南京菲亚特经销商说的。我问他:“你看到了吗?如果不是眼见,别去乱说,这样的以讹传讹,无疑是在向本来处于困境的南京菲亚特落井下石。
今天上午上网,忽然发现许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发布了类似“南京菲亚特已经消失”或“南汽与菲亚特分手”,也包括“新车搁浅”、“代工”等消息。
面对上述消息,我就奇了怪了。自从今年初我写就“谁能拯救南京菲亚特”一文之后,我尤其关注南京菲亚特的风吹草动。特别是在本月上旬,我还深入南京菲亚特工厂与上任仅两个半月的南京菲亚特CEO余久锋,以及第三次出任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监的景伯青面对面地进行了访谈,并以第一手材料写就了“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浪潮中的南京菲亚特”一文,后来曾分三部分以“走进南京菲亚特,走近余久锋”为题发表在各大门户网站。
应该说,那一次采访,是余久锋、景伯青上任至今接受记者采访时间最长,谈及话题最多的一次。
余久锋、景伯青详细地回答了记者关于“上南合作对南京菲亚特有哪些重要影响”、“对于南京菲亚特近20万现有客户和更多潜在客户而言,现在最关心的无疑是菲亚特股东的合作走向”、“你提到了南京菲亚特目前的不尽人意,对此你上任后有哪些反思,并实施改进”、以及“厚道造车”、“菲亚特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还包括余久锋的个人喜好等私人问题。那次专访余久锋几乎有问必答,毫无太极表现,后来全文刊登在11月9日的南京日报,并为互联网广泛转载。该文还被一个我未曾谋面,却认为应该对南汽比较了解的搜狐评论员“蓝色周末”给予的肯定。
写了以上这么多,为什么?
就是想佐证我应该算是一个对南京菲亚特现状比较了解的记者。但是今天上午,我似乎对南京菲亚特又一无所知了。因为各种传言让我也糊涂了,于是我决定必须去弄个究竟。
午饭后,我便驾车前往位于南京郊区江宁开发区的南京菲亚特工厂厂区。看一看工厂是否关门或其他动向,包括员工们在干啥?
2007年11月28日下午的南京菲亚特工厂厂区大门,收发室内外各有一位保安。他们分别查验了我的证件,并与相关人员电话联系后,便让我自己驾车进了厂区。
进了厂区的我,决定先到车间去看一看,工人是否在上班。办公楼下面即是南京菲亚特的总装车间,我站在敞开的大门向里看,只见许多身着淡绿色工装的工人正在检测线上检测一辆辆即将下线的车,有派力奥•周末风、有西耶那,但更多的车型则是派朗。车间门口的保安并未驱赶站在门口一直观望的我。而此时车间门外,一位女工正在认真地修剪着冬青树。
接着我决定驱车去见南京菲亚特商务部公关部的蒋为国与朱宁,并向他们了解一下最近几天,包括日后他们能够说清的一些关于南京菲亚特的情况。
商务部大楼对面即是南京菲亚特汽车的发货停车厂,发往全国各地经销商的南京菲亚特汽车均从这里出厂。我随便问了一下正在忙碌的一位员工,“现在每天能发出去的车有多少?”那位员工直言不讳:“不多,也就几十台。”但是他向记者透露一条信息,12月某地出租车更型,将有一笔大单要发出。
离开停车场便进入了商务部大楼。先去了一下洗手间,那里挺整洁。出来后便向开着门的财务部人打听,公关部在哪?穿过几间办公室,但见各室内均有人在忙碌。而公关部的办公室倒显得较安静,蒋为国、朱宁,还有一位好象姓薛的小伙子都在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当发现我的到来之后,便由朱宁去通知正在隔壁会议室开会的景伯青。
景伯青并没马上出来,倒是不久前还被传说离职的市场产品部经理、商务总监助理的魏超拿着水杯出来找水。魏超告诉记者,景总正在召集他们开会研究12月的营销,这个会后,还要接着开一个商务部各部门负责人的会。
说话间,景伯青出来与记者聊了几句,我问他现在网上各种传言满天飞,怎么看?他说,来不及看,下月还要冲量,忙得不亦乐乎,也就顾不过来了。接着他向我表示,该说的话,不久前他与余总都向我竹桶倒豆子了,就不多陪了。不过,景伯青还是丢了两句话,股东双方一直在商谈,新车也在路试,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我很理解他,他第三次出任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监,在缺少广告费、甚至公关费都少得可怜的情况下既要卖车,又要对付各种危机公关,何其难也?!但是我至今认为这才是汉子。
在他和他的团队中,我看到了南京菲亚特的希望。
南京菲亚特并未倒闭,人在,阵地在……
至少在一切一切都未定论时,那些“据消息灵通人士说”之类的话,都仿佛在向南京菲亚特本来并不景气的局面,做“落井下石”之举。因为“新闻只有发生了新的事实,才是新闻,任何杜撰、猜测应该说算不上是新闻。”让我们新老同行都能遵守这个基本原则去报道你所看到的新闻。即使是你能看到的也不一定完全是事实,要想了解真正的事实,一靠时间,二靠敬业,如果再加上专业知识与良心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