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经商务部批准,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主办、中国汽车报社协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在京开幕。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中国汽车业要发展,离不开零部件产业的持续发力。
产业软肋
中国作为汽车制造大国,有实力的国内原材料企业都已开始涉足零部件产业。
尽管如此,零部件发展仍然令人担忧。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曾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结出三个症结:研发能力不强;规模小、无序竞争严重,行业整体效率低下;零部件厂未能与整车厂建立长期协作。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外大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费用普遍占到销售收入5%甚至10%以上,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只占销售收入的1.4%左右。
此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一大瓶颈。国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还不足15%;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汽车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
借鉴经验
据了解,目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的模式主要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平行供应模式和以日本、韩为代表的塔式发展模式。美国的配套厂合并道路堪称经典,通用把自己的零部件自配企业搞了一个德尔福,独立出来之后成为零部业最大的厂商;福特如出一辙,分出来的威斯蒂安也紧随其后。两家企业一直雄踞零部件业前两名。前50家跨国的大型零部件企业,美国就有19家,完全能满足全球大部分汽车制造商的需求。而日本在汽车产业内,只对实力排在前三名的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援助。日本的制造商大都与零部件商进行“行会式”的联系,比如丰田和一级零部件商组织有“协丰会”,和二级零部件商组织有“精丰会”,一层层的配套企业各司其职,有点像金字塔。
有的汽车制造巨头已经在印度采购零件。印度汽车零件生产协会预计,该国汽车零件出口额在20年内将可达到200亿美元。成本低,工艺、产品和装备工程领域拥有技术优势,是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优势。通用汽车(印度)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印度汽车零件质量优于墨西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甚至韩国,但价格比墨西哥便宜15%,比韩国便宜10%,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相当。
政策助力
预计中国2007年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700亿元左右,在进出口方面,还将维持零部件出口高速增长、进口产品集中于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态势。预计2007年出口额增长将超过30%,达到150亿美元。但是从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看,零部件的发展超前于整车,一个有实力的汽车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作支撑。如通用与德尔福、福特与伟世通、丰田与电装等。但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来说,却先有整车才带动了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在呼吁汽车自主创新的同时似乎忽略了零部件的自主创新。
面对压力和风险,该如何化解呢?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沈晖指出,国家需要从各层面政策上支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级供应商在主机厂的发展。同时,整车企业要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一级供应商。另外,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国外一些零部件企业不是很景气,特别是在美国。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可以进行收购整合,在短期内获得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也有专家表示,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以弥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技术含量较低、研发能力欠缺、企业规模小等短板,而且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零部件企业联合协作,找准市场空间,一方面发挥比较优势迅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在关键领域协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