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消费者的老眼光,吉利毅然启用了新形象
当李书福先生亲手将200万元的巨额支票交到岳贤德手中的时候,他似乎比那个领奖的小青年还开心,笑得合不拢嘴。2007年11月6日,历时302天、汇集全球智慧、设奖总额360万元的吉利征标活动落下帷幕,来自安徽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夺得金奖。
当天,现场的冠亚军PK环节表现出异常的戏剧性,来自上海的专业设计师杨优睿和安徽的大学生岳贤德,一个侃侃而谈,对作品的诠释和吉利企业诉求丝丝入扣,滴水不漏,而另一个则明显不善言辞,甚至紧张得有点结巴,总是三言两语就草草收场。但最终现场66名评审团成员的投票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一边倒,不善言辞的岳贤德的得票数几乎是杨优睿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吉利汽车的新车标将采用这个颇具灵感和艺术气息的东方神鸟,而不是杨优睿那个中庸正统的圆形图案。
将一个拥有70多万辆销量、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吉利“六六大顺”车标换掉,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上的美感。李书福在新标揭晓仪式上,丝毫不掩饰换标背后的务实思考:“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急需要一个新的标志来承载传达。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后来者,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开始领悟到了汽车品牌和文化背后的本来意义,吉利换标是一个企业发展转型,进军全球的迫切需要。”
资料显示,通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吉利已经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吉利在业已取得发动机CVVT技术、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助力EPS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又在油电混合动力、电子平衡动力总成技术、高速爆胎及制动等安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但是这些变化和发展反映在吉利产品上时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一些消费者还是用老眼光和传统思维来看待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吉利产品,甚至不少人仍然认为吉利就是敲敲打打造轿车的代名词,是低质价廉轿车的代表。让公众了解一个真实的吉利正是吉利启动360万元全球征标的初衷。
从更深一个层面来讲,吉利换新标正好呼应了吉利正在进行的整个企业的战略转型,即从“成本领先向品牌创新”转变、从“低价取胜向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客户满意、全面领先”转变、从“以效益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从“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有关专家分析,吉利在征标、评标、选标、换标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品牌重构计划,是十年吉利的成人礼,也是中国车企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飞的汽车支柱
■ 本刊实习记者:谭思敏
2007年11月18日,河南省新乡市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正式宣告建成投产。至此,新飞集团在成功转让中外合资企业新飞电器公司部分国有股权之后,重新确立了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专用汽车产业正式形成年产15000辆的产能规模。其新飞冷藏保温车、粉粒物料运输车两大主导产品的产销量双双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2003年初,新飞集团在“热心造冷车,前途几何?”的一片质疑声中进入汽车行业,审时度势,避开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将产业定位为:只做专业车,并首先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产品——冷藏保温专用车,先把冰箱、冰柜放大了搬到汽车上。
据介绍,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是河南省2006年度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是新飞集团实施“二次创业”和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重点工程。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从2006年3月17日开始奠基,历时一年半,如今已竣工并投产的首期工程占地400余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该产业园正在创新运营机制,继续吸引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加盟,扩大合作层面。未来3年内,新飞集团还将陆续追加巨额投资,规划建设二期工程。届时,该产业园将达到年产30000辆的规模,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亿元,年利税突破2亿元。
新飞冷藏车起步就与国际接轨,工艺装备领先国际水平;引进高素质人才团队,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从高端市场入手,向中低端市场渗透,开辟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通道和售后服务体系;注重技术研发,快速完成了系列产品的技术储备;控制成本,确保盈利,不断增强持久作战的能力。新飞集团从汽车方面无技术、无产品、无市场、无团队、无品牌起步,快速聚集中国冷藏车行业资源,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一举进入中国同行业前三强。
2005年12月,河南省新乡市委、市政府将拥有50年汽车修理、改装和专用汽车生产历史的专业生产散装水泥车的新乡专用汽车厂成建制划归新飞集团。该集团迅速对同类产品和相关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使新飞散装水泥车产销量翻了两番,一举进入行业前列。
几经拼杀,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逐步在技术研发水平、产品制造工艺、质量保证体系和营销服务网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专用车行业占住了脚跟,实现了跨越。
驱散中俄汽贸的阴霾
■ 本刊见习记者:李 宁
对于中国汽车出口企业来说,中俄汽车贸易的蓝天上似乎正乌云压顶,阴霾密布。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受阻之前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使本来如火如荼的中俄汽车贸易陷入僵局。俄罗斯曾经对中国汽车企业敞开的大门也随之渐渐合拢。俄罗斯在今年9月份出台了禁止外国汽车企业在俄设立组装厂的政策,受阻于俄罗斯大门之外的五家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河北长城汽车和中兴汽车、重庆力帆轿车、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也因此放慢了在俄罗斯这片沃野上的脚步。
10月25~26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俄罗斯SOL咨询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为期两天的的首届中俄汽车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帮助中俄政府和企业深刻理解两国汽车发展政策和贸易政策,把握俄罗斯汽车市场规则,促进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300多位中俄汽车界人士第一次聚集一堂,对如何加强和促进中俄汽车贸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其主要内容分为国家政策和市场回顾及分销、财会、海关、物流两个总论坛和质量与认证、俄罗斯汽车产业投资、中国汽车厂商俄罗斯市场策略和汽车零配件及备选设备四个分论坛。
通过两天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中国汽车厂商对于俄罗斯方面的政策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之路实际上并非走到了死胡同,只要按照俄方的政策操作,事实上另有路可寻。
日前,华晨汽车俄罗斯KD项目正式签约,巧妙绕开了俄罗斯关于外国汽车企业在俄设立组装厂的禁令,华晨汽车第四家海外生产基地的建立以及未来五年向俄罗KD出口107589台中华骏捷轿车如同一缕阳光将这黑暗穿透。
11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公布,吉利刚刚与俄罗斯ROLF公司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整车供货合同。据称,此次供货合同规定吉利将在5年内向ROLF公司供应15亿美元的整车产品,出口车型为吉利的高端车型金刚和远景。
日前又有消息称,力帆汽车与俄罗斯的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为1.6亿美元的零配件购销合同,俄罗斯公司将在三年内向力帆汽车采购3万套轿车组装散件……
或许中俄汽车贸易的阴霾正逐渐散去,明天又会是一个艳阳天。
力帆:花香海内外
■ 本刊记者:王东升
如果按年龄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老总排座次的话,力帆的尹明善无疑是长者辈的首席,而力帆销售公司总经理胡祺则似乎是最年轻的销售老总。这样的老少搭配似乎看起来很不协调,甚至被业内一些人士暗称为败笔,而当今天力帆开始发力的时候人们才幡然醒悟:小将骁勇灵活善战,老将稳重更是“宝刀未老”!
迂回俄罗斯
在先后听到自主品牌遭遇海外四大“碰撞门”的噩耗之后,终于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力帆在俄罗斯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俄罗斯政府规定的时速为 56km/h、40%偏置的碰撞试验。
可能国内同行的海外遭遇令人不安,力帆在处理海外碰撞事件的时候选择了迂回策略,另外也是为力帆随后出口俄罗斯8000辆车作市场准备。同时,这次的成功碰撞也极大地坚定了力帆向更高碰撞标准看齐的信心。力帆集团副总裁兼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牟刚告诉《汽车观察》记者:“目前,力帆正在安排今年12月份在俄罗斯托里亚蒂(TOLJATI)进行欧洲NCAP碰撞‘体检’”。
海外猛进
其实,选择海外碰撞也是因为力帆海外市场需要一次成功的碰撞检验做强心剂。事实上,近年来力帆海外市场的业绩一直不错,用胡祺的话说就是“牟总在海外一路高歌猛进”。据牟刚介绍,越南是力帆的传统强势市场,力帆已经初步成功开发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市场,力帆的伊朗和埃及市场目前也经营得不错,未来力帆的重点目标是印尼、乌克兰和马来西亚市场。“眼下,力帆已经成功在海外40多个国家销售汽车”,牟刚如是告诉《汽车观察》记者。
墙内花香
相对于海外市场的迅猛推进,力帆的国内市场同样成长很快,当然力帆的基数小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尽管销量的绝对数量不及其他自主品牌汽车,但其同比增长却要高得多。2007年力帆汽车不仅赢利近亿元,销量增长几乎翻番。相对于牟刚的海外雄心,胡祺同样有自己不凡的打算:“力帆每年将推出2~3款新车,我们还会陆续推出C级车、SUV和A级以下微车。2008年力帆的销售目标是——希望两位数(至少10万辆),确保吉祥数(6万辆或8万辆)。” 当然这也符合力帆一贯坚持的原则——稳步推进。
不过,最让让胡祺和牟刚高兴的是,力帆即将通过三种途径融资45亿元,这或许会让力帆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当然,这也是力帆成为自主品牌下一个焦点的重要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