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天,2007年就将结束。已完成全年销量任务的经销商,希望从厂家那里拿更多返点,并承担着厂家在总体平衡后再分摊任务的压力;没完成销量经销商将全力去冲量,有时甚至是亏损销售。
按照汽车市场规律,降价或变相降价已是车市的必然,竞争则显白热化。
降价原因:年底冲量是惯例 吃货争取返利
有经销商反映,汽车厂家为了实现和超额实现当年产销目标,往往从第四季度开始给经销商压库,而且“摊派”没商量,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诸如此类的年末冲刺并非个别年份或个别品牌,不管车市“井喷”还是“低迷”,几乎每个汽车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驱使专卖店发起年末总攻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话经销商没有退路:要么铆足劲继续朝前跑,在取悦厂家的同时争取多返利;要么面对“缺口”回天无术、自吞苦果;要么忍气吞声给“摊派”买单,哪怕亏损也要推销出去。
据悉,尽管央行连连加息,但一家品牌专卖店仍动用上千万元“吃”进“摊派”,以争取返利。另有商家为图更多返利,此前已大幅减价销售冲量,以获得更高的返利点,但在未达到返利指标前,商家每卖一辆车就得承担“倒贴”的风险,为了不至亏损,只能继续降价促销冲量。
购车时机:消费者不必等到明年初
近期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没必要再等到明年初,现在的购车时机已经成熟。降价声一片已能说明问题。经过冲量过后的销售商,会对年底损失的利润进行补救。经销商冲量只是短期行为,过了这一阶段,一旦丧失压力,终端价格回调也是必然。
在冲量阶段,有部分经销商采取提升服务的形式来促进销量。买车只是消费行为的开始,用车的后期开支将最终超过车本身的售价,因此,服务升级比小幅优惠对消费者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