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2008款凯迪拉克CTS虽然并非世界标准,但无疑已经达到了世界级,对我个人而言,他是50年来最好的凯迪拉克”
好像很久没有听到《Motor Trend》杂志编辑这么夸一辆美国车了,不是他们不爱国,也不是他们不支持本土品牌,但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恐怕多次让我的美国同事们感到窘迫。不过这一次真的有所不同,因为全新2008凯迪拉克CTS出现了。
在出国之前看到了《Motor Trend》关于新CTS的报道,字里行间充满了赞誉和肯定。不用怀疑美国情结带来的影响,因为他们也曾以批评的态度对待一些美国车,以表扬的态度对待一些“外国”车。显然,CTS是一款好车,这让我对试驾充满期待。
试驾地点是葡萄牙的里斯本,在这里通用宣布全新凯迪拉克CTS全球上市。自从央视播出系列剧《大国崛起》之后,葡萄牙成了我比较关注的地方,500多年前发生的事仿佛近在眼前,罗卡角、达·伽马、若昂二世、恩里克王子这些名字印刻在记忆中。《大国崛起》讲述了9个国家发展的历程,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最后是美国,而我们此次的试车地是葡萄牙,驾驶美国通用凯迪拉克的CTS,在情感上延续着大国崛起的心灵之旅。
其实无论从观众到央视制作组,《大国崛起》真正心灵之旅的终点是希望看到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现实中,这样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仅从CTS的试车活动和通用的全球战略表现,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新CTS两个月前率先在美国上市,因此我们也可事先领略美国汽车记者对他的感受。与拉开凯迪拉克复兴序幕的上一代CTS相比,新产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全新的外观、内饰进一步强化了凯迪拉克新设计理念,内饰的变革是颠覆性的,让原本的软肋变成了强项,突出了彰显尊贵的手工工艺概念。
新CTS加大了外形尺寸,长、宽、高分别达到4860、1842和1464毫米,轴距与上代产品一样,仍然是2880毫米,不过由于减少了座椅靠背的厚度,第2排的腿部空间有所增长。前后轮距被加宽,且采用不等轮距设计,加上外拱的轮眉,使他不但在外观上更稳重,实际操控稳定性也得到提升。新CTS可选装的全景天窗可以覆盖70%的车顶面积,虽未能实际体验但却让我联想到凯迪拉克SRX大天窗的惬意享受。
新CTS在制造工艺上也使用了激光焊接,让车身的接缝处更加均匀细密。从车身内外的细节部分看,凯迪拉克正努力向东方风格靠拢,这一点对一款美式轿车是难能可贵的,在以前似乎也是难以奢望的。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东西方汽车文化的不同。一直以来,美国车以宽大、粗犷著称,并不太在意小节,这或许与美国的民族习性和地理环境相配。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美国车很少考虑海外市场的需求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每个角落,凯迪拉克也不例外,它不但要在美国国内与日、欧品牌竞争,也注定要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全球豪华品牌。中国是凯迪拉克走向全球的重要一站,它的唯一海外生产厂就位于上海。可以说,中国的市场、人才对把凯迪拉克推向全球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这一点从上海通用在新CTS上的参与程度上可以看出来。
在试车前的早餐会上,美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品牌总经理泰勒先生说道:“对于通用汽车和凯迪拉克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今年中国整体销量已经成为除北美之外最大市场。因此,了解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北美的工程单位与中国泛亚的工作联系非常密切,北美通用全球平台总监会经常飞到中国,在产品开发初期,就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要、中国消费者对豪华车市场的喜好。事实上,从对凯迪拉克未来长远产品的总体规划,到每个单独车型的规划,都不只是美国来做决定,要包括在中国所有的相关团队”。
从跨进新CTS车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深切感受到中国团队的影响力。内饰这个以往欧美车的软肋(不光是美国车,某些欧洲车呆板的内饰格局一直被国内主流声音所诟病),在新CTS上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清新的风格、典雅的材质以及细腻的工艺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间现代高级卧室,皮革缝制和金属及碳纤维点缀给人印象深刻,各种按钮的布置也很合理。中控台正中有一块象征豪华品牌的钟表,手刹还是沿用了美国式的脚踩方式。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