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刚刚离我们而去,这一年的中国车坛依然是风起云涌,众多事件在带给我们纷乱与心跳的同时,也在跳跃式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轨迹上刻下了自己的坐标。
★韩系车销售全线下滑
3月、4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排行榜显示,连续3年排名单车销量前3位的伊兰特和连续2年排名厂商总销量前五名之内的北京现代都被挤出了前10名。
★上海国际车展不负众望
倍受瞩目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0日至28日隆重举行。几乎所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都以A级车展的规模参展,通过历届的成功承办,上海车展在全球的知名度提高,大步迈开了向国际顶级车展靠拢的脚步。
★上汽联手依维柯发力商用车
上汽与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联手重组重庆红岩一事终于尘埃落定,6月15日,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正式开业。新诞生的合资公司或许将会成为中国重型汽车业的一匹黑马。
★奇瑞国际化战略浮出水面
7月4日奇瑞和美国克莱斯勒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6日菲亚特向奇瑞采购发动机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资生产乘用车。8月10日与伊朗最大的汽车集团霍德罗以及加拿大投资公司索里塔克三方签署协议在伊朗建立合资工厂。在1个多月时间里,奇瑞接连签署了3份合作协议,奇瑞的国际化战略正一步步浮出水面。
★国家大力推进汽车环保
6月,国家发改委给汽车企业下发通知:国Ⅱ产品申报公告最后期限是7月20日,并从明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国Ⅱ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届时国Ⅱ车型将退出历史的舞台;7月23日,发改委公告了第二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未达标的有444款车型被叫停。体现了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越来越高的行业标准和越来越严厉的政府监控,正保送着中国汽车步向“低耗”时代。
★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
7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研发公司成立,欲打造合资自主品牌;无独有偶,18日,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宣布,双方要合作共同开发一款供应全球市场的B级轿车。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既是国内合资汽车厂商顺应市场变化的现实反应,也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破产
8月20日,北京一中院宣告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破产,成为新的《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第一个破产的央企。成立于1992年的中汽销售总公司是依赖行政计划和上级部门的关照而存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特别是其上级主管部门中汽总公司行业管理职能的取消,该公司原有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竞争,且转型改制不成功,负债总额高达3.9亿元,破产在所难免。
★国际巨头群诉我国汽车企业抄袭
9月份,德国宝马起诉中国双环CEO汽车抄袭了其X5越野车型。不久,菲亚特和戴姆勒公司也分别提起诉讼。戴姆勒认为双环汽车的“小贵族”与其生产的“小精灵”十分相似;而菲亚特则认为长城汽车的“精灵”酷似其“熊猫”。模仿对于起步尚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条捷径,但这是有限度的,一味照抄是肯定没有出路的。
★广州晋级国内第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10月统计,今年9月广州产乘用车总销量超过7万辆,从而超过上海,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但随着生产自主品牌荣威的上海汽车的产能释放,上海也将形成三大整车生产基地,与广州的乘用车实力还是有得一拼。
★自主品牌集体“换标”
10月10日,比亚迪在其亮相的以铁电池为动力之一的双模混合电动汽车F6上换上了新的标识。10月29日长城汽车新标识启用。此外,吉利汽车、一汽奔腾也拟于今年年底换标。企业换标除了能在一时吸引一部分眼球之外,它到底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多大影响,还不宜过高估计。
★“小排量车是否消亡”引起争论
8月,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发出了3年后“微型车基本消失”的警世恒言,让人们感到岌岌可危。虽然很多人认为,小排量车符合环保、节能方向,占领中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但事实证明,光有政策口号,在现实中对小排量车的帮助不大。面对小排量车市场份额在种种利好因素下不增反降,敲敲警钟未尝不可。
★广州车展收官年终车市
11月20日开幕的第五届广州国际车展成为其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次,但媒体对其评价可谓毁誉参半。一方面,以广州为中心的消费潜力巨大的华南市场和落户广州的三大日系汽车企业的全力参与使得广州车展风光无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北京、上海车展的“夹击”之中,加上在软件管理和服务上的某些缺失,使广州车展向国内一流车展靠拢显得力不从心。
★“上南合作”尘埃落定
12月26日,历时8个月的“上南合作”谈判终于迎来收获季节。上汽和南汽的大股东跃进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最终合作合同。合同签署后,上汽对南汽各项业务的整合将随即展开。“上南合作”作为国内汽车业23年来的最大一项并购,既是双方顺应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大势、发挥资源协同效应之举;亦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大力推动使然。为汽车产业新一轮重组树立了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