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2007年中国车市时,“国际车展”、“新式营销”、“交强险”、“油价上涨”等都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而隐身于这一系列焦点背后的,是另一个关键词——国际化。“国际车展”、“新式营销”等话题无不显示厂商也正在快速国际化,使自己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的需求,而“交强险”、“油价上涨”等词汇则反映出中国车市的政策环境正在与国际接轨。
扁平化的车世界,适者生存
如果说中国汽车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本土特色,那么在2007年,中国车市已明显步入了快速与国际同步的阶段。在这个新的时期,人们可通过发达的媒体了解国内外车型相关信息,汽车厂商和品牌需要靠更强的技术竞争力来赢得懂车的消费者。
年初的上海车展就充分展现了这一趋势,雪铁龙C-Metisse、雪佛兰Volt概念车、奥迪 Cross Coupé quattro和宝马Concept CS 等代表着国际汽车巨头最先进技术的车型纷纷亮相,在让观者大饱眼福的同时,也着实使人感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技术正在成为在中国市场上赢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而中国的消费者也正在与世界迅速实现“同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越来越多的车型在中国“同步上市”或干脆“中国首发”。甚至于,这种潮流还有逆向化的趋势,东风雪铁龙凯旋等中国首发的车型已经跨出国门,让世界上其他汽车消费者能与中国“同步”。
除了技术之外,信息的发达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价格战的盛行。一些厂家更加依赖于降价,因为消费者可以方便地点击鼠标来比较同级别的车型。但韩系车在07年的衰退证明,价格并不永远是取胜的真经。因此,另一些不想深陷降价泥潭的厂家另辟蹊径,举起了贴近消费者,提升品牌附加值之路。“东风雪铁龙C2-Kappa跨界营销”、“明锐男人”、“荣威血统营销”等一系列出彩的营销活动见证各个汽车品牌的努力。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不仅仅依靠价格战来取胜,这可能是在扁平化的汽车世界里生存的一个方法。通过技术、创新的营销来紧紧打动一部分消费者,让他们成为会做C2“汽车人”的车迷,从而使品牌获得用户这一真正的生存之本。就在汽车企业和品牌逐渐领悟到这一点时,中国汽车行业的政策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转变的步伐。
政策法规国际化,曲折前行
不管是强势出击的“交强险”、“车船税”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还是已闻楼梯响的“燃油税”,2007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虽然“交强险”遭遇了许多争论,但其设立不仅符合国际潮流,而且随着“交强险”听证会的举行和保费、赔付的调整,“交强险”正在进一步迈入正轨。事实上,“交强险”是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硬币的一面,它代表着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而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加强车辆对驾乘人员和行人的保护。我国有关车辆安全的法规大多关注于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今年大热的C-NCAP碰撞也促进了人们对被动安全的关注,东风雪铁龙凯旋等获得C-NCAP碰撞测试五星殊荣的车型更受到了追捧。但是,我国关于车辆主动安全和行人安全的相关法规还很薄弱,这不仅让人猜测:08年的安全主旋律是否将是主动安全和行人安全?
与“安全”同为07年政策关键词的,还有“节能环保”。虽然消费者没有像关注“燃油税”一样地关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但这两者却有一个共同的政策指向:节能环保。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爱丽舍CNG双燃料车这样较为成熟的清洁能源利用,但同类的车型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显然没有达到政府对节能环保的期望。随着08年“燃油税”实施的日益临近,消费者将有机会在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车型中做出选择。这一市场的新增长点也将引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而雪铁龙和东风雪铁龙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柴电混合动力概念车C-Metisse大型试驾会,则仅仅是为这场巨头间的角力拉开了帷幕。
数汽车市场风流,还看明朝
无论是厂商的技术、营销比拼白热化,还是政府积极引导汽车产业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的大背景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汽车销售继续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稳定保持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的发展地位和状态。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高位增长最快的市场,自然也成为全球品牌企业重新构建和形成自身全球竞争优势的主力市场。
在这样一个快速成长、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中获胜的汽车企业和品牌,也必然是国际化的企业和品牌。从中国市场的现状来看,日系和本土品牌近年来上升很快,而德美两系的汽车品牌则稳住了阵脚,在未来最有突破潜力的要数法系车。而作为法系车在中国的代表,东风雪铁龙从06年以来就加快了产品结构优化的步伐,相继推出凯旋、C2和新萨拉•毕加索等重磅车型,后续的新C5等车型也箭在弦上。东风雪铁龙新产品贡献率的不断提升和品牌整体持续竞争力的加强,显示法系车正在苦练内功。法系汽车品牌是否能在08年获得飞速的市场成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在2007年,企业、品牌、消费者和相关政策迈向成熟,促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国际化和发展。而根据各种信息显示,各个汽车企业和品牌将在08年推出更多与国际同步的安全、节能环保车型。这样的2008,值得我们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