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商业评论 > 动态更新

行业在前进 这就够了 专访卢克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刘杨 葛帮宁

  比利时客车展后,卢克首次对中文媒体坦言他的心态,坦言他对中国客车“复制”欧洲设计风格以及中国客车业与世界客车业的差距的看法


  “很抱歉回复晚了。”卢克(Luc Glorieux)对《汽车商业评论》的采访回复一开篇就作了这样的表示。

  从我们2007年11月初发出采访提纲,到2008年1月收到卢克长达数页的回答,这个2007年10月发生于比利时世界客车展上的、被中国客车业内认为是地震量级的言论风波(详细报道见《卢克言论风波》,《汽车商业评论》2007年12月号)已经被年底中国市场的各种评奖所冲淡。而几个月后的上海,我们又将在欢乐气氛中庆祝新的世界客车展开幕。

  很多人以为,当国内媒体将这位充当导火线的老人家推至舆论巅峰后,他就好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但是他说,比利时客车展之后,他需要处理这次展览带来的大量工作,此后还要去世界上的几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考察,这些地方的企业都在努力地做客车产业的国际化。

  现在,他给《汽车商业评论》的回复应该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的回答更多关注的是行业趋势,而不是事件本身的问题。卢克的回答很长,这是他首次对中文媒体坦言他的心态,坦言他为何创办世界客车展,对中国客车“复制”欧洲设计风格以及中国客车业与世界客车业的差距的看法,甚至自己未来的计划。

  如卢克所说,世界客车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究竟对哪个方面作用更大?在一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大的行业中,企业应该怀着如何的心态去面对来自不同角度的竞争和声音?或许这才是引起风波的根源。


  “大恐慌”

  《汽车商业评论》:您在1971年创立了BAAV(世界客车联盟),并将其一步步发展为业界公认的顶级客车展。听说您创立展会是与您被拒之门外有关?

  卢克:事情是这样的。1971年,我去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通用汽车展( General Automotive Show),在那里我看到组织者犯下的令我无法容忍的错误。比如当天展览快结束时,他们会把每个人都“踢出”展览馆,包括我在内——不管你是否正在进行重要的商务谈判。

  对于那些花钱来参展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这种做法极端愚蠢,甚至是在犯罪!展览的目的是让大家有个地方进行商务活动,而参展企业也是支付了大笔资金才获得机会。

  那时我是BAAV的秘书长,我知道客车对人们出行和旅游的重要性。可是我很伤心地看到,客车大多被隐藏在卡车和拖车后面。这使我产生了专为客车创建一个展示平台的想法。于是,我把在布鲁塞尔展会上看到的那些错误都罗列下来,寻找更好的方式,从而创建了Busworld世界客车博览,每2年在比利时Kortrijk举办一次。

  《汽车商业评论》:BAAV的Busworld世界客车博览决定到中国市场来的原因是什么?

  卢克:理由非常简单。1990年代后,欧洲失去领先地位,土耳其、中国、巴西等国家迅速崛起。2000年中国客车年产量就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如果世界客车博览要继续保持其在客车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在这些发展迅猛的国家表现活跃。

  2001年首届Busworld亚洲展在上海举办,此后每年一届。同时,我们还在印度、土耳其和尼日利亚举办展会。目前,我们正筹备在巴西圣保罗的Busworld南美展以及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东欧展。

  这其中也困难重重。全球化的客车意味着全球化的竞争,竞争就会带来不信任、担心和恐惧。我经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大恐慌”(The Great Scare,在欧洲史上,这一词约产生于1805年,英国担心拿破仑和法国军队的入侵。即使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英国面临来自德国的可能入侵时,其恐慌也没有1805年时大)。我觉得这是客车产业全球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汽车商业评论》:有人反映,2007年的比利时客车展缺乏真正创新的技术和工艺。您是如何评价此届车展的?是否达到您的预期?

  卢克:如果你参加了2005年的展会,你就不会这么问了。2005年的展会是创新的展示。我们不能期望每2年都能看到那么多的创新。此外,这时期的欧洲客车产业其实是在观望欧盟的新法规时,保持了一些预期(他们并没有把创新产品都展示出来,毕竟未来趋势不定)。

  《汽车商业评论》:在比利时车展前的圆桌会议上,众多欧洲客车制造商都认为中国客车对他们并不造成威胁,甚至进入欧洲市场的时间表也排在15年后。您认为呢?

  卢克:在这个问题上,您的判断是错误的。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欧洲企业不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有些甚至陷入恐慌,以至于指责甚至控告我们把中国客车制造商介绍到欧洲来。

  你可以看看欧洲和中国生产客车的数量,以及在新车上的开发成本,这样你就知道谁更有优势。中国在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方面拥有优势欧洲无法复制。

  欧洲人不会认为中国客车还要等15年才能进入欧洲,即使是那些欧洲客车的传统市场,中国也不需要花费这么多年才能进入。巴西客车曾经和中国客车一样被扣上这种威胁或者质量不好的帽子,但是现在它们已出现在欧洲和世界各地。

  具体多少年则很难回答。回答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客车企业还要多少年才能在运营层面(剔除主要的成本优势)和欧洲企业达到同样水平?

  第二,究竟什么是中国客车的真正价格?考虑到使用年限,购买价格和再售价格之间有何不同?

  第三,中国客车的维护成本究竟是高还是低?高到什么程度?低到什么程度?

  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大概就能回答中国客车会在多少年后成为欧洲市场的竞争者。考虑到中国客车产业的速度,我觉得欧洲客车企业应该会感到不安。

  《汽车商业评论》:您们讨论过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时间表吗?

  卢克:就像我以前说过的,许多欧洲企业生活在“大恐慌”中,中国或者其他企业征服的不只是欧洲,而且还是他们的传统市场。不过他们也知道,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解决必要的售后服务问题,就无法大规模地出口。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15年,而是什么时候中国可以把必要的售后服务运营能力提高上来。

  成长中的烦恼

  《汽车商业评论》:您首次提到了“五手车、六手车”概念,它是怎么来的?

  卢克:在过去的15年里,欧洲客车市场出口其三手车、四手车甚至五手车、六手车到东欧和非洲,当巴西、中国以及土耳其客车出现后,这种情况被迅速改变,尤其是在那些被欧洲企业称为外围市场的地方。 客车制造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机械的;二是电子的。前者完全由机械零件组成,即使是一个非洲的铁匠都能修理或者组装必要的配件,因此五手车和六手车在那里销售良好。

  但现在,所有的欧洲客车企业都在制造电子化的客车,非洲的铁匠再也不能修理这类客车。所以新一代的客车,三手车、四手车和五手车都无法在这些地方出售。

  我觉得,这些国家市场的未来将属于那些还能制造机械客车的企业,结实而不复杂。非洲国家依然会喜欢提供这类产品的企业。因此那些关于一手车、二手车和其他手车的选择,都会基于这些前提条件。

  《汽车商业评论》:《bus & car》上摘录的您的观点,我们认为您并没有妖魔化中国客车制造商。

  卢克:几乎所有的中国客车企业都制造和欧洲设计类似的客车产品,我认为这很正常。美国人也这么做过。我经常和欧洲的客车设计师们说:“你们应该和中国客车企业合作”。他们中的一部分已开始为中国企业工作,如Alcoa正在帮助宇通设计轻型客车,著名设计师Axel Enthoven也在中国、印度、伊朗和俄罗斯开发客车产品。因此,不可避免地,来自欧洲的设计思路会影响中国客车产品。

  当然,有些欧洲人会说,这些国家都在复制。但事情并不是这样,是欧洲人在推广和出口他们的设计。你不能介意别人说什么。客车企业都在继续进步,都在全球化,这就够了。

  《汽车商业评论》:您觉得复制问题会成为中国客车国际化道路上的巨大挑战吗?

  卢克:我不觉得它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任何一个制造大量产品,且超过本国需求开始出口的国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说的是每个国家,如日本、韩国、巴西等都曾被指责过抄袭,实际上有时候并非抄袭,因为客车产品本身就非常相似,不同设计路线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在建造一个有些类似已经存在的车辆。因此,复制问题其实是成长中的烦恼。

  依照我的经验判断,中国客车产业会有很精彩的未来,我对此坚信不移。

  《汽车商业评论》:您说的那些坏的中国的例子的确存在,您能举一些好的例子吗?

  卢克:我个人并未参加那场(比利时客车展论坛)的讨论。我只能说,大家都在努力解决令人挠头的售后服务问题。如此背景下,很难给出好或者坏的例子。我觉得,在当前阶段,中国客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应该关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使自己更为人所知,为人所见;二是实现必要的售后服务。经过比利时客车展上我对大金龙的了解,我觉得这家企业正朝着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向快速前进。

  《汽车商业评论》:您认为谁才是欧洲客车制造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卢克:很难回答。客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世界上的6大客车制造区域:西欧、土耳其(正在逐渐成为欧洲企业的制造基地)、巴西、中国、印度(印度企业在国际化、全球并购方面发展热头迅猛)和东欧(刚刚开始)。谁会成为领先者,我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今天表现好的明天不一定就好,这得看他们的战略道路是否正确。

  《汽车商业评论》:您是否与中国客车企业交流类似话题?

  卢克:我和其中一部分企业讨论过。我还得强调一下,我只对我直接说给或者写给客车制造商的话负责,而对于那些断章取义并且误导我意思的媒体文章概不负责。我很愿意参加各种讨论。别忘了,Busworld世界客车博览是企业进行谈判的最好的最便利的平台,那时我可以给任何愿意交谈的人安排时间,不过别在比利时展上,我会被大量的事务缠身而无法抽出时间。

  我计划在未来的某天,把我和中国客车制造商之间的交往经历出版成书。我可以透露给你,这本书将非常正面地夸奖中国客车企业。

(责任编辑:靳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卢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