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观察 作者:王东升
奥运梦已经实现,汽车强国梦还会远吗?2005~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三年之变如何评定?又凝聚了怎样的能量?
在中国汽车工业2007年年度总结和未来预测会上,包括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在内的众多行业资深专家都纷纷表示: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为中国汽车工业2008年跨过1000万辆大关提供了强力支撑。
1000万辆的门槛
“2007年的产销目标如果不是在2007年年末因国家政策调控而有所下降的话,超过900万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专家的共识。“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问题不大。”朱一平如是告诉《汽车观察》记者,“而突破1000万辆是中国汽车从汽车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标志。2008年以后中国汽车每年增量过1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
如何评价中国汽车地位由大国到强国?最为关键和直接的见证就是市场。507万俩,在这样一个高基点上还能每年保持的120万辆产销增量和20%以上的产销增幅,3年370万辆的市场增量,中国汽车市场向世人展示出它的非凡活力和巨大能量。500万辆、880万辆、1000万辆以及未来的1200万辆,过去三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飞跃的一项奠基工程,为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国迈向强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孕育期?普及期?
自2001年以来的7年中,除了2004年的乘用车增长速度由于强化宏观调控而有所下降外,其他6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超过30%,即使过去三年年均增长率20%以上,说明中国乘用车需求已经进入快车道,潜在增长率处于高位。
从国外汽车工业先导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过去三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普及期。中国汽车工业的时代特征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不仅火了,而且正处于跨越从量变向质变门槛的关键时刻。不同的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要比日韩要晚,显得更紧凑,孕育期和普及期几乎连在一起。
超日追美称第二
中国汽车市场创造了继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奇迹之后的又一大奇迹,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汽车市场。
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国第二,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量仅比日本仅少12万辆,2005~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为世界贡献了40%以上的增长量。汽车产量由2005年世界第四位跃居现在的第三位,美国汽车工业在微弱衰退,而日本正好与美国相反,二者紧密追赶,但均不超过1200万辆,如果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的话,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
过去3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吸引了全世界汽车制造商的目光投注神州。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徐长明2007年中国车市评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点评汽车工业三年之变:
过去三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三项大的成果:一是产销量全面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实现实质性提升;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三是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成长起来了一批自主品牌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