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簿公堂之前,柯燕萍与仲跻德曾经相谈甚欢。
柯是上海黄燕经贸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黄燕”)董事长,仲是南非China Auto Manufacturers(C.A.M)公司总经理。俩人曾是贸易伙伴,将原产于中国的汽车和配件销往南非。
当地时间3月6日上午10点30分,柯、仲二人同时走进了南非的纽堡高等法院:原告是上海黄燕,被告正是C.A.M公司。
在向法院提交的诉讼书中,原告上海黄燕称,该公司在2007年9月至12月间向C.A.M供应了价值1.7亿兰特的整车及配件,C.A.M公司却只支付了0.148亿兰特,巨额余款迟迟不能兑现。
原告声称,C.A.M公司拖欠款合计达1.47亿兰特(折合人民币约1.27亿元),上海黄燕因此向法院申请冻结C.A.M公司资产。
官司开打的同时,双方还各执一词向南非当地媒体讲述事件经过。一时间,这桩号称“南非华人最大经济案”甚嚣尘上。
3月11日,南非法庭驳回了原告要求冻结C.A.M资产的申请。上海黄燕的代理律师称,他将于21天内继续有所行动,向法庭提出其他诉讼申请,“胜负还远未分晓。”
这桩利益纠葛极其复杂的官司,除了涉及上海黄燕和C.A.M公司外,与中国国内的汽车生产商以及南非境内的进口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案件的影响已远超债务本身。
3月31日,记者致电上海黄燕董事长柯燕萍,对方拒绝就此事置评。至截稿前,记者获知南非C.A.M的律师已收到上海黄燕再次上诉的通知。
掘金南非
在南非城市公交系统几乎为零的现实下,发展私人小型公共汽车成为南非政府的扶持重点。南非各大城市中,大众完全依靠小型公共汽车出行。
——这造就了C.A.M和上海黄燕的机遇。
本报记者采访获知,C.A.M公司是由台湾商人仲跻德与南非籍印度人Asmal各占50%股份组成,该公司主要在南非境内销售13+1座小型公共汽车。
C.A.M销售的汽车基本来自于中国。公开资料显示,C.A.M公司曾于2007年5月在南非召开年度经销商大会,这是C.A.M自2006年10月成功在南非市场推销中国产中小型巴士后的一次大规模展销会。
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下称北汽)等中国厂商在这次大会上展出了数十款新车,而北汽生产的小型公共汽车正是C.A.M公司在南非的主销车型。
C.A.M公司销售的中国产微型面包车在南非的品牌为Inyathi,因为其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受到当地客户的广泛欢迎。
C.A.M经过1年多的市场开拓在南非及周边国家已经拥有52家经销商,年营业额达24亿兰特。
3月27日,北汽副总裁兼汽车制造部总经理邓晓南在南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由于北汽不了解外国经销商,也不愿意介入复杂的海外销售市场。”所以早期通过出口公司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
上海黄燕曾是北汽的出口代理商。该公司董事长柯燕萍原籍浙江黄岩,她以模具制造起家,后转战上海奉贤开发区,在业界有“模具皇后”之称。
1999年,柯在上海设立黄燕经贸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主要经营金龙海狮面包、尼桑皮卡、丹东曙光SUV(右舵)等各种零部件。
2005年,上海黄燕与南非C.A.M公司曾共同开发右舵仪表板总成,此仪表板专为英联邦国家右座驾驶设计。上海黄燕从2006年10月份开始进入非洲市场,从事北汽产京城金杯的出口。
柯燕萍在接受南非当地报纸采访时说,上海黄燕向汽车生产厂方直接订货,订货方需要首先支付30%的预付款,生产厂方发货时,再全额支付另外的70%货款。
早年的C.A.M公司刚刚起步,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巨额的款项。为了让生意做起来,上海黄燕首先垫付了几千万的预付款,此后出口的每批汽车几乎都是先发货,等C.A.M公司卖出去以后再付货款的。
而C.A.M告诉本报记者,其为开发南非市场前期共投入650万美元。
自2006年5月至8月间,上海黄燕向C.A.M公司供应了价值约7.8亿兰特的14座轻型面包车,该公司如期付款;但2007年9月至12月间供应的、价值1.7亿兰特的整车及配件,C.A.M公司却只支付了0.148亿兰特,巨额余款迟迟不能兑现。
一个关键事件出现在2007年12月。C.A.M公司的委托律师孙耀亨向上海黄燕提交了一份合作协议书,协议书中提出一个利益交换的方案:
“上海黄燕可分享南非C.A.M经营利润的20%,作为交换,C.A.M公司则分享上海黄燕价值1600万美元的出口退税,占总退税额的55%。”
柯燕萍认为,对C.A.M公司的账目,上海黄燕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更无法计算出实际利润。在柯拒绝签署协议后,C.A.M公司彻底终止了对上海黄燕经贸公司的付款,并直接与汽车生产厂家进行交易。
各执一词
在C.A.M拒付货款之后,上海黄燕请当地律师进行了调查:
黄燕的代理律师Zehir Omar调查发现:C.A.M公司股东及董事会成员,近期在约堡市、Midrand地区购置了价值几千万兰特的房产,甚至在莫桑比克海岸购买了一座岛屿。
这些房产分由C.A.M公司董事会成员仲跻德以及部分股东的个人名义登记注册,而不是以C.A.M公司名义登记,上海黄燕怀疑C.A.M高层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因此上海黄燕在诉讼书中请求法院紧急冻结C.A.M公司财产,并归还拖欠的货款。
3月11日,约堡高等法院驳回了紧急冻结申请,原因是申请本身不具备紧急性。3月13日C.A.M公司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C.A.M公司高层并未非法转移财产,辩护律师提供的证据显示房产仍注册在公司名下。
南非C.A.M公司在答辩书中也否认拖欠上海黄燕款项,指出实际与上海黄燕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应该是南非汽车进口商Whalinger公司。
据C.A.M公司的答辩书显示,Whalinger公司也注册在仲跻德先生名下,仲是该公司唯一的董事和股东。Whalinger公司向南非标准局申请进口许可,向南非进口中国中型客车。
“C.A.M公司及Whalinger公司虽为分开登记之个体,但实为同一盈利之单位。其负责人皆为仲跻德”,上海黄燕在近日发给南非华人媒体的公开信中如是称,并以此解释为何状告南非C.A.M公司,而非Whalinger的动机。
仲跻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虽然他本人是Whalinger公司的唯一股东,但上海黄燕就此案应起诉进口商Whalinger,而非经销商C.A.M。“这是她的诉求被南非高法法官判决不予受理(Dismiss)的主要原因”。
南非C.A.M公司同时提出,根据早先的口头协议,上海黄燕尚未支付价值1600万美元的出口退税额。
据案件知情人解释,案件总共涉及四方面:北汽、上海黄燕、南非Whalinger公司与南非C.A.M公司。这四方之间为顺次合同关系:即北汽卖车给上海黄燕,上海黄燕出口给Whalinger,南非Whalinger进口后再销售给南非C.A.M公司,最后南非C.A.M负责在南非及周边国家进行销售。
3月17日,上海黄燕代理律师Zehir Omar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胜负远未分晓,他将于21天内向法院提出冻结直接进口商Walinger公司的资产,并进一步追查C.A.M公司同Walinger公司之间的财务往来。
影响几何
事件的影响已逐渐超出了债务和官司本身。
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于1月30日在其官网发表声明,指出上海黄燕经贸公司恶意拖欠出口车款,并取消了其出口代理权。北汽在国内还以拖欠货款为名将上海黄燕告上法庭,后者的资产已经被中国法院查封了3个多月。
而另一边,南非C.A.M公司声称,这场官司使C.A.M一夜之间成为当地舆论的焦点,由此引发的众多无依据猜测和市场恐慌,给C.A.M公司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按照南非C.A.M公司仲跻德的解释,出现如此大的经济纠纷是当初“先做生意,后补手续”方式所埋下的隐患。
据悉,南非C.A.M与上海黄燕在共同开拓非洲整车销售这一潜力市场上没有任何的法律约束,很多重大安排都是口头上的“道义”决定。
或许正因为此,北汽才决定取消出口代理商的环节,直接与国外的经销商进行合作。“我们以前在信息沟通上存在问题。通过出口商,无法及时获得使用市场的一手资料。”北汽副总裁邓晓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在此案件发生后,北汽已直接与南非C.A.M公司进行进出口交易。这会“更有利于制造商对海外使用市场的需求、反馈等情况及时掌握。”
北汽原计划于2009年在南非建立年组装能力3万辆小型公共汽车的生产基地,合作方也选定了C.A.M公司。
邓晓南认为,“和南非C.A.M的合作不会出现类似的信用问题。我们是先建立战略上的合作关系,然后才是经济上的往来。”
这种战略上的合作关系体现在由南非C.A.M公司在南非购置土地,北汽在厂房设计、设备购买、技工培训等内容上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这也是2009年南非装配厂的协议框架。
“如果失去战略合作关系,就会变为简单买卖关系,同样的风险自然会出现,”邓晓南解释道,“我们担心的是市场恶性竞争的风险,而不是来自合作双方信心上的风险”。
北汽在与合作方南非C.A.M达成意向的基础上,尚未就股份比例、投入资金等具体内容进行商谈。
虽然“北汽车高层已经两次派人到南非实地考察”,“但是鉴于南非目前出现的情况”,原计划于2009年在南非建立年组装能力3万辆小型公共汽车生产基地的计划将有可能延期。
邓所言的南非目前出现的情况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正是上海黄燕与C.A.M的官司未了;其二,在南非的电荒问题严重。
在组装厂成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北汽将继续自行出口。2007年北汽的小型公共汽车总销售量为1.4万辆。南非的销售量占北汽海外市场总额的30%。这一销售额也使南非与俄罗斯构成北汽南北两个海外战略市场。
南非C.A.M认为小型公共汽车在这个缺乏公共交通系统的国家是必需品。它的销量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南非政府有笔数额巨大的小型公共汽车更新基金;即使非常破旧的车辆也可换取5万兰特的补贴去购买新车。”
同时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也是各个汽车制造商宣传其品牌的好机会。这也不难解释明年将有11款中国的小型公共汽车准备杀入南非市场的动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