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汽车的业绩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国内外评估机构对汽车行业的看法有了很大分歧。
业绩快速增长
2007年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是个丰收的年份,汽车产销总量突破880万辆大关,增幅虽然从2006年的25.3%放缓至22%,但利润却增长了65%,利润总额更是创下5年来的新高,远远超过1000亿元。
尽管今年以来宏观环境不大景气,但乘联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乘用车实现销售172.8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5.9%。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成本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整个汽车行业的单车利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相当于车价0.3%的增长。被普遍认为承受成本压力更大的商用车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更是喜人,这可能和商用车敢于提价相关。宇通客车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由于转让郑州绿都置业公司股权和客车销售增长,预计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净利润增长4倍以上;福田汽车日前也预测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5倍。
机构看法不一
尽管行业仍然保持了去年以来惯有的发展速度,但外资分析机构似乎并不“买账”。日前,瑞士信贷发布了一份报告,将中国汽车业评级由中性调低至减持。在这份报告中,瑞士信贷将其对于主要汽车股2008和2009财年的收益预期普遍下调,最多下调幅度达22%,将骏威汽车(0203.HK)、潍柴动力(2338.HK)等5家上市公司的评级由跑赢大市调低至跑输大市;将东风汽车(0489.HK)和福耀玻璃(600660.SH)评级由中性调低至跑输大市;其首次跟踪的中国重汽(3808.HK)的评级为跑输大市。除此之外,该报告也看淡今年中国的汽车需求。原因是油价和钢铁价格走高、人民币加速升值、A股市场和房地产大幅回调导致的财富效应开始消退。
花旗集团2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也维持对中国汽车业的负面评价,花旗在其报告中指出,由于面临采购成本上升、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极为有限等问题,加上政府将执行更严格的尾气排放规定,2008年,中国汽车业的整体业绩将大幅下滑。受外资机构负面的评价,主要汽车股的股价都大幅下调。也有分析认为,外资机构“看低”汽车股,是为了更好创造买入机会。
与外资看淡有所不同的是,本土机构的看法要积极得多,也许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给予汽车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国泰君安、天相投顾、民族证券等机构的报告维持对汽车行业“增持”评级,广发证券给予“持有”评级等。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不利因素影响有限,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或者技术升级等各种方法来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广发证券则认为,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可密切关注行业在积极应对环境压力中不断寻找突破带来的成长机会。
投资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