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半边天”原本是“三八妇女节”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如今这个许愿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女性掌握了家庭经济命脉,就连房市、车市也日益以女性做主打人群,尤其是车市。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中,上海的女性车主比例由20%上升到31%。
开车一年,脾气变得暴躁
29岁的鹃鹃是沪上某公司部门经理。去年年初,受够了挤地铁之苦的鹃鹃咬牙买了一辆雪佛兰,这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开车时间一长,烦恼也随之而来。鹃鹃说,自己开车时的脾气越来越坏,情绪总是不稳定,特别是当有行人乱穿马路时,还恨不得给其点“颜色”看看。前几天,她碰到一辆出租车超车,立即破口大骂,把一旁坐的朋友吓了一跳。为此,鹃鹃也苦恼:“我现在已经越来越粗俗了,以前最多的就是骂‘神经病’,现在冲口而出什么都会骂了,完了。”
在和周围的女朋友交流后,鹃鹃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几乎八成以上的女车主都会为自己日益“粗犷”的口头禅自责不已。在交谈后,鹃鹃总结了几大引起“路怒症”的诱因:一、堵车严重,特别是在上班的路上,眼睁睁看着上班时间快到了,前面的车还是一动不动,这个时候心里总会憋着一肚子火没处发;二、不断被超车,有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新手总是被老司机挤兑,甚至过一个红灯需要等15分钟;三、很多行人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尤其是某些存在视线死角的路口,突然出现的行人总会吓司机一跳;四、夜间的远光灯尤其是高强度远光灯,很容易使得对面司机“愤怒”不已。
女性更易患上“路怒症”
由“路怒症”引发的乱骂人、乱发脾气问题,女性往往比男性加更担心。鹃鹃说,自己在公司也算得是一名“淑女”,很关注和他人沟通的方式,性格耐心、细腻、诚恳,但一坐上驾驶座,就变成急躁、粗鲁、蛮横的“女强人”了,真是觉得自己素质差了。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曾对此做过一份调查,发现中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9.8%,但女性受其困扰更加严重,“问题司机”的心理症状主要包括“偏执状态”、“强迫观念”、“躯干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等等。
心理专家刘军分析说,这些女车主的“路怒症”并不一定是素质差,但这也是心理障碍的开始。一般人以为‘路怒症’只是没礼貌,改进态度就好,却不知道背后的心理原因。刘军认为,开车时,个人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获得某种心理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攻击心理。除了交通堵塞外,工作、生活压力、个人性格等,都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路怒症’实际上是一种焦虑症,司机长期呆在空间狭小的车厢内,容易造成大脑缺氧,这也是导致急躁的原因。”
调整心态,不带愤怒开车
骂人是小事,但如果因为骂人引起纠纷,甚至交通事故,那就不是小事了。“路怒症”无疑是一种交通隐患,刘军建议说,开车时男女司机都要心境平和,尤其是等待信号灯时,千万不能急躁,要学会克制情绪。“遇到自己不满的行为,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等待几秒后再反应也不迟。要知道,自己再怎么发怒,对方也看不到,只是白白气了自己而已。等待几秒,当对方的车过去了,糟糕的路况过去了,愤怒情绪也许就跟着过去了。”
刘军说,遇到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不妨换位思考,为对方找找“借口”,比如前面的车走得慢,可以想像对方是个新手,绿灯亮了车熄火了对方也会很着急,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情绪控制法。
而鹃鹃也贡献了自己和朋友的一些经验,比如平时可以多唱卡拉OK减压,还可以打开广播听音乐和笑话。鹃鹃说,她发现一旦打开收音机,听一些轻松的广播内容,愤怒的情绪就会舒缓很多。
■名词解释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路怒”(roadrage)一词,已经被收入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多,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根据美国公布的研究数据推测,患路怒症的美国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这项研究是根据2001年到2003年间,研究人员面对面调查9282位美国成年人所得出的结果。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