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媒体展开了一场对C-NCAP的口诛笔伐,在汽车业界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C-NCAP到底是什么东东,到底动了谁的奶酪,惹来这么多人的不满?
C-NCAP是中国新车评价规则的英文缩写,是将国内市场新上市的乘用车,按照比国家强制性标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
碰撞试验是对汽车安全性能综合检测的有效手段,国外汽车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试验。消费者往往也将试验结果作为评价这款车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志。NCAP最早在美国开展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运行多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安全,中国特色的C-NCAP应运而生。
推出C-NCAP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不隶属于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的综合性汽车科研机构,是直属国资委管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企业,也是政府授权组织制订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和参与国际协调的核心技术机构。汽研中心自1999年开始,累计进行过多达1200多车次的实车碰撞试验。在国内公认具有最为全面的汽车碰撞试验专业经验和技术,试验能力和条件在国际上也获得同行认可。
两年来,C-NCAP累计从国内市场销售的上市2个年度内的车型中选购了52个车型、156辆汽车(涉及36个生产企业),进行包括3项实车碰撞、排放和燃料消耗量等试验,根据碰撞试验的各项数据综合进行评分和划分星级,全部评价结果公开发布。
这一项目实施两年多来,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企业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整体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和重伤率。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加大汽车安全研发,为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国外引进车型,也不再降低安全配置。
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一些媒体的眼里,反倒成了罪过。他们质疑汽研中心自己花钱买车搞碰撞试验,似乎不大合情理。这年头,谁肯干亏本买卖。最近两年,汽研中心每年净投入两千多万元推广C-NCAP,其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汽车厂家更加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有媒体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质疑C-NCAP的公正性,甚至说有汽车企业花钱买五星,可是又拿不出证据。对这些质疑和批评,半个多月来,没有一家国内汽车企业予以响应,不管该企业的车撞了五星级,还是两星级。广州本田的第八代雅阁在C-NCAP撞出了五星加的好成绩,可是在美国类似的碰撞测试中,也撞出了五星级水平。我国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吉利汽车,两年前有一款轿车只撞出了两星级的水平。吉利汽车加大汽车安全研发,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吉利远景轿车在最近的碰撞测试中,一举取得四星级。奇瑞、华晨等自主品牌企业通过C-NCAP测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汽车安全性迅速提高。
有关政府管理部门,也没有对C-NCAP的指责做出任何回应。这场小小的波澜,由于缺乏可信度,居然无人喝彩,成了一场媒体的自娱自乐。更可笑的是一些所谓汽车业内的专家,连C-NCAP是怎么回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干什么的都没搞清楚,也跟风炒作,对C-NCAP横加指责。
上周四,借发布2008年第二批C-NCAP评价结果之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做出了正面回应,指出相关媒体的报道严重偏离事实和缺乏客观性,希望媒体能以负责任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对待此事。
好好的一件事,为什么被肆意抹黑,C-NCAP到底侵害了谁的利益,动了谁的奶酪?
坊间传言,某媒体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广告大幅减少,一查,原来是碰撞星级低的新车不做广告了。于是C-NCAP及其主办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了靶子。个别媒体打着维护公正的旗号,意欲将C-NCAP这一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之中。真希望这些传言是谣言,否则,我们一些媒体不就堕落成了强盗和打手了吗?
最近一段时期,汽车企业更重视网络广告,减少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广告。某媒体汽车广告减少,其实和C-NCAP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C-NCAP这一新生事物,运行只有两年多,肯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媒体提出善意的批评也属正常。问题是报道要真实、客观、公正,要深入采访,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当事人的意见。绝不能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如果你自己的报道都不客观、不公正,又有什么资格去质疑别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呢?(张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