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采访当天,是我第二次见到谷亚雷,正是有了第一次的接触,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是个有故事的人。入行至今,他将13年多的历程全部献给了亚之杰,从一线销售到总经理,“要服务好每一个拥有汽车的客户”的信念始终铭记于心。他常提到“博弈”二字,仿佛在他的世界中,到处充满着左右博弈,而在这些博弈背后,你看到的是谷亚雷眼中的智慧。
客户中有高人为你指路
1996年11月,在朋友的引荐下,并非科班出身的谷亚雷踏入了汽车行,成为亚之杰的一名销售人员。那个年代,二、三环桥下基本有70%是汽车的停车场和交易场所,零起步的“新兵”在大桥下卖了半年的车。
据他回忆,北京那段时间谣传要出台‘泊位证’政策,很多消费者就想赶快买车上牌。一个周末,“三个客户同时买车,但我只有两台,”为公平起见,他没有将车贸然卖出。
谁都没有X光眼睛
从桥下卖车转战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谷亚雷用四年半的时间与“亚市”共同成长。那个阶段被他认为是吃苦最多又收获最大的“发展期”。
当时大家普遍认为,买车的人都特有钱,而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他的这种观念。冬天,一个穿着破旧大衣,提个铁皮箱的中年男人走进他的视线,“简直像修理工。”但谷亚雷没有放弃这个人,“来到这里,最起码是对汽车感兴趣”。就是这样的念头让他主动上前介绍车辆,然而将近半小时的讲解,客户却面无表情。突然,这个人说“你讲的非常好,我不懂车但我今天就买。”可想而知他当时兴奋的神情。到今天为止,谷亚雷还常举这个例子,“没有一个销售员的眼睛带X光功能。”机会不是通过“慧眼”来识别的,那是卖车的捷径却绝不是成功的捷径。
看好机会就勇敢尝试
2001年,结束了“亚市”的拼搏,谷亚雷凭借胆识和细心成为亚之杰的销售总监。在他日后主导的几场战役中,与宝来有关的那场最让他兴奋。定位为“驾驶者之车”的宝来上市时,“A级车定了B级的价格,23.98万元才买个手动档。”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马上意识到目标群体并非难找,很快就锁定了外企年轻员工,便毅然做出了大胆而“疯狂”的尝试。
在F3专业赛道上,谷亚雷带领自己的团队搞了两次试驾会,意外的是,他同时租来了一台宝马3系轿车。凭心而论,他很清楚自家的宝来比不过宝马,“但我就敢拿来比,要营造出‘宝来是可以和宝马比’的概念。”显然,这步棋走得很漂亮,比较的核心价值不是质量,而是价格。群体的认可,高度的传播,这场战役奠定了他日后胜利的基础。一款不被看好的高价车,被谷亚雷摘走了连续两年的全国销量第一。就是这样,在一场又一场人生博弈中,他坚信,“谁把握了先机,谁就占领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