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文化生活娱乐 > 社会车闻

我们走进“汽车时代” 见证北京变化30年

2008年北京车展首日就创下参观人数的纪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0年的东单,除了公交就是自行车

2003年,车水马龙的街道已司空见惯

2002年首次实现自选号牌,百姓笑开花

贷款买车让普通人提前实现了买车的理想

  见证北京30年

  地点:北京街头 关键词:私家汽车

  从汽车是稀罕物 司机也是高级行当 到今天买车已经像买冰箱电视一样稀松平常 汽车真正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1990年以前,汽车可是稀罕物,别说一般人家没有,连见都见不着。就算有车,考本、加油……样样都是让人发愁的事。谁也不敢想象,仅仅30年,咱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就跨上了300万这个量级。

  

  而今天,当汽车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能源、环保、交通、秩序……随着这些的不断解决,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1990年前:我见到第一个有私家车的人是梅葆玖先生

  “我见过的有私家车的第一人是梅先生。”于凯第一次见到梅先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于凯家住在西单闹市口,有一个邻居毕英琦先生,是京剧言派老生少数几个传人之一。1974年,毕先生去世,梅先生来吊唁,于凯第一次见到了梅先生,骑着一辆摩托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凯已经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首汽的修理厂偶然遇到梅先生来修车,是一辆进口的法国车。于凯跟梅先生聊起来,梅先生提到他马上要换车了。“这是我对私家车的第一印象。”于凯说。

  今天的人可以想象20世纪80年代初期能够坐小轿车上下班的人该是怎样的风光和富贵,而在于凯的印象里,不谈坐车,光是能开车的人一般都很被别人羡慕!在别人可能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时候,首汽的出租车司机就有可能达到4000元到5000元。而且那时的乘客中经常有外宾,给的是外汇券,出租车司机因此可以自由出入别人凭介绍信才能进入的友谊商店,用外汇券购买当时紧俏的商品,如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像机。

  在于凯印象里,当时能提到买车的人都是“有路子的”。这些人坐在车里,话题通常围绕各种“指标”,钢材、电视、汽车……五花八门。从1986年到1989年,拥有私家车的人从零零星星到三三两两。车的品种分两类,一类是中国与东欧进行易货贸易进口的拉达、波罗乃兹,另一类是国产的212越野车、桑塔纳、标致505。

  但是,那时拥有私家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是加油问题。“不是只要进了加油站就给你加油的。”在1988年买了自己第一辆车212的夏星先生回忆当年为加油伤脑筋的事真是感慨万分:“我最发愁的就是加油。那时的加油站只收油票不收现金。油票是由各单位专职人员拿着单位的介绍信和支票到石油公司统一购买,个人没有资格买。我一般要托人买油票,或者自己就在加油站附近等着,挨个问加油的司机,您有油票能卖给我吗?遇到那种单位管得不严,司机想挣点儿外快的就卖给我十升二十升油票。后来我托人搞到一吨油,先寄存到顺义的一个供销社,我的车加油时就跑到顺义,算是给那个供销社加油。而且别人按正规渠道加油每公升是0.4元,我能搞到的议价油,每公升是0.7到0.8元。即使价格贵出一倍的汽油,也不能保证我随时可以买到。”

  另外一件让夏先生挠头的事是驾照。原先司机驾照有红本、白本之分。白本是实习驾照,两年之内转成红本。夏先生在1986年考下了驾照,成为一名“白本”。可无奈的是当时对司机的管理不对个人只对单位,所有有驾照的人都挂靠到一个单位,职业是司机才有机会转成“红本”。夏先生是一个导游,靠不到任何单位,一直靠白本在路上跑,眼看快到期了,急得火上房,东奔西跑,最终在作废的前两天换成了红本!要知道夏先生学车的时候按规定需要12个月,除了节假日,天天奔驾校,拿个本太不易了。

  ▉1990年到1995年:突然发现秀水街停了好多夏利

   于凯第一次觉着北京有车的人多起来是在1990年,好像是有一天送客人到秀水附近,街上停了很多夏利车,后来向客人打听才知道,都是秀水生意人的车。他们托人直接到天津厂里买的,十几万一辆,很贵的。说到那时候的车贵,简直离谱儿。北京页川上海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资深汽车销售胡佳斌回想20世纪90年代初桑塔纳的市场很是感叹,在1986年买一辆桑塔纳大概是2万元,之后打着滚儿翻着倍地涨价,以至于国家相关部门做出了限价规定,每辆车价格不得高于17.382万元,而当时的市场最高价格已经被“倒”到25万。如此贵的价格,使得当时买车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1995年之前,市场上国产车多了,有现在称为“老三样”的捷达、富康、桑塔纳,小型车有夏利、奥拓、面包车。特别是被北京人爱称为“小面”的出租车,漆成黄色,在街头“成群结队”,因为价格便宜,一元钱一公里,10元钱基本解决了在北京三环内的出行问题,是当时北京人最喜欢的出租车。

  于凯感觉1995年前,买车人的身份比1990年前复杂了,有做生意的、演员、最早的“海归”。而还有一批买车人给于凯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当时北京的拆迁户。1990年前后,北京城中心的改造明显加快,一些原来在地图上以虚线表示的规划路,都相继变成了以实线表示。一些原来处于老城内的小胡同和小街道,都拓宽成大马路。政府补贴给拆迁户的钱通常会用于买新房子。于凯会拉着客人四处看房子,那时候政府给拆迁户提供的房子多数在三环附近,房价在两三千元到四五千元一平方米不等。有些拆迁户本来没打算买车,在转房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离城区更远的地方,如清河、西三旗良乡等地的房价很便宜,大约一两千元一平方米,省下的钱可以买辆车,这样家里就有房有车,住和行的问题都解决了。因此,如果说1990年到1995年能够拥有家庭汽车的真正意义的普通北京人应该是这些拆迁户。

  ▉ 1995年到2000年:私人购车比例超过公车

  1995年12月18日,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开业应该成为北京私人购买汽车的标志。总经理苏晖用“走下神坛”来形容汽车在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亚市从1996年开始每月发布汽车销售排行榜,有一个公车和私人购买比例。1997年,私人购车比例超过公车,显示出北京进入私人购车高峰。2000年,北京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41万辆,成为国内首个私人轿车超过公车的城市。

  北京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高峰,恰好就出现在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全市共增加机动车52万辆,平均每年增加17万辆,一年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城市的车辆。

  于凯对那个时期感受最深的是出租车大换型。1994年北京市开始逐步淘汰“面的”,到1998年北京市政府发动了大规模的回收,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更新。 1999年“面的”彻底退出北京市场。

  夏星生活中的第三辆车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他的第二辆车是北京吉普公司出产的2020,尽管舍不得,到2000年,因为北京市的环保政策夏星不得不换掉它。1999年北京实行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车型,不能上牌照,出行受限制。夏星的2020先天不足,不能做当时通行的化油器变电控补气的改造,无奈之下,夏星卖掉2020,买了一辆符合规定的二手拉达车。

  而令于凯和夏星这些老司机共同担忧的是“马路杀手”汹涌上路。1995年2月,《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创刊号上的头条就是《大学毕业拿“二证”》,报道了北京的学车热。于凯当年学车实际操作训练是在五道口的路上,基本拿了本就能上路开车。而现在的学车,全部在封闭的教练场,时间由一年缩短到两个月甚至一个月。新手上路不仅自己感觉“恐怖”,老司机碰上新手感觉更“恐怖”。

  ▉ 2000年以后:北京进入“汽车时代”

  2000年以后,似乎所有人都有可能买车,跟买个冰箱、洗衣机什么的差不多。于凯依然是买车顾问,但他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越来越多,因为好多品牌或车型于凯自己也没听说过。

  

  从2001年加入世贸到2006年中国彻底打开对汽车的保护之门,汽车越来越便宜,车型越来越多。于凯说:“2000年的时候在街上看到新车,我还能说出是什么牌子,哪个厂子出的。到今天,我不敢这么说。”

  去年,于凯终于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购车知识用在购买自己家庭的第一辆车。他正在上高二的儿子提出,等明年高考一结束,就要去学车。于凯同意了,毕竟这是儿子步入社会必需的技能。

  2005年,同样因为环保政策,夏星买了自己的第五辆车——途安。此时决定他买车的因素不是20年前单身小伙子追求信“车”由疆的狂放,而是需要能与他一起承载家庭责任的“助手”,价格、车型、油耗、排放、品牌、储物空间等等都要考虑。

  ■供图/刘英毅

  人物档案

  于凯, 48岁,首汽集团出租汽车司机。尽管去年才拥有自己第一辆私家汽车,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参加工作近30年,一直“泡”在车里,跑在路上。他以职业司机的眼光见证了北京私家汽车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变化;他以累计行车100多万公里的亲身经历体验了北京交通由通到堵、由堵到疏的历程。于凯头上有着诸多光环: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的士之星”等多项荣誉。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最让他自豪的是: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中,他是北京10万出租汽车司机中唯一一个走上奥运交通保障管理岗位的人。正因如此,在他眼中,北京私家汽车的飞速增长和北京交通的巨大变迁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物问答

  1.你认为北京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哪里?

  奥运村附近,就是原来的洼里、大屯一带。

  2.这30年,你对哪一年印象最深,为什么?

  应该是今年,这是我的心里话!我是北京奥运传递第13号火炬手,在天安门前传递火炬。前20多年,我一直做的是司机,这回奥运会期间,我参与到了对奥运志愿者中的驾驶员的管理工作,这些工作让我看北京交通的眼光变了,看交通管理的角度变了。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感到最光荣的一年。

  3.提起“郊区”这个词,你想到的是什么?

  悠闲惬意的小城市。现在我感觉从市区到怀柔、延庆这些地方,就像是从拥挤的大都市到悠闲惬意的小城市,分不出哪里是郊区。

  4.举出30年前你最想得到的一样东西和现在你最想得到的一样东西?

  呵呵,30年前正年轻,特想当兵。现在嘛,当然最想我的儿子能考上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

  5.你拥有的第一个外国牌子是什么?

  索尼21英寸彩色电视,是为我结婚买的。1987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出租车司机能挣到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的。

  新闻内存

  2007年5月,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这标志着北京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1997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是100万辆,2007年达到300万辆,短短10年,实现了两个百万辆的跨越。30年间,汽车由遥远的梦快步走进生活,它不再“特权”、不再“奢望”,现在它仅仅就是个工具,像家电一样普通的家用品,从神坛走下来归于平淡。但人们的生活因它改变。汽车的增加,给北京这座国际都市带来了最具现代化的课题:交通与环保。

  
(责任编辑:马中强)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梅先生 | 于凯 | 于凯第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