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长发,衬衫,休闲裤,不紧不慢的语气,轻柔的声音,这是郑素霖最固定和标志性的形象。提起汽车设计,郑素霖笑称“有的人似乎生下来就适合干这份工作,我就是这样的人!汽车设计包含了我所有的乐趣。”
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主导造型设计话语权的时代,郑素霖堪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造型师”。
在许多人眼里,郑素霖是一个将汽车造型师做到极致的样板:既有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感觉,又保持了理性思考的智慧。郑素霖说,其实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界并不缺钙,但需要更多的自信。
“作为一个汽车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悟性加勤奋”
记者:您如何理解汽车设计的工作价值?
郑素霖:作为汽车造型设计师,要坚信自己所信仰的造型价值观,敢于担当责任、面对挑战、认真地去思考与社会的调和及使用者的利益,积极地提出与以往不同的思考模式、设计感觉,把握极具时代共性的造型理念,重视自身设计的原创性,最大限度地迎合中国百姓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需要,同时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记者:有一项著名的测定,一个合格的汽车设计师=30%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商人+10%的推销员+10%的事业家,您对汽车设计师这个职业是如何理解的?你觉得作为一个汽车设计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郑素霖:这句话其实是赞美一个优秀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对汽车设计师而言,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来架设人、车、社会之间的桥梁。而汽车造型设计师作为创造形式的专家,对使用者、社会或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看到设计师所创造的形式便可知我们选择的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因此作为汽车造型设计师,要通过形式的渗透唤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就必须创意出富有魅力的设计作品来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激发工程师的开发热情,并最终促成产品的成功与汽车产业的进步。
作为一个汽车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悟性加勤奋。
记者:您的汽车设计的灵感是从哪里得来的?
郑素霖:可以说设计是对审美和既有事物的挑战,形式的创造来自对我们确定的目标客户审美情趣和生活需要的理解。这是构思阶段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形式的创造是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能一蹴而就,更别相信仅仅凭着一时的灵感、或突发奇想就能创造出必须由大量资讯构成的设计实体。
记者:介绍一下这些灵动的设计如何从纸上跃然而起成为经典的作品?
郑素霖:事实上,一种新样式的萌芽,既不会一开始就以容易被人接受的形式出现,也不会以一种明确的迅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形式出现。对多数人来说,第一眼看到一项设计的雏形时,常常会觉得不对劲甚至难以接受,经过一段时间后,该设计就不会再给人奇怪的感觉,看起来可能更舒服了。但是,除了设计者本身,像这样的设计任何人第一眼看到都会觉得怪异。换句话说,一项设计的雏形就像一只丑小鸭,在没有长成美丽的天鹅之前都不适合发表,否则只会走上被淘汰的命运。正如在天安门广场所建的国家大剧院“卵”及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一开始都遭到剧烈的抨击,被看成是异端作品,但现在随着它们的正式浮出,被认为是现代主义世界建筑的主流。这说明作为设计师要创造引领时代的设计,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设计的原创性,比别人更早地找到设计的必然性,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形态。
“有思想的作品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作品”
记者:以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而作为东风乘用车的设计师又如何把握这种需求?
郑素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构成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多元的文化需求。有中国特定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都比较重视情感交流、人脉关系、家庭伦理等,在设计中,我们就要寻求中国消费者具有普遍意义的消费观、审美观、价值观及人们的处世态度、人际关系、思维方式,抓住老百姓拥有共性消费欲望的心,最大限度满足中国消费者在习俗、喜好、价值观、民族心理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所以,既要考虑汽车设计国际化时代共性的造型元素,又要重视中国老百姓的情感要求,寻求中国老百姓具有普遍意义的消费观、审美观、价值观,结合中国市场的目标客户独特消费心理需求,形成东风独有的设计理念。体现在造型上就是简约、现代、大方、有张力,在流畅与硬朗的设计界面上寻找最为合适的造型结合点,既彰显出设计的前瞻性、延展性,又体现出东风品牌的大家风范形象,提升东风品牌的品质与认知度。
记者:您如何理解“中国设计”四个字,当前它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些什么问题?您怎么看中国自己设计生产的汽车?怎么看待中国元素在当前汽车设计里的地位?
郑素霖:对于“中国设计”,我更看重的是设计思想、原创思想。设计是不能光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佳的创意理念,要把对大众情感需求的思想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视觉形式。我们的创意必须思想优先,设计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传达思想,我推崇的造型元素应有实际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要寻求巧妙易懂并且印象深刻的方法真实地传达它的特性,有思想的作品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作品。
我们目前具备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但不能浮躁、急于求成,设计是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要脚踏实地、求新务实,我们的设计在国际上还构不成影响力,还谈不上话语权。不过,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界正在快速成长起来,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近几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过我们的汽车造型设计师还需要更多的自信。
对于如何看待汽车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我们应该提倡、弘扬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魅力、吸收民族特色的精髓,但对本土化设计情结及民族自豪感追求要避免走极端。我们在具体的设计实务中,还需理性对待、理智设计。只有适合人们现实需求的造型元素才是最有特色和魅力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
记者:设计师设计出一款产品就像孕育一个孩子一样,每个汽车设计产品怎样从你的大脑里走到纸面上、走到电脑上又变成一款产品的?
郑素霖:其一是领导的决策;其二是严格按设计流程规范设计工作;其三是东风设计团队的通力合作。
“中国的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自信”
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们亲手设计的地地道道的中国车,您曾经说过“中国的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自信”,如何理解这句话?
郑素霖:在中国,设计师本身必须明确自己所信仰的造型价值观,重视自身设计的原创性,不能一味地仿效他人的设计,那样不但无法创新,更显示出自己在设计上的无能。在中国,确实存在小部分企业的车型总是在模仿甚至是拷贝,走不出别人的影子,只要有设计良知的人都会感到蒙羞,不能容忍,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中国的设计能力。
对于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创新能力,我们应给予客观的评价,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抨击。如前面所说,我们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也不乏市场的宠儿。汽车造型设计是国际性的,尽管我们的设计根基还比较弱,还做不到像博通、平尼法利那、乔治亚罗等设计巨匠那样引领潮流,还做不到像奥迪、宝马、日产等那样完美造型的作品,还做不到像奔驰、丰田、本田等那样令人满意的车子,但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师一定要自信,敢于担当责任,要激发自己的设计热情,不要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主张,要有自己的思想。
记者:您觉得未来汽车造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什么样的?
郑素霖:未来汽车造型发展的趋势就是通过形式的渗透以唤起人们心灵震撼与情感共鸣的设计元素靠近。
创意时汽车被处理成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统一体并通过相关部件的渗透融合来突出其一体性和完整性,其造型设计元素都是通过异质体块的汇合、相互渗透和流动而获得的,把情感从设计者创造的形式传达给使用者,把令人愉快的信息传达给人们的感官和心灵,从而唤起沉浸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欲望,激发人们的情感,突出一种形的交融与人类心灵共鸣的极具人性、时尚性、社会性的造型理念。
当然这种富含深意并激发人们情感的高品位造型理念,还得归功于设计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汽车与人们关系的日益深化。
记者:这么多年的设计工作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郑素霖:感受最深就是人们对造型设计在认识上的改变,如今造型设计对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有一定的促进和影响。
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我们东风首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与乔治亚罗率领的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合作,他们在最初的创意与东风的要求相悖时吸收东风原创性的设计感觉,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接纳东风提出的创造性意见。这对于世纪大师及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还不多见,也给东风设计团队树立信心。
记者:对于中国的下一代年轻的设计师们,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郑素霖:中国对设计创新意识的认识已经提升到国家、政府的高度。中国自主汽车造型设计师必须抓住这一转折的良好时机,全方位提升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师自身驾驭设计方向的能力、把握品牌发展的能力、担当设计责任的能力,让更多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的决策者,愿意且放心地把设计平台交给中国自己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汽车设计师们最了不起的成就便是能够赋予一辆汽车某种清晰的“人格”和“灵魂”,希望它能承载起驾御者的理想、喜好和对某种生活的向往。不过,将一堆钢铁材料塑造成“灵魂”鲜活的高科技艺术品,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设计师们化腐朽为神奇的“金手指”来自于始终敞开的和不断碰撞交融的思想。也许不用多久,郑素霖和他设计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汽车,就将成为世界汽车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