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动辄10万的车,消费者在购买前往往会勤于做各种功课,上网搜索、向亲友咨询、货比三家,但往往将车开回家后,除了勤于清洗之外就不闻不问,乃至形成很多陷入误区的用车观念。对于厂家推出的保修政策,也常常形成错误的理解。
来自北京现代售后服务部售后支援科科长冯涛结合专业经验,对北京现代推出的5年/10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政策进行了全新解读,纠正了车主日常一些车辆维修、养护的误区:车主合理规范的养护爱车,其实是在替自己谋得实惠。
误区1:保养凭感觉,时间周期表是迷信?
A:每个车主买车时都会得到一分保养周期表,被告知在什么时候该去做怎样的维护保养,但大部分车主开着开着,只要感觉良好,没出啥问题,也就渐渐搁在脑后了;另一部分车主则是出于以往的驾驶经验,自行缩短保养里程,比如规定是8000公里保养自己却6000公里时就把车开到4S店;或没到保养时间就到4S店保养,结果是多花钱。实际上,车辆保养不是越勤越好,厂家规定的里程数是基于对车身性能的充分了解,进而才设置的最佳时间。
误区2:保修期长=使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A:很多车主认为,汽车厂家延长保修期,自己用车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但事实上,保修就像保险,只有当车出现问题时,自己才能得到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当然,动力总成的维修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通常,一辆车的动力总成系统的费用要占到整车费用的35%-40%。因此,动力总成系统一旦需要更换,对消费者而言将是巨大的花费。保修期的延长,无疑避免了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巨额开销的风险。
其实,延长保修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定期、定程养护习惯,通过引导车主在4S店进行专业养护,将车况保持得更好,等到车主换车时,会发现其残车价值的提高,远胜过养护时的花费,其实这才是真正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误区3:发动机的声音与其它车有轻微的差异=动力系统出问题了?
A:动力总成系统有问题的初期表现为噪音大、油耗增加、车身震动,而且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每个车都是不同的个体,而不同的个体之间,声音的细微差异是很正常的;尤其和其他厂家车型相比声音的有差异可能比较明显,如果只是此类声音的细微差异,但这个问题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加剧的话,并不意味着一定有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主流汽车厂家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产品故障率能达到以PPM为计算,即以百万为基数。也就是说,每一百万辆车里,动力总成系统出现问题的几率不会超过几个,几率非常低。像北京现代推出类似的售后维修政策,也是基于对自身产品质量的充分自信。
误区4:4S店保养=店大欺客,小店方便又实惠?
A:以一个机滤为例,在北京现代的4S店买可能要贵几块钱,但它能保证正常使用8000甚至10000公里以上,而在路边小店买的机滤寿命很可能跑不到3000-4000公里,而厂家原装机油对于车身整体的协调性而言的好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省几块钱小钱、图一时的方便,很可能是牺牲日后的使用性能为代价,这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和不便。
有些车主担心自己的车明明是个小问题却会被4S店描绘得很严重,在劝说下更换配件,花些不必要的钱,但其实,在主流汽车厂家中,这样的现象基本不可能存在,因为北京现代对经销商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并且,换个角度来想,4S店做的是长期生意,不像街边小店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牺牲长期利益和口碑,做这样短期的投机行为,大家希望的是“客人满意—形成口碑—4S店能够持续经营”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误区5:消耗品=后妈的孩子没人管?
A:通常来说,目前大部分厂家对消耗品都不保修。其实这类配件如果真有质量问题,一般在2000-3000公里时肯定暴露,如果用到5000公里还没出问题理论上就不会出问题了,除非使用方法不当。因此,厂家给予3个月或5000公里的保修实际上是为消费者买了一份保险,免除了车主的后顾之忧。
误区6:过了保修期就不用再去4S店了?
A:行驶两年左右的车辆,是这台车车况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车身各个部件的状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何使这个状态延续下去?靠的是4S店的专业养护:长时间定程定时保养,使用原厂机油和配件,自然会延长爱车的使用年限。而北京现代将保修期从2年6万公里延长到5年10万公里,也是希望引导车主能够养成科学的用车观念,使得车主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好的驾驶感受。售后服务部门接手了太多例子,同样是两辆开了5年的车,一辆一直在4S店做保养,另一辆在第2年保修期结束后就不再去4S店做保养,车况截然不同,开起来也觉得是两代车。归根到底,开车的还是消费者自己,车好不好,感受最实在。
服务战昭示车市渐入理性 车主车企车商有望三赢
近期,车企纷纷打出服务大旗,年限与范畴不一,但不论是北京现代推出的5年/10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政策,还是广州本田在雅阁、新飞度两款产品试水性质的3年/10万公里整车保修,越来越多的迹象都表明,在聒噪、惨烈的服务大战之后,市场竞争的重心已经渐趋理性。一方面,是消费者在持续降价前日趋理性,持币待购,综合考虑购买成本与售后维修;另一方面,则是车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或主动或被动的以更理性之姿态迎战市场。
事实上,随着今年车市增幅趋缓,车企又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等内忧外患之时,以降价赢得市场份额的举措已经越来越难以实施,怎样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降价之外,服务无疑是最好的手段。提升服务水准,延长保修期限,是一条增强顾客黏性,激活经销商造血功能,提高品牌美誉度的三赢之举。事实上,现代汽车十几年前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站稳脚跟,就与服务大旗的祭出不无关系。在日系车省油,德系车安全,国产车便宜的形象已经树立的前提之下,韩系车迫切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而服务或许正是最适宜给北京现代贴上的标签。正如当年的海尔,在产品力与国际巨头不相上下的前提下,海尔是成功玩转服务牌的典范,而中国的汽车市场,亦正如当年的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价格已再无可降。
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服务战同样需要狠下血本,而一项涉及全线产品的服务政策的推出,则更是需要企业内部从各个方面协调乃至博弈。在产品质量方面,从前期配件、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精密控制管理,再到质量检测部门的严格把关甚至是培训部门在维修、服务员工的技能提高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据悉,“5年10万公里政策”的推出,是北京现代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了8000多个车主的案例,详细解读了这些车主从开始使用到保修期结束约6万次或大或小的保养、维修记录而成,其后又在北京现代内部历经了半年,超过至少6个版本方案的推敲论证,才最终得以出炉。可以说,这是企业在成本能够承受的范畴之内,给予消费者最大的实惠与切身保障,亦可以说,这是车企在面临当前风云突变的车市时局所做出的适时应对。
那么,北京现代举全厂之力推出5年10万公里保修期延长之举,是否意味着将迎来车市营销大战从病态竞争到健康竞争的拐点?而所谓汽车市场之健康,不仅仅体现在竞争手段的高低,更体现在对于车主、车企、车商的三赢:对车主而言,自身车况的长时间持续良好,多年后的较高残值以及一旦故障发生的安心省心,才是其最切身的利益所在;对于车企而言,摆脱无序的价格战,亦是迫切所需;而车商的经营,也能够在正确的用车养车消费观得以细水长流。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健康,才谓之车市的真正“健康”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