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现代化的通用技术中心之后,汪大总决定放手一试,于1985年8月进入通用汽车研究院担任高级工程师,成为部门里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
通用汽车的确选对了人。在通用研究院,汪大总从事汽车动力系统分析和汽车整体设计,好学的他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还合编出版了《现代汽车技术》一书,而他所主持开发的汽车模拟软件更是得到长期广泛的运用。
仅5年时间,汪大总便从高级工程师升为主任工程师,直至公司技术系统的最高级别——高级主任工程师(Senior Staff),即9级工程师。在当时通用多达75万名的员工中,拥有这一职称的不过百余人,汪大总极有可能是其中最为年轻的一位,更是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惟一华人。
其实,在通用汽车内部有两套激励系统,一是技术系统,二是管理系统,相比后者,前者的提升空间相对狭窄,而在技术系统走到最高点时,个人的事业发展将会放慢速度,因为接下来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已不会有太大挑战,直至最后退休领取丰厚的养老保险金。
汪大总走到这一步时才不过36岁,事业开创也只走了几个年头,平淡稳定的生活还不是他所急需的,他需要更多的事业机会以实现个人价值。
按照常理,工程技术与设计决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相通之处,但汪大总认为,通过一些方法研究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以此帮助公司提高决策效率,实现经营的科学化。在主动表达了这样的意愿之后,汪大总的想法得到了上级支持,还专门为其设立了一个“决策与设计方法”部门,这也是通用汽车注重员工培养、充分发挥员工创造力的一贯方式。
新部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全新的尝试也意味着广阔的空间。虽然从来都未涉足过,但干劲十足的汪大总却充满了信心,他全面调研了公司各级决策人士,大量涉猎决策论、管理、市场、财务等书籍文献,总结出汽车决策的方法还相当原始,在他的主导下,部门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新方法用于各类决策之中,并在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以至通用汽车一位高级管理人士在给汪大总晋级的推荐信中写到:“我认识很多非常聪明的博士,他们都有很强的理论水平,我也认识很多的实际工作的人,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能把高深的理论与实际相接合并很快产生效益的,汪大总是我所知的第一人。”
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在2006年正式回国之后,每当有人提起他的回国考虑,汪大总会很谦和地补充一句:“其实我1994年早就回来过了,一直到1997年。”因为在他看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工作,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回国的方式。
那一年,正逢通用汽车开拓中国市场。在汪大总的主动争取下,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为在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使其被认为除了具备技术优势外,更具备经营管理的能力,足够胜任通用旗下零部件公司德尔福的能源及发动机系统中国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并统管海峡两岸业务。
离开中国已有9年并且习惯美国大公司氛围的汪大总,不仅自己面临一个适应过程,还需要以“协调人”的身份周旋在中美双方之间,以保证合资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汪大总做到了,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和充分沟通,尽管当时国外大公司对于合资持谨慎态度,但德尔福的中国项目却得以顺利推进。
对于汪大总而言,德尔福这3年时间应是其人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因为他不仅完成了从技术向管理的彻底转型,也实现了为国家做点贡献的朴素愿望。更为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在中国大环境中有效把握市场,这些认识对于他最后“彻底”归国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1997年,因为儿子升入高中,小女儿也到了念初中的年龄,考虑到孩子教育问题,汪大总回到了美国,担任通用北美小车集团工程设计分析及计算机模拟总监(DIRECTOR),这是大陆华人在通用公司做到的最高管理职位,无怪乎有媒体评价:“汪大总是华人在底特律的骄傲!”要知道,在美国从事汽车行业的华人工程师有很多,但几乎都集中在技术领域,从技术领域走向管理阶层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
喜欢思考的汪大总此时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所接手的部门主要负责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传统做法一般就是帮助设计部门验证设计的可能性,并不能真正参与到产品开发的实际过程,仅仅起到补充建议的作用。而按照汪大总的想法,他希望用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取代实际样车,用“虚拟工程”达到真正试验的效果,以此节省新车开发时间,降低开发费用。
对于当时面临日韩车商低成本冲击的通用汽车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及时”的创新,汪大总和他领导的团队由此获得了通用公司最高级别的“总裁荣誉奖”,部门成员也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展到几百人。CAE分析工程师在通用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对于这样的成绩,已身为管理者的汪大总认识得很清楚:“虽然这个项目是由我主持的,但一定要明白这绝对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并不是靠哪一个人就做出来的。无论我到哪里,包括后来回到中国,我都一直在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为领导只是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
在通用开放的培养机制下,汪大总后又陆续到了4个不同的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管理经验得到很大的发挥。尤其是在2000年的时候,公司任命汪大总担任通用北美整体设计与检测总监,负责35个车型的整体设计。这可是相对CAE部门更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对于整个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之前完全由外国人把持,而汪大总则成为有史以来这个部门惟一的一名华人总监。
说到这里,汪大总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插曲。当时,近20多名的部门成员都是有着好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欧美优秀工程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看着比他们年轻而又是中国人身份的汪大总,大家的眼中都充满了迷茫,不相信这就是他们以后要面对的第一汇报人。毫不露怯的汪大总笑着让大家分别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并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内记住了所有人的名字和简单背景,这一下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3年时间内,在汪大总的带领下,部门推出了好几十种造型新车,并创新了好几套设计标准办法。在离开的时候,同事们送给了汪大总一副匾牌,上面这样写着:“大总,我们感谢您,是您带动了我们,创造奇迹。”感谢大家对于自己的认可,这副匾汪大总至今都还小心地收藏着,与当时的同事至今都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就进入通用,直至2006年回国,汪大总在通用干了整整21年,在这之间,他去过12个不同的部门,接触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如果问其在通用汽车收获了什么,他的回答如下:“刚去的时候我对汽车一无所知,个人资产还是负400元。但在通用的这21年里,它给了我最大的发展平台,对我的培养和帮助非常大,我不敢说自己是汽车专家,但在设计、研发、采购、管理等方方面面应该都有所了解,我对通用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清楚自己想干什么
在德尔福中国的3年时间内,因为工作原因,汪大总结识了时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胡茂元,后在通用汽车的高管会议上,二人也有过一定接触。
2005年,已是上汽集团总裁的胡茂元正全力构建国际化战略路线,斥巨资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希望实现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梦想。而如汪大总这般拥有国际背景、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正是上汽集团最急需的力量。很快,胡茂元就向汪大总发出加盟邀请,以帮助推进集团的整车设计国际化进程,并提升集团的自主研发能力。
“胡总态度很诚恳,有时候一天就能从中国打两三个电话给我,我也很受感动。”汪大总说。由于在中国有过3年工作经验,他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工业现在的发展速度:“1997年我离开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还相当低下,几年之后回头再看,你就知道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势在前进,这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那时,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女儿也进入大学,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用再操心,加上太太的全力支持,52岁的汪大总于2006年离开事业处于顶峰的通用,回国出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工作。
尽管当时有人并不理解他这样的做法,因为他大可以舒舒服服地等着退休,享受安稳的日子。“其实只要你想清楚了自己想干什么,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要图稳定的生活,那还是留在美国容易一点。现在那些底特律的那些朋友来征求我回国的意见时,我也是这么给他们说的。”汪大总解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