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中国的轿车销量出人意料地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甚至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美国,这让业内喜不自禁。然而,这种喜悦才上眉梢,就被降价风潮冻僵在那里。紧跟在热销之后的降价,显然是为了托起2009年的车市。
最近,网上最热门的新闻就是汽车一周降价TOP10,它犹如钢针一样不断刺激着消费者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在最新的汽车降价TOP10上我发现,降价数额最高的中级车竟然达到3万元,降价的火药味可见一斑。
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打价格战,我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当然并不是说厂家的价格可以虚高,我还没那么犯贱,而是说厂家在制定产品价格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呢?一位厂商无奈地说:“不成啊,我们当然是想利润最大化啦,再者说啦,你不打价格战,别人打,你就成案板上的肉馅啦……”这种非正常的竞争导致厂家不是潜心提高服务水平,而是热衷于价格战。
的确,降价是一粒速效救心丸,在很多时候确实能救急,但并非能从根本上救命。
说白了,降价就像是一把三刃剑,它在伤了对手的同时,也伤了自己,更伤了忠实的消费者。对于厂家自己和对手来讲,频繁地打价格战会造成利润的流失;对于已购车的消费者来说,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刚买的新车,一眨眼的工夫就跌价上万元。
从另外角度上说,频繁降价还给品牌带来硬伤。消费者会想:反正厂商会玩“价格战”,当这个游戏玩腻了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所要期待的真实的车价也就出现了呢?于是只要不是急于购买,消费者就会静静观望厂商的表演,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持币待购的气氛。
虚高定价让我想到更多的是小沈阳表演的《不差钱》的小品,“大爷你咋这么抠呀,你说你一个没点,完了我们还搭一个是吧。”
是啊,频繁降价就是因为厂商贪图利润而定价过高所致。所以,新车上市如何制定价格是当前车企必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国轿车市场从直道进入了弯道,如果车企不能根据市场状况及顾客价值优势进行有效定价,那么结局只能有一个:被竞争对手替代,即便再降价也无济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