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牛越生:
重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本报记者 李 伟
近期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重要内容,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也将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列为重点内容。
“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产业重组问题,都不应该脱离目标谈方法,不能仅仅就重组谈重组,而应该时刻明白为什么要重组。提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兼并联合,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产业的有序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抱定这样一种信念,再回过头来看重组问题,才能找到适合的方法和途径。”牛越生说。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非行业,竞争的载体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企业。因此即使一个行业的规模再大,如果没有一批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那这个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是不行的。”牛越生这样描述产业重组的必要性。
牛越生坦言,国民经济中的一些行业,其中包括部分重点行业,存在产业集中度太低的问题。“整个行业的规模很大,但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差。”以钢铁行业为例,他告诉记者,中国有近千家钢铁企业,但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够满足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要求的只有73家。但即使只有73家,也比世界钢铁强国的钢铁企业总数量要多。
“这一现象带来的弊端就是分散的小企业谁也没有能力突破资金、技术的瓶颈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整个产业的发展受阻。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了资源分散和浪费。”牛越生的话语中露出隐隐无奈。
牛越生认为,行业分散无序现象的存在有很多原因,如地方分割的现实存在、不合理的政绩观等,另外,地方游资寻找资本出口的压力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目前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类项目比较受关注,大量投资者热衷于此,一度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形。
牛越生认为,目前行业发展整体规划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他说:“目前国内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还比较薄弱。许多企业对所处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项目缺乏科学论证,项目上马前大家都觉得自己应该进入,进入后才发现市场已经饱和。有些产业规划虽然也有指导性意义,但企业不信任,这是很尴尬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