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车界人文

车界流行跨界风:概念在前,市场在后

  在3月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瑞士汽车改装工程公司Rinspeed带来了全新设计的iChange全电动概念车。Rinspeed的作品总是令人感到震惊,之前有sQuba潜水概念车和eXasis透明概念车,这次iChange全电动概念车更是惊艳。

既然是Rinspeed的作品,就不会只是电动车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大玩具。车主可以轻松操控按钮将这款单座跑车变为三座,而且没有车门!乘客必须通过开启关闭全透明的车顶进出座舱,车高仅有1.03米。iChange的设计者Frank M•Rinderknecht就像一个充满想像而又长不大的孩子。

  可以这么说,iChange全电动概念车完美诠释了Frank M•Rinderknecht心中关于汽车与玩具、与梦想的交融——笔者更愿意称之为目前最流行的说法:Crossover,一个人的Crossover!虽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Crossover,但有什么关系呢?Crossover本身不就一直在改变着么?

  如果追根溯源,在上世纪50年代,当Crossover现象的发源地-----音乐界还没有Crossover music这个词时,Crossover风格的汽车就已经诞生了。

  当时,好莱坞盛行正歌舞片,Mario Lanza,当时最著名的男高音和电影明星,在1951年主演了歌舞电影The Toast of New Orleans(中文译为《彩凤朝阳》),在片中,他演唱的歌曲《Be My Love》,获得Billboard流行单曲榜的冠军,达到300万张的唱片销量,创下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纪录。而之后的1954年,Mario Lanza的《学生王子》更是在Billboard流行榜榜首位置上整整呆了42周。可以说,Mario Lanza为三大男高音以及莎拉布莱曼、安德烈波切利等开辟了一条古典跨向流行的康庄大道,也给以后的音乐界的跨界摇滚、时尚界的跨界设计,甚至明星的“多栖”现象提供了一个光辉的范例。

  但是,正如同跨界音乐并非源自当时娱乐业最发达的美国,Crossover的曙光也并非出现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或德国,而是出自于前苏联——Moskvitch410。

  Moskvitch410:曙光一线

  维基百科给Crossover下的定义是:Variously called CUV or crossover utility vehicle — is a marketing term for a vehicle that derives from a car platform while borrowing features from an SUV or Minivan,即“对于CUV或Crossover Utility Vehicle的不同叫法,是为了定义轿车平台上SUV或迷你厢型的一种汽车的市场分类”。

  而在苏联的Moskvitch410诞生之际,显然市场并未达到这样的细分高度。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利品,苏联人把欧宝的生产线从勃兰登堡搬到了莫斯科紧凑型轿车厂,在欧宝小型车Kadett的基础上,生产出Moskvitch400/401/420等车型。

  首部Crossover车型的出现源自于一次小改款。1957年,为了提高Moskvitch402的通过性以适应路况,苏联的工程师们把过低的离地间隙提高到220毫米,使它可以跨越最高为0.3米的水深,同时还为它加上了四轮驱动,使它可以爬上33度的斜坡。这些改变不仅使它成为苏联首部成功出口的汽车,而且它在无意中定义了Crossover车型,成为Crossover的最早样板。

  虽然Moskvitch410的最终销量还不错,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0辆,但是显然汽车界那时还非常地“等级森严”,直到1980年,AMC(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美国汽车公司)公司推出了Eagle,Crossover的“一缕香魂”才在它身上得到延续。

  AMC Eagle:先驱成先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agle的出现也是受到1979年世界第二次能源危机影响的结果。当时AMC的CEO Gerald C. Meyers意识到,单靠高油耗的吉普和卡车产品将会使公司陷入困境,他要当时吉普的首席工程师Roy Lunn开发一种新的车型,这种车型能够弥补在高油耗、以越野为标签的吉普品牌和较为经济的、但却老化的轿车品牌 Concord之间的市场空白。

  Eagle的确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它借用现成的Concord的平台,采用前轮独立悬佳等区别于SUV的技术,同时又为了在外形上区别于Concord轿车,在Eagle首次推出时,不管是四门轿车、旅行车或者是两门Coupe,都把离地间隙提高了79毫米,同时标配了全时四轮驱动,不管是在湿地还是在干地上都能够应付自如。Eagle是首部民用的四轮驱动车型,被美国的Four Wheeler杂志认为是“开创了一个汽车的新时代”。

  可惜的是,开创了汽车新时代的Eagle仍然未能把AMC从财政危机中解救出来,AMC于1987年被雷诺收购,后来又转卖给克莱斯勒,Eagle最终被品牌整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日系车修成正果

  Eagle的基本设计概念启发了许多后来者:如斯巴鲁傲虎和森林人系列, 奥迪Allroad 以及沃尔沃XC range等。尤其是斯巴鲁,从1983年推出 “部分”全时四驱的Loyale开始,它就不断地在所有车型上安装四轮驱动系统,使得四轮驱动成为它引以为豪的两大技术之一,也使它推出的所有车型都有浓厚的Crossover的味道,使日本车后来居上,把Crossover车型的优势发扬光大。

  日本车能够后浪推前浪,并让前浪死在沙滩上也并非偶然。

  首先,日系车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靠的就是省油。日本车借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机会,一举打入国际市场。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9万辆,但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1980年,汽车出口量就猛增到597万辆,而正是在这一年,AMC的CEO Gerald C. Meyers推出了Eagle,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在20多年后,这样的情况又一次再现:随着国际原油从2006年的60美元一举达到2008年最高点时的142美元,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SUV车型很快便使消费者的钱包不堪负荷,再加上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不断从严,使得介于SUV和轿车之间的Crossover车型获得了爆发的机会——从2006年开始,紧凑型SUV和Crossover车型在欧洲市场出现了全面的爆发,欧洲市场该级别车型销量比2005年猛增了63.6%,这种势头某些方面即使在2008年也没减弱。而这一切也正印证了Gerald C. Meyers当年的判断,可以说Crossover车型在节约能源的特质正和日本车是相一致的。

  第二,日系车之所以能够在销量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靠的就是“东成西就”:吸收了美系车和欧系车的优点,并且中庸化以适应更多的消费者,而Crossover也集合了多种车型的特点,正体现出一种车型之间融合的集大成的设计哲学,虽然从目前看来,由于绝对量还不如轿车,它反而显得有些个性和另类。因此,如今在美国(也是日本车的销量盛地),Crossover车型的销量占了SUV市场的50%以上,除了SUV与厢式车、旅行车等,更跨界到皮卡。到了2006年丰田RAV4还成为首家拥有7个座位版本的小型SUV,接着三菱欧蓝德、宝马X5、现代圣塔菲都纷纷推出7座型号,这种原来只出现在MPV上的座椅变化组合,更加增加了这些车型的跨界意味。

  目前,从外形上来分,SUV化Crossover有宝马X3、X5 凯迪拉克SRX、本田CR - V、雷克萨斯RX 350 等,厢式车化Crossover则包括土星Outlook 、雪佛兰Traverse、丰田Highlander、福特的Flex,旅行车化的Crossover包括斯巴鲁Forester森林人、福特Freestyle,MPV化的则有道奇 Journey、起亚 Rondo 、马自达 5、奔驰R级、大众高尔夫Plus 、福特Kuga 、雷诺Koleos和福特S - Max 。在这些车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本田CRV,它在去年的全球销量超过40万辆,在中国市场也达到了8万多辆。

  第三,随着信息和网络拉近人们的距离,“世界是平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过去死板、等级森严的汽车分类的樊篱也正在被打破,多元化文化也不断向汽车文化中渗透。正是由于Crossover在功能和性能上的多元化,它已经像日系车一样,指引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迷失的中国Crossover

  从200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越来越与世界同步,因此,Crossover也俨然在近几年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其中合资品牌有福特S-MAX、天语SX、名爵MG3 SW、CrossPolo、狮跑、逍客,进口车则有道奇酷博、英菲尼迪EX35等。

  其实,国内接触到Crossover的车型和概念也并不算太晚,2002年上市的广州本田奥德赛,可以说是国产的首辆Crossover化的MPV;2004年1月10日,当时北京吉普上市了三菱欧兰德,打出的旗号是“全时全能轿车” ,可以说是国产的第一辆Crossover SUV;在200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奇瑞发布的那款名为New Crossover的概念车,就已经把这个名字正式介绍给国人。

  虽然奇瑞的这款概念车已经有了“Crossover”之名,但是仍然被众多媒体称为微面,由于出自日本设计师之手,可以明显看到前大灯的设计源自于斯巴鲁傲虎——这也是一款Crossover。

  紧接着,本田CRV、现代途胜相继实现了国产,这两款出自于轿车平台上的SUV,很快取代了长城汽车,在国产SUV市场上唱起了主角,逼迫长城在推出哈弗时,也不得不借用CUV---City Utility Vehicle的概念,虽然哈弗用的仍然是皮卡底盘,和Crossover完全不搭边。

  2006年,奇瑞终于把那款概念车量产以V5之名上市,它给Crossover起了个好听的中文译名“酷越”而大大炒作了一番。只是2004年的新鲜劲头早已过去,于是2007年又将其改名成“东方之子Cross”,以便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联想到Crossover。然而市场并不买账,这款车2007年的销量为6853辆,2008年的销量为9522辆,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到了今年1月份又下滑到不足700辆。

  奇瑞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其后中国车市的一些Crossover也纷纷步其后尘。在MPV化的Crossover市场上,福特S-MAX即使头顶2007 Euro COTY年度车的桂冠,2008年全年的销量也只有3918辆,不足MPV市场老大瑞风和GL8的一个零头,今年一月份更只有200多辆。

  在小型Crossover市场,打出国内首款Crossover休旅车旗号的天语SX,虽然有三厢和两厢两个版本,但是2007年销量为21378辆,2008年的销量为38886辆,月销量只徘徊在3000辆左右,在紧凑型小车中排名中游。另一款Cross Polo则只是玩票性质。上汽旗下另一款小车MG3SW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月销量不足四位数。

  唯一有点起色的就是SUV市场,2007年最后一季度上市的狮跑,在3个月内卖了5713辆,月销近2000辆,2008年则卖到了32500辆。而2008年3月上市的东风日产逍客,10个月时间内也达到了23772辆。

  综上所述,在2006年至2008年间,国内上市的Crossover车型或称疑似Crossover车型达到了十数款,但除了SUV市场,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表现得都欠水准,无怪尽管2008年Crossover的概念炙手可热,然而CRV、途胜却没有向它靠拢的意思。

  混血儿为何不受宠

  照理来说,Crossover混血车型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口味,国人向来“贪大求全”,同样价位的车,尺寸越大越好,空间越宽越好,配置越全越好,功能越多越多,而Crossover正是集合了最少两种以上车型的优点,可以说是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N,但为什么在市场上Crossover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呢?

  也许是Crossover这个概念目前在中国还有点超前。如果不算Moskvitch410,从Eagle诞生到2006年Crossover车型占了美国市场SUV车型销量的一半算起,美国的消费者接受这个车型也经历了漫长的26年,而且Crossover的胜利,也只是在SUV市场上。

  国内汽车市场在跨入21世纪之后,才迎来私车的大发展,时间还不到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消费者的车型认识可谓是突飞猛进:从2002年两厢和三厢的论战,到2003年的GOL两门风波,从2004年的“SUV元年”到家用MPV与旅行轿车,从大排量到小排量,几乎是“年年新,又年新”。在各方面的熏陶下,人们对于两厢车、SUV和MPV已经有相当的接受度,但是市场的主力仍然是四门三厢的轿车。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08年,轿车的销量为504.69万辆,而SUV 的销量只有44.77万辆,MPV 的销量更少只有19.74万辆,后两者加起来也不到轿车销量的15%。尤其是对数量众多的初次购车者来说,“轿车”才是他们不二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Crossover车型,注定了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作为配角而存在。

  有人说,在中国,最有创意的商人是房地产商,因为他们是玩概念的高手,智能、绿色、水景、生态、5A甲级……花样层出不穷,而汽车界玩概念显然逊色得多。不管是奇瑞还是福特,对Crossover概念的炒作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东方之子cross和SMAX就是喝采者寥寥;狮跑上市时,也竭力宣传它的光辉历史:世界首部CUV---“City Utility Vehicle”,然而车主们之所以捧场,原因还是因为它和途胜都是出自于伊兰特平台。

  不过也难怪消费者忽悠不了,因为之前有太多失败的例子。如有的车在上市时猛炒“MPS----Multi Purpose Sedan”的概念,但是它那面包车一样的外形,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和“sedan”有什么关系,结果这个新名词也就不了了之。瑞虎上市时,也别出心裁地创了个新名词“NCV——New Concept Vehicle”,但车主们还是一眼就认出它本是丰田的RAV4,不过是一辆小SUV,扯什么“新概念轿车”呢?好在奇瑞调头调得快,改成瑞虎3后,2008年销量达到了4万多辆。

  因此,一遇到新名词,中国车主们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这不过又是厂商“起个洋名字,卖个辣价钱”的不高明营销手段而已。他们在被“劳诗丹顿”的候总密集轰炸过后,Crossover哪怕是正宗舶来品,也免不了受到“山寨”化对待。

  另外,国内许多车型虽然号称Crossover,但都有名无实。如一款原本很有名气的小型车也冠以Cross之名,但能够与Cross沾边的地方只是提高了17毫米的离地间隙,加装了行李架,改变了保险杠的交通,而在底盘系统、驱动形式、发动机和原型车并无两样。另一个例子是骊威劲锐版,由于骊威的销量欠佳,所以东风日产拿来改装了一下,只改变了中网的颜色、前保险杠和车身包围,也自称Cross了一把。而实际上它连离地间隙都没有变过。号称中国首部休旅Crossover车型的天语SX4,一国产就取消了i-AWD智能全时四驱系统和ESP电子稳定程序,同时取消的还有发动机底盘保护配置,这样一来,即使它有174毫米的离地间隙,你还敢开着它放心地去Cross吗?

  北美媒体评出的全球8大跨界车型:

  1. Toyota Rav4

  2. Honda CR-V

  3. Mercury Mariner

  4. Ford Edge

  5. Mazda CX-9

  6. Jeep Patriot

  7. GMC Acadia

  8. Saturn Vue

(责任编辑:田禹)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