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有请清华大学陈教授做主旨发言。
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首先介绍一下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研究情况和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思考。我的题目是《电动车从研发走向市场》,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正如刚才黄先生介绍了我们国家和全世界发展电动汽车的一些想法和这些政府的支持,但是大家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有没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因为技术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有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不好谈到了,更重要我们要有很好的技术基础,因此我的发言主要是从技术方面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我在20年以前就给国家提出过要去搞电动汽车的建议。我们拿到了国家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八五”的关键技术研究,我是负责人。到了“九五”,国家把电动汽车已经列入一个重大的产业工程了。“十五”的时候,又是一个项目,一直到“十一五”目前进展情况。我主要从技术上来做讲解。
从研发到市场。这个图是我们和欧洲的一些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在五年以前,从1999年到2003年间做的一个三E的研究,对二氧化碳减排的研究。我参加这个项目主要研究的是汽车能源,叫做交通能源、汽车能源的多样化。大家如果看出有石油的话,大概是这么一个状态,炼油以后可以用于燃机汽车使用。如果石油没有了,其他的能源作为汽车用,那确实都不是很方便。这些石油、煤炭、天然气,一些再生能源、核能和一些家用的生物物质发电,他们最方便的是发出电,然后做电动汽车用。因此下一步的能源,作为交通能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电能,所以我觉得发展电动汽车是一个重大的选择,而且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一直是正确的,就是中国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
现在看一看“十五”期间,即2001年到2005年期间,国家在电动汽车的一些支持项目。大家可以看到,正所谓我们讲的三纵三横,三纵就是“十五”期间提出的项目,即纯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充电式电动车,从技术上这三种同时并举;三横,就是能源电控、电机、电池。当然还有一项就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时还不是很强烈。这是 “十五”取得的一些成果。燃料电池当时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燃料电池充电客车,现在有三辆车现在在北京运行,奥运会期间参加了所有的项目。另外是上海的燃料电池轿车,以现在科技部的部长万刚教授为主进行研究。混合动力一家是北京大客车,一个是天津的,一个是万向的,另外还有其他一家。混合动力主要以汽车企业为主,一汽、二汽、长安都有混合动力轿车,长安主要以轿车为主的,另外还有奇瑞也以轿车为主,因此国家整车项目大概就是这些。零部件也比较普遍。
这是“十一五”国家把电动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搁在一起,这是四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代用燃料,四种车辆。以电动汽车为主,更重要把这一条增加的比较粗,另三项还是控制。这还是电机,第一个是电池,但是增加了一项叫做基础设施、实验设施、标准、政策、示范、研究,包括我们的自主品牌和我们的一些专利。因此“十一五”相对的比较全面。另外我们这种想法基于我们对汽车动力的一些考虑。汽车动力怎么发展,目前是在这个位置上,下一步的混合动力最终解决就是电动和燃料电池。为什么?如果油没有了,可能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主要的解决办法。
我们基于一些思考,能源和动力技术的进步,能源,包括先进能源、清洁能源,拿什么来评价呢?我们要用碳评价。石油大概有二分之一的碳,到了气体这儿,就变成了四分之一的碳,氢气没有碳,能源就是清洁能源含碳量的多少。如果没有碳,燃烧也就不会有碳氢,也不会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就是清洁能源,最后是零碳,现在叫做低碳经济也是这个意思。另外动力技术的问题,就是一个混合的问题,看混合是一个普通的,不只是油和电的混合、气和电的混合,还有电和电的混合。油电混合就是我们现在的混合动力,汽电混合就是烧气,电电混合就是我们现在的混合用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也是用电,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电电混合的方案,如果是清洁的能源,又采用混合动力的技术,这样既节能又能环保,这是我们整个的想法。
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主要是这么一些技术。从一些深混合,可能带来一些争议的问题,目前要对国家,要对混合动力进行补贴,这个标准怎么制定的,就是按照这个来制定的。这个标准去年12月18号在深圳讨论的时候,争论非常激烈。我是三届的电动车标准委员会成员,这一届也就是第三届,我是标准委员会的副主任,我从来没有看到讨论标准的时候这么激烈的。对补贴的标准,什么叫微混合,混合度是多少,GOD是多少等,这个标准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还没有运行,但是我们已经基本上通过了。以后的补贴按什么来定呢,国家有一个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委员会,就是看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从“九五”期间到现在制定了十几项,一共是四十多项,去年公布了一项,这是“九五”以前定的基础的标准,到“十五”期间我们主要定的混合动力的标准。“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定的燃料汽车标准,以及混合电力汽车补充标准,以及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要求,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去年大概公布了十几项。我们标准委员会已经成立三届了,从98年到2003年第一届,2003年到2008是第二届,去年是第三届,包括企业和院校有很多人也来参加了。这是我们产业化的一些基础,具备这个基础以后才能去做试验,才能去认证,才可能拿到国家的公告,或者上牌的一个许可。
另外一个大家最关心的是电池,电池确实是电动车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氢酸电池、锂电池是影响我们电动汽车很关键的技术。最近以来电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原来的氢酸电池,能量密度、功能密度都在往上涨,其循环寿命和其他一些功能也在改善。这是我们最近在世界上爆炒的一个事件,磷酸铁锂电池。国外还在为这个专利而打官司,中国目前并没有,因为美国的专利并没有在中国注册,因此中国做这项工作做的非常起劲。做磷酸铁锂电池的厂总共有20家参与这个项目,从原材料一直到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的大概有上千家在做,许多企业把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企业很重要的产品在做。另外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个调查,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方面,好象没有很多障碍,因为那个材料我们中国并不缺,国内还不并不缺磷这个元素,不像镍、钴中国是很缺的。
我们把三种材料进行对比,锰酸俚、钴酸锂做得比较多的,钴的成本比较高,因此锰酸锂可能做得是最多的。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很长,电池组循环充电可以达到两千次,现在厂家保修的是1500次,也就是说一天充一次电可以到1500天。另外安全性能比较高,倍率放电比较好。但是问题在哪儿呢,环境温度比较高,但是低温不行。低温对我们电动汽车来说,我认为不是一个短版,因为低温我们可以通过加热给他充电,但是充起来以后,越用它越发热温度越高,不像锰酸锂,到40度以上可能就有问题了。大家知道去年奥运会时非常热,电池必须从汽车里面掏出来在外面充电,就是怕它出问题,可见磷酸铁锂电池比较好,现在已经很多厂把这个装在车上在运行。当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的技术达到试验室的技术,或者接近于试验室的技术,我觉得纯电动汽车,或者外充电式汽车的推广才是非常有可能的。现在我还认为它还有一点瓶颈,就是它的生产抑制性,我们现在生产厂家拿出的产品,离实验室的基础还有一段差距。不过实验室的技术在弥补,差距越小的时候,它的产业化就是越好了。
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就是对电池的过充、高温、热冲击做了一些实验,都没有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中式的小批量生产的一个接近于实验室的一个产品。而离大批量的产业化还是有距离的,后面讲它的瓶颈还是有的,大规模的制造可能还有问题。
这是国外混合动力发展的情况。基本上是以混合动力为主的世界的情况,主要还是日本在这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特别是丰田普瑞斯是世界上产业化占有程度最高的。对于中国的情况,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大家知道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量是很大的,几乎占了市场的80%以上。去年的生产量是2400万辆,其中400到500万辆出口。现在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一亿辆,而且中国电动自行车实际上40-50%发展成电动摩托车了,因为它的速度不是完全的电动自行车的标准了。国家让我们制订这个电动自行车速度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还没有严格实施,因为它的功率、速度、重量远远超出自行车变成了电动摩托车,速度也远远超出了22、25公里,它的马力、功率超过了150瓦,有的达到了500瓦、1000瓦,最高速度到四五十公里甚至六七十公里,可以和现在的摩托车相比了。
这是一些社区用车,这是高尔夫用车,这是运货的车,这是小型车,这是机场的车,这是警车,这也是一个小型的牵引车,这类车已经率先产业化了,而且中国可能占世界的产量比较大,估计去年的出口额大约在十万辆左右,包括高尔夫球车等各种各样的车。一家深圳的公司往美国和欧洲出口沙滩车和打猎车,去年出口一万辆,是宽轮胎的,在国内还没有销售。这个现在已经产业化了,国外已经产业化的车。这是美国萨克微两轮的车,现在变成四轮的,这是电动自行车和一些装配线。
中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低速电动车。速度在 40、50公里以下的叫做低速电动车,这种车在几个省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了,这是我们从网上拿到的一些产品,基本上是过去的农用车厂生产的,最高速度大概在40公里左右。使用用是氢酸电池,许多用的现在的微型车改装的,有的是拿玻璃缸糊的,就是复合材料糊的,这种产量已经比较高了,而且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发展得很快。山东省率先允许在两个市可以实行上牌,上地方的车牌。这是印度生产的车。这是我们讲的一些充电设施,刚才其他人都讲过了。
现在看最后一部分结论和展望。国家电动汽车环境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国家也安排了一些资金要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具体的数据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国家的文献。十米以上的公交车的补贴标准,最高补贴到五十万辆一辆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这是商用车和乘用车的补贴标准,一般纯电动补贴六万,燃油补贴到25万。因此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一些前提条件。但是国家的政策、法规还要进一步加强,还要补贴一部分东西。
最后讲一下中国电动车可能存在的问题。关键技术还要进一步发展,电池、电机材料、基本原材料、生产一致性、价格等可能还有问题。从技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不只是政策问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攻关。一个新的东西总会有很多问题,它在不断发展中解决问题。
最后的结束语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发展生态汽车就是这四项标准,排放零污染、能源可再生、材料可循环、交通要智能化,因此我们叫做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