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值得期待的一年。市场方面,中国今年汽车销量有望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政策方面,国家史无前例将汽车产业放在一系列“振兴规划”的首位进行扶持;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让中国汽车产业看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自主品牌企业纷纷推出高端豪华车品牌,力求改变低端廉价的印象。对此业内专家如何看待?自主品牌目前发展情况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搜狐汽车请汽车内权威专家学者就此提出独家观点和建议。
【嘉宾】: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雨成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朱西产
【主持人】:如果自主品牌想要继续提升的话,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朱西产】:一个是增加集中度,不能有上百家的汽车厂、上百家的研发机构,这样的话,就把力量过于分散,大家会出现很多低水平重复劳动,就没有力量去攻克整车的这些真正的技术难关。同时,人员、资金都过于分散,这是对发展不利的。
第二,中国的汽车从最早一汽发源开始,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国内的汽车行业,对销售、对品牌这块是我们的弱项。中国人就是喜欢制造,为基础论、为制造论,不太注重品牌。也就是说我们有些车,像A3是一个很好的车,但是贴到奇瑞的牌很难卖到很高的价钱。
【雷雨成】:现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看问题,实际上他对LOGO很重视。实际LOGO本身就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当然也有大量的广告费在里面。有时候LOGO差两三万,确实少两万比多两万的LOGO实际上在技术上差别不大。像A3,它不会比奔驰的同类车差,从性能、安全性和使用上。但是老百姓宁愿多花很多钱买奔驰也不愿意买这个,尤其是有钱人。当然有些同类车,低档车像丰田,可能有人愿意多加点钱买丰田,也不买这个。
【朱西产】: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汽车现在进入同质化,质量、制造成本、性能其实都差不多。
【雷雨成】:你能达到五星级,我也能达到。
【朱西产】:现在最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的企业注重品牌。品牌立足以后,避免进入价格战,因为品牌不能立足只能打价格战,一旦进入价格战就恶性循环了。如果这个品牌好,我就多加两万,那车里面四个气囊也好、六个气囊也好,那就不成问题了,可以多加很多东西。配饰也可以做得好看一点。你这个LOGO能不能多加两万,能不能经得起用户的考验,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到最后,自主品牌能不能立足,不能纯粹从技术角度。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国内的开发水平,再结合国外的一些全球资源综合利用,再借助一些国外的公共资源,其实我们可以设计、可以制造出好的车、精品车。但是这个精品车能不能长时间销售,就是我们看到的自主品牌动不动就打价格战。
【雷雨成】:价格战的结果就是品质下降。
【朱西产】:就像我们看到的桑塔纳、捷达,这两个老车型,但是在20年中在中国一直居于销量榜首,从技术的角度没法解释这个事情。桑塔纳的技术肯定不如A3,但是价格差不多,A3的销量就是比不上这两款老车。意味着什么?大众W这个车牌,人家的车牌、人家的品质如何传达下去?这就涉及到品质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打造,这可能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雷雨成】:未来20年,我认为汽车工业就是打品牌的20年。大量投资要往品牌上做,什么叫品牌?就是你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要同步。
【朱西产】:比如现在要设计出一个像桑塔纳、捷达这样的车,我想雷总的公司就认为很容易了。
【雷雨成】:我们做得比他们好得多。
【朱西产】:但是现在问题是谁能打造出这么一个车来月销量达到20万,这就很难了。
【雷雨成】:对,除非你降价,卖一辆赔两万,这谁也受不了。我们要从技术等方面综合解决,最近我们在研究一个超级平台技术,想把汽车车身和零件最大限度平台化,目的是在实现高品质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使民族汽车工业能在未来竞争中,至少品牌差两万,成本也能降下来,我能生存。生存是在保证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在这块我们做了不少的研究。反过来我们汽车企业现在也要转变思路,我们是不是把大量的钱都投在生产线上?实际是有问题的。现在有些企业弄点钱,一下50亿在生产线上,是提高了品质,但是你在产量上不去的时候,每辆车的开销会变成三万四万。现在普遍国内汽车厂商在赚吆喝,卖一台车赔四五万。什么时候达到一个顶点?也许两年,也许五年,这就面临着走向危险的边缘。我们中国企业要和国际品牌竞争,必须要想办法,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这是两难的。从技术上要努力,从经营管理上要努力。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多厂拿一个车型就搞15万台的生产线,实际上一个车型达不到15万台。一个15万辆的生产线要准备投六个车型,如果没有六个车型就不要一次性投15万辆。丰田最早起家的时候,六万平米一个厂房能做40万台。现在我们国内规划的概念是40万台车要有40万平米的厂房,当然厂房面积上去了,设备也要跟着走,投入大产出的模式。如果走大投入大产出,只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丰田可以,因为它有品牌能支撑这个价位。由于它有品牌,一个产品能够销足够大的量。有一个估计数据,去年超过5万辆的车只有20.8%,如果按发达国家算的话,超过10万辆的只有6%,按照合资企业的算法,低于10万辆是不可能赚钱的,就是年产量单一品种。如果这么算的话,只有6万辆才能赚钱,那就是靠老车型养新车型。
另外是不是小而全,一个整车厂自己研发中心投入很多设备,而且每家研发中心设备利用率都惊人的低,尤其是大型设备,利用率很低,有时候一年才用一两次。同济大学的实验室也空着,不太用,花了钱利用率低。这些钱能不能给媒体打点广告,给老百姓多点返利。我们现在的企业,做品牌的不能做制造,做制造的不能做品牌。做品牌的不能做制造,为什么?专业化成本,大批量成本低。自己制造,量很低,成本很高,反倒品牌做不好。最后由于你成本高,你死掉了。所以现在全世界的大品牌不做制造,OEM,全部采购模式。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就是低成本投入,把所有的投入,包括车身、零部件制造分给专业的分包厂。一个生产线下去,两万辆都没有,一年几百辆几千辆。现在有一大半的车型销量不超过两万辆。在中国车型这么多,竞争残酷,今年新上市的车型超过80款,把老车型算上一共800款车。有一本书《长尾理论》,多元化产品以后,如果开发成本不降低、制造成本不降低、销售成本不降低,长尾这部分占一半市场你不赚钱,你只能做根部的大热门,那就巨大的广告投入、生产线投入,意味着风险极大,19.8%的机率你能成功,那比赌博还低。
我们怎么走一条新路,这是现在所有的汽车工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不能小而全,开发能利用大学的利用大学,能利用大学的研发队伍利用大学的,能利用研究所的利用研究所的,能利用设计公司的利用设计公司的。像制造方面,能外包的外包,在零部件制造企业,全国的制造原料有多少浪费、剩余,你这边再做那不是浪费吗?但是现在企业的想法所有的都自己做,那么多的资金,资金的效率怎么样,设备折旧算上去以后成本还低吗?一下就高了,所以为什么卖一台车赔一台车,现在成为全国所有汽车厂的问题。合资企业问题更大,投入更大,出去这个车型一旦卖不好了,几个车型就能把合资企业弄死,它的投入更厉害。所以它也需要低成本和本地化开发、采购成本降低等等,他也得研究这些。所以我们觉得中国本地企业也好、合资企业也好,必须研究未来的竞争态势,未来的最终成功者必须是在同样品质上,我的成本和你有很大距离。换句话说,我省这个钱打广告,每台车省一万打广告,一年20万辆车是多少钱?20万亿打广告,那样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完全不一样了。现在80%的车还是经济型轿车,实际市场中20%是豪华车。无论如何,吉利的车是代替不了的。宝马具有100年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知名品牌,我们不可能取代它。经济型轿车的性能、技术发展很快,没有人说能在技术上绝对领先,所以技术的同质化、质量的同质化、制造的同质化,低成本是唯一生存之路,这对传统行业来说。
比如现在我们的家电行业很明显,现在买电视机,你会一定买日本、索尼吗?或者一定买日本的富士电视吗?那人家觉得你有毛病,为什么?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国内的电视这么多,维修还方便,还便宜。我们的汽车工业现在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如果还迷信品牌,那中国的汽车工业永远也发展不了。现在外国人为了把它的技术夸得神乎其神或者吓唬中国人,就强调碰撞,车再好,安全性不行。实际现在我们把一个车优化到五星级是不难的,换句话说,就是加成本。有的是优化到五星级,制造的时候减配到四星级。比如高强度钢板、一些特殊的结构必须要考虑,这些都得增加成本,我们的优化都可以做,而且我们做的精度现在在国内行业都承认能达到80—90%。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五星级的实验,十有八九是通过的,即使一台没有通过,优化优化就通过了。中国人搞CAE是全世界最强的,美国的航天航空CAE的技术骨干都是中国人,所以这是中国人的特长,在数学方面最强。他还能拿这个来吓唬我们,他现在吓唬中国老百姓说你们的车不安全,买我们的车,实际这都是骗人的,我们想做到五星级就能做到五星级。
|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