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有请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中心研究中心副所长蒋姮女士为我们带来她的演讲。
蒋姮:各位,大家好!去年的今天有一场山崩地裂的地质震荡,今天我们企业的灾后重建这种工作还任重道远,也不得不面临一场由全球的金融震荡带来的更大的一些压力和一些伤痛,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说我们来谈企业社会责任、谈对股东之外的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爱,这个问题就显得意义更加的重大。
中国有一句话叫“患难见真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是在这个时候仍然能注重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认为是受尊敬的企业,也是一个真正有战略眼光的企业。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题目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当中的利益相关者的问题,企业通过和合同方式也好,各种方式,与雇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等等诸多的利益相关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而企业是在这个网络的中心。
股东至上的理论认为股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就能自动的实现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这是建立在一个市场没有缺陷、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的假设之下,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股东的利益、企业自身的利益,可能在很多情况下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等等可能并不一定完全是兼容的。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该说这个问题就受到了重视,当时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国外当时进行了比较多的一些,首先是进行了较得多实证的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就发现,在11年的时间里面强调员工、股东、客户的利益均衡的这种大的公司他的销售额和就业的情况分别是仅仅强调股东利益至上的这种公司的4倍到8倍,在英国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发现有32种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是遵循了公众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的这样上市公司的股票在3年半的时间里面增长了90%,而同期的其他的股票的平均增长只有38%。
除了一些实证的研究之外,也有一些企业的理论也支持了这样的发现。比如比较著名的有一个企业资源理论,对此的解释就是说,公众与企业忠诚的关系,是企业一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满足公众需求的战略投资企业可以发展一些竞争者无法仿效的技能,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公众的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就是说,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就意味着牢度的信任关系,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社会资本和固定资本应该说是一样重要的,不仅仅说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还有潜能的发挥等等,而且直接会发挥到企业品牌的价值。
可见,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非常重要,企业怎么样来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呢?是不是说企业承担很多的或者是很好的承担一些社会的责任之后所建立的公众形象就一定非常好呢?应该说我们发现有的时候也未必,比如说去年的5·12地震之后,我们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当时召集在华的跨国公司开了一个灾后重建的恳谈会,但是在那个会上我们发现,这种恳谈会很快就演变成为一个诉苦的大会。当时在那场抗震救灾当中,应该说有很多的善举,很多的义举,也有大量的捐赠企业被媒体和公众误解,而且误解的还挺厉害,当时应该说公众的形象一落千丈。当时著名的可以说是肯德基,捐了1千万,当时他在四川攀枝花的店铺都被消费者围攻,这些就说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传播还需要一个媒介,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问题。为什么要披露呢?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的自己的事或者做好事不留名,但是不是这样的,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太多,与个人还不一样,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大。
再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含义,就是要求企业要尊重社会各界,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希望,并且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有体现,如果你不跟你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没有这样一个沟通与传播的话,你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不一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所以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当中,相关信息的披露应该也说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现在也有人说,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知、行、言的一个统一体,不仅仅是你有这样的战略或者是你做了这样的事情,你还得去说。
这有一些什么好处呢?我觉得我们国家可以促进一些企业相关信息的披露,这样可以让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传颂,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相反也让履行社会责任不好的企业也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制裁,降低这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其退出市场,以这样一种方式其实可以比较好的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的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在西方国家是非常重视的,比如美国,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美国的政府机构,比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保局等等,对企业都有这样相关的要求。还有比如加拿大等等一些其他的国家也都是有这方面的比较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而且现在国际组织也是非常的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比如经合组织制定的“跨国企业行动指南”当中,就要求跨国公司要按照地理的区域披露企业就业信息等等一些重大的社会责任的信息。
目前来说,世界前五百强的公司应该说基本上都已经有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我国的企业目前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应该说这两年,或者说21世纪之后,也是受一些在华的跨国公司的影响,这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一些外向型的走出去的企业,还有大型的国企,但是还是有不少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国家现在目前没有出台相关的一些规定,就是要求企业披露它的一些社会责任信息的准则也好、规则也好或者规定也好或者是指导性意见也好等等都还是非常欠缺。另外,我国的一些会计处理的规定当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问题,通常只是作为一个常规的会计问题来处理的,并没有单独的归纳到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当中,所以你要做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独立的审计也都是不太可行。
这就导致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可能企业虽然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是他的一些信息就体现不出来,这样也对公众了解和评价一个企业的状况、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就出现刚才所讲的,可能有一些企业都不能善待自己的消费者、都不能善待自己的员工,但是可能在一种特别有媒体聚焦的时候,比如赈灾的时候他可能大量的捐款等等,就导致我国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捐款的排行榜,这在全球也是比较罕见的,对捐款进行这样一个排名。因为我们国家这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渠道比较窄,没有正规的建立,所以捐款的数额一时间就成为中国的公众来评估企业社会责任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甚至对有一些人来说成为唯一的一个指标。
我们觉得为了要促进一种可持续的救灾,以及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中国应当是加强企业社会现在责任信息披露这个机制的一些建设。有很多的渠道,譬如,首先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一些披露的内容,也可以发挥一些非政府组织他们的作用,来监督一些信息的披露和核实一些信息的披露。也可以通过比如加强经理人的培训,来促进自愿的信息披露。还可以通过,比如加强行业协会他们的一些工作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建设等等。我们认为,如果这种机制真的能形成以后,我们国家就可能不会说只有在一个灾害发生的时候才会特别期待一个企业去履行社会责任,才会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到一个让人可知晓的位置上,公众也就不会说只通过一个灾害发生后的捐款数唯一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只有这样,我们认为可持续的救灾才能够实现,而我们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也才能够实现。
我们中国一直是一个讲究儒商,有这样一个悠久的儒商传统的国家,国有企业也有承担以前是社会责任的优秀传统,虽然跟企业社会责任是两回事,但是毕竟也是有这么一个基础。我们的汽车企业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受西方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做法的影响也会比较多,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的塑造,应该说是大有可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