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海市机动车辆商业保险进入上海市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运行(简称“商业车险进平台”)只剩下1个月。
按理说,在上海保监局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后,“商业车险进平台”应该按部就班地展开。然而,记者从业内消息人士处了解到,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推进,这项曾被寄予厚望的计划遭到意想不到的质疑和阻碍。
上海“商业车险进平台”的背后,各方博弈的终极原因究竟为何?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探究。
监管者:规范市场
“毋庸置疑,‘商业车险进平台’有助于遏制车险市场恶性竞争行为,防范车险经营风险,规范车险市场秩序,促进车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几乎所有的被访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表达了对这项计划的支持与赞同。
“商业车险进平台”是指借鉴现行交强险在信息平台运行的成功经验,通过整合行业内外数据资源,采用制度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完善信息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经营商业车险的各保险公司提供承保和理赔的信息服务,并建立起完整的上海车险行业数据库。
事实上,根据上海保监局最初的构想,“商业车险进平台”要实现“一个集中、两个公开、三个统一”,即:集中车辆及保险相关信息,向保险机构和投保人公开车辆承保、理赔信息,统一价格、使用性质和费率浮动因子。
这样一来,通过集中公安局的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信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车辆使用信息、保险机构车险承保理赔信息、有关车价信息,建立上海车险行业数据库平台。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究所副所长粟芳分析指出,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一平台提高了车险信息透明度,方便投保人对保单真实性、理赔真实性等信息的查询;从经营者角度看,平台为各家保险机构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识别优质客户并进行风险管理,从而避免骗保、骗赔等情况的发生。
经营者:各自为营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推行‘商业车险进平台’肯定会影响其未来展业。”天安保险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统一安全驾驶、客户忠诚度、无赔款优待等商业车险费率浮动因子的使用标准,对于大部分以价格优势获得客户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而在大地保险有关负责人看来,“商业车险进平台”似乎对于那些大公司更加有利。因为,在统一的价格标准下,品牌效应就会被无限扩大。
不过,大公司似乎并不“买账”。根据上述业内消息人士的说法,一些大公司对于“商业车险进平台”并不“感冒”。因为这样一来,大公司不得不将手中大量的客户资料与中小保险公司分享。
对此,中国太保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越规范,价格越透明,对于大公司而言,肯定越有利。”不过,她同时指出,目前客户资料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商业秘密”,关键还是要看发展客户、获得客户的能力。
当然,对于“商业车险进平台”,保险公司也不尽是“怨言”。大地保险有关负责人认为,从行业角度看,这项计划可以维护客户的根本利益,甚至从长远考虑,或许可以帮助车险行业摆脱亏损的命运。
消费者:担心泄露隐私
尽管监管者和经营者不约而同地提到“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在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保险专业律师李滨看来,“商业车险进平台”很可能泄露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因此,消费者有权对该项计划说“不”。
家住上海市杨浦区的樊先生就有这样的担忧。他告诉记者,现在只是交强险信息公开,就常常接到保险公司推销商业车险的电话,一旦实行“商业车险进平台”,不是要被更多的电话骚扰了吗?
李滨认为,对于监管者而言,应该认真考虑如何维护客户的消费信息。他进一步指出,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商业车险进平台”并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在他看来,这个计划将限制不同保险公司推出个性化服务,并抑制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对于市场目前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应该针对这些行为采取措施,而不是采取阻碍市场活跃发展的办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