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青春汽车谁做主 青年人汽车消费N大观点碰撞

2009年06月09日11:2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汽车007周报 作者:李佳丽

  当“青年人”和“汽车消费”相碰撞,一系列夹杂着各种矛盾因素的话题便被不断挖掘了出来。本报、《新闻晨报》联合网络媒体近期共同推出了上海青年人汽车消费需求大调查,暨2009年“青春汽车”评选活动后,关于是否该鼓励青年人消费汽车、如何引导青年人理性消费汽车等问题,引起了多方讨论。


  近日,《东方早报》一则评论员文章《“青春汽车”谁做主?》进入读者视野。作者将“小排量、节能环保、质优价廉、适合年轻人喜好的汽车”定义为新名词“青春汽车”,令笔者颇为赞赏。一方面,“青春汽车”市场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小排量车又十分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另一方面,“青春汽车”市场的火热同样也有不能承受之重。例如,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交通的瓶颈形成矛盾;大部分青年人工作不久就要买车,多属超前消费的行为,如果一味鼓励年轻人贷款购车,可能埋下美国次贷危机的隐患。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年人的汽车消费行为?该先买房还是先买车?你是否甘心做超前消费的“卡奴”一族?金融危机背景下,汽车消费理性吗?青年人买车是“面子”思想,还是客观需求?围绕这些话题,我们在采访多位青年人的过程中寻找着结论。

  

  话题1:青年人最痛苦的抉择:先买车还是先买房?

  作为时下的社会新兴主流,青年人必须面对买房或买车的选择。

  对于适婚年龄的青年人而言,大部分更是都要经历这个抉择。先买车吧,开车出行倒是方便了,但房子还没有着落,家人不一定同意;先买房吧,房价那么贵,这点钱首付都不够,以后还要背着“房奴”的担子……到底该先买房还是先买车?相信很多人有着观念的抨击!

  正方:房子是正餐,车子是甜点

  文/丁延吉

  我们通常爱说,有房有车,可见要先有房才能有车,这和成家立业是一个道理,虽然这的确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事实往往证明“存在就是合理”。问了问身边的适婚朋友,关于买房买车的问题,各抒己见,但通常说先买车的,都是家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套房子以备用,而真正没房没车的通常都会在犹豫挣扎半天后挤出2个字“买房”,可见房子就犹如正餐,车只是饭后甜点,主食还没上来,能吃甜点吗?

  依本人观点不买车先买房的原因,其实无非也就几个。首先,房子是保值的,而车从你入手第一天就起就开始贬值。不夸张地说,如果选择好地段,2、3年里用房子升值的钱买辆10万元左右的家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一直都只听说过炒房地产,还没听说过有人炒车产。可见,房子绝对是种投资;而车,充其量只能算是种消费品。

  其次,房子是必需品。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大城市,外来人口特别多,他们在公司里身着套裙或西装笔挺、月收过万的同时,谁会愿意住在没有自主权的房子里,还要担心随时被赶出租住房的可能?租的房再好也不是自己的。

  再有,不得不说的交通问题。每天上下班,看着那些私家车主被堵在高架上望着前方一片红色,简直为他们叫屈。买车本来就是为了图方便、加快效率,但遇到上海现在大面积修路的时候,买车真的合适吗?如果选择一套地铁沿线或周边的房子,每天掐准时间笃悠悠得坐地铁上班,说的宏观点,是为全球环境做了贡献,说的微观点,省下的油费、停车费还能给自己买个小礼物,岂不一举多得?

  反方:买车!是为了更好地买房

  有人认为房价高是青年人不能承受的,要买也只能买在边缘郊区,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社会经济指数结果显示:“目前上海人认为买房不如买车”。但笔者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对于时下的年轻人而言,买车就是为了更好的买房!

  刚想到先买车还是先买房的话题时,脑子里就想起了上海媒体圈著名记者“旺财”,为结婚买房,每月要支付近万元的房贷;每月都要计算自己稿量能否达标,不是达到报社的标准,是达到还房贷的标准。没有业余生活、没有兴趣爱好,没有朋友相聚……兢兢业业30年才能还清房贷。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谁愿意如此度过?

  众所周知,金融风暴对房地产的冲击远远大于车市,作为投资而言,如果房产没有可观升值潜力的话,其回报甚至低于定期储蓄。对于年轻人而言,一样拥有15万元的资金,如果耗尽所有再加上负债抵了房子首付,不仅需要时刻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还要担心自己在金融危机下的“饭碗”,稍有闪失,当月房贷如何偿还?倒不如先买车,给自己在金融危机之下减压,毕竟时下政府正鼓励对小排量车型的购买,正对年轻人胃口。

  其实对于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买车不仅是为生活减压,更是一种投资。车辆对事业上的帮助不言而喻,首先汽车使得年轻人有了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能更自由地安排行程、接送客户;其次有车生活带来的物质享受,更加激发年轻人的斗志,创业再创业,届时,还怕买不了房子?

  此外,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年轻人买车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因为大城市中心地带或者说次中心地带的住房接近饱和,即使不饱和也是单价高的匪夷所思。对普通的小白领而言,这样的房价是不合适的,相对而言,近郊一些新开发的小区,不仅房价相对低廉,最重要的是新小区吸收城市中心楼盘停车难的教训,地下车库、小区宽敞路面都能为爱车提供夜宿之地。一切都是为了年轻人的有车有房生活所准备着,理想中的生活不是如此吗?要买这样的房子,买车是必须!还想什么呢,赶紧买了车开去看新房吧!

  

  话题2:青年人信贷买车,鼓励还是劝阻?

  谈到对青年人购车消费的鼓励,就不得不谈到时下青年人信用卡透支消费。社会各界对此话题存在较大的争议,毕竟美国社会次贷危机的教训就活生生的放在眼前,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与青年一代特有的信贷透资消费理念,形成巨大的冲击。

  正方: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拒当“卡奴”!

  文/李佳丽

  金融危机下,年轻人贷款、信用卡购车不得不让人警觉与深思。对于年轻人尤其是80后,我们鼓励买车,但所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现在买车,有一系列“零利率”、“零首付”活动。可是一旦背负起“卡奴”之名,向往的青春美好生活就被压上沉重的负担。首先是国内信用卡审核制度不严,办信用卡对很多人来说简单的如同吃饭。可他们其中很多人只有在收到账单时,才会惊呼,原来刷了这么多。而买车更是如此,用信用卡一笔刷过,看似用很少钱就买到了车,只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有车生活不比之前,保险、油费、停车费、保养维修开销很大,每月再加上要“还银行钱”,请问“卡奴”朋友们还有足够的钱吃饭吗?

  其次,一旦有个月收入减少或有额外的支出,没有充还信用卡,那“卡奴”就等着下个月的累积还款以及支付额外的利息吧。我们来算一笔账,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购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型,最低首付要在20%,按照24个月还款,加上各类费用,总首付在3万元以上,以后月还3333元。如果有一个月没还,加上日息万分之五的循环利息,下个月就要还近7000元,还要在信用记录上留下污点。3次污点以上,你以后买房想贷款就多几道程序了。如果你是个“卡奴”,那么你要比平常人多万分注意你的工作,千万不要轻易辞职,因为车给你带来的风险太大了。

  反方:刷卡买车,消费万岁

  文/古力

  在探讨青年人是否应该刷信用卡买车前,先来介绍一下新青年用卡买车的步骤。如果你有十张信用额度是5000元的信用卡,你可一次性刷5万元,自己再掏个三四万元,就能购买一辆A0级小车。由于多数信用卡的还款底线在千元内,而且现在信用卡间转账并无障碍,这就让持卡人有机会每月用1000元解决多张信用卡的还款问题。比如,还了招行1000元,就有了1000元的信用额度,把这1000元转账到建行信用卡,以此类推。

  个人认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需要,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卡奴”。用不高的利息代价,提前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岂不是一件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对刷卡买车的反对意见,无外乎两条。一是传统的不欠钱的消费观念。如果把这样的思路说给爸妈听,他们一定会用一种审视“盗窃金融机构”罪犯的眼光看着你。第二就是偿还能力问题。由于信用卡审核不算严格,所以大多数人可以比较容易的搞到十张以上信用卡。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类似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风险。但这种金融范畴的风险,与个体的消费行为并无直接联系。按照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国家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对这种“刷卡”的金融行为的控制来明确其对于消费鼓励与否的态度。而作为消费者,则只需要动动脑筋,最大限度地使用规则,来实现自己的买车梦想就好了。

  既然鼓励汽车消费是现在国家的主流政策,那么,还有什么好犹豫,拿上信用卡,去实现你的青春汽车梦想吧。

  

  话题3:金融危机下,汽车消费够不够理性?

  “都金融危机了,你还买车?”相信从2008年底开始,就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观点。金融危机不是应该缩紧裤腰带,守住财富谨慎过活么?尤其对于财富积累还不是很强大的青年人,金融危机下,汽车消费理性与否引发新一轮的争论。

  正方:现金为王,无需做“车奴”

  文/丁延吉

  国人对金融危机的概念,估计也就是报纸、电视上频频传来老牌A企业倒闭了、知名B工厂裁员这类的报道,而切身体验却不多,更有不少人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没有影响。其实,这样的观点绝对有误。作为一个世界上庞大的经济体,中国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国家是怎么应对这场金融风暴的。美国人如今奉行“现金为王”,除了工作或者生活必需外最好什么都不买,更别说汽车这类消费品了。而我们的邻国日本,现在他们的国民流行一句话“男人不买车,女人不买LV”。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救市,动辄几千亿美元,实质上这些钱都是新印发的,当经济危机过去,货币的供应量实质上会超过货币的需求量,这样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固然把钱存起来,也不是最好办法,因为一旦通货膨胀,实质上国币就会贬值的。理财师告诉我们,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投资债券,至于汽车这类消费品的大件购买,能省既省。

  从6月1日起,成品油的价格又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而水涨船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举动势必会增加不少持币待购族。因为他们都明白,现在的养车用车成本要比以前高出太多。都说车是男人的第二个老婆,你得花钱供它吃供它穿。作为非一次性消费品的典范,每月在它身上的投入远远要大于你每天上下班打车的费用。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也进一步加深了用车者对爱车的付出,很有可能过阵子,你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车奴”。

  反方:咱中国人买汽车 不差钱!

  文/胡翔

     金融危机雷声滚滚,大量跨国公司裁员、倒闭。对于刚进社会的年轻人,“花子孙钱”的美式生活方式仿佛一夜之间崩溃倒塌。另一方面,2009年前4月我国乘用车销量创纪录的达到282.67万辆。

   既然是“全球同冷暖”,那为何还能“风景这边独好”?简单来说,中国人有着非常传统的消费观念,秉承着父母优良传统的青年人,当然也是如此。首先这部分青年消费者不习惯超前消费,在面对购买汽车这样的大件消费品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习惯存够钱,一次性付清车款。其次,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高储蓄率。高储蓄水平给了他们逆势买车的本钱。有道是任你外头狂风暴雨,我的钱箱满满,该吃吃该喝喝。而除了购买力达标,一系列刺激车市的政策出台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不过,汽车消费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消费行为,消费的支出并不仅停留在4S店里结账提车的那一刻。随后而来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支付的使用成本,诸如车险、燃油和维护保养的开支等。尤其是燃油费用的支出,基本占据了购车后使用成本的大头。所以作为青年人来说,不但要找准好时机买车,理性的选车也同样重要。选择一款环保节能、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车,才能真正的享受到汽车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

  

  话题4:买车,你是为面子还是为需求?

  当青年人买车成为一种时尚时,买车过程中呈现出了个体差异,有人买车是工作生活客观需求,有人买车是心理需求……青年人买车,更多是为了什么?

  正方:买车,一场关乎面子的革命

  文/丁延吉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搜“青年人买车 面子”,会出现12.4万条信息,从前5000条信息归纳,基本都在重复炒作一个概念:青年人的面子是一种生活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心态驱使青年人买车?姑且不说缘何现在交通事故飙车肇事者基本都是20岁出头的青年人,就单纯从青年人的用车倾向,就能透出太多的信息。

  虽然现在很少听到“不买车别人不知道你穷,买辆QQ就知道你多少家底”这种纯财富论调,但这并不等于现在的青年消费者在买车时不考虑面子问题。其实,青年人作为初入社会的一代人,如果纯粹考虑买车只为代步的话,二手车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但上海目前的二手车主要流向郊区和外地,本地青年人消费比例并不高。数据显示,七成青年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车而非二手车。事实上,一些新车族也承认,由于周围同事朋友都买了新车,为了面子,所以也就打肿脸充胖子。我们不得不排除有一部分青年人可能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无法辨别车辆的优劣,无法对二手车作出有效的价值判断,所以多会选择购买新车。但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上海城市青年群体的消费观念。

  还有一种那就是,买车的车主多半是因为家庭条件较为良好,或是自身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普遍追求舒适时尚,购买汽车时自然会偏重好车;而一旦选择了好车,也就等于你选择了这种生活,你不可能穿着平角裤去开宝马奥迪,不说光鲜亮丽,至少也要做精致人生。这样一来,整个有车生活的成本会随之一并提升,而面子上却非常有光。

  目前汽车在我国虽然不属于奢侈品,但绝对没有到居家必备的程度。对于青年人来说,买车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为了面子好看,给父母及自己增加经济上的负担就不可取了。

  反方:叫我怎能不买车

  文/江昭融

  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算来也有近十年了。关于买车究竟是买面子,还是买需求的讨论也一直不绝于耳。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汽车在你眼里是奢侈品还是代步工具。对于青年人而言,车或许更多的代表了一种时代需要,而不仅仅是面子问题。青年人买车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买了离市中心很远的房子,用省下来的钱买一部车,有的小俩口上班离得远的甚至要买两部。笔者有个朋友买了一套松江的房子,每天做地铁9号线转一号线上班,单程耗时近2个小时。用这些时间,开车可以到常州,坐动车组可以到南京,坐飞机可以到沈阳。朋友在熬了两个月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掏钱买车。还有一个朋友看上了一个郊区楼盘,却发现楼盘周围没有地铁、没有公交车,由于地处荒凉,连出租车也不好打。如果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买车怎么行。

  第二是喜欢出去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趁节假日自己开着车到周边地区休闲旅游,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半径扩大到300公里范围。如一位家在嘉兴、工作在上海的朋友,每周都要有两天开车回嘉兴父母家吃完饭,然后再回上海睡觉。按照他的说法,其实回一趟家开车也就只要四十分钟而已,比去上海某些近郊还方便。

  第三就是真的喜欢车。在北京遇到一个84年生的小朋友,酷爱汽车。名下有宝马Z4兰德酷路泽欧宝雅特各一台。小朋友并不是什么巨富,挣到钱几乎全部贴到汽车消费里面去了。平时最大的兴趣,除了开着爱车去夜场玩玩,就是上网。你永远无法用好面子来评价一个忠实的汽车爱好者。

  当然,青年人买车也有一些说不清是实用还是面子的行为,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脚不利索地开着保时捷911奔驰SLK之类的名车。可也正因为他们,让众多豪华跑车的商家爱上了中国。

  ■写在最后

  争论不休,讨论不止

  关于青年人购车方面的各类争论随着汽车越来越多走入家庭,被搬上了前台。从以上4个话题反映出的各方观点看,有一个关键字:奴。从卡奴到车奴,都是在描述青年人购车、用车中体现的百态。当然,这里并没有任何贬意,也没有阻止青年人买车的意思在。相反,我们鼓励青年人买车,用理性的消费观念享受有车的快乐。

  近年来,青年人购车比例呈几何递增,韩寒、黄浩、胡斌一类无论正面典型还是反面教材的年轻一代,以及从未停止过的青年人该不该买车、怎样买车的话题讨论,都在时刻告诉我们,青年人正在成为汽车消费主力,他们的需求不容忽视,他们的话题永无止尽。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新车速递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