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有气囊就安全吗? 解读车辆安全意识误区

2009年06月09日15: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汽车时尚报 作者:眭实

    ■最近,“瑞虎安全气囊未开,司机身亡”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连续多起严重车祸后,安全气囊未打开事件”将“安全气囊”推上风口浪尖。

  ■安全气囊真能挽救一切吗?本报与搜狐汽车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对安全气囊十分倚重,74.73%的车主表示车辆一定要有安全气囊。

  ■对安全气囊的过分依赖让安全气囊不再安全:安全气囊在多种情况下不会打开、安全气囊反而会对儿童造成危险……

  ■时尚酷评:安全无关气囊

  本期调查:同一平台生产的新车型车身质量更轻,遭到消费者质疑。本报继续进行汽车消费盲区调查:“车身质量越重越好吗?”

  破解汽车消费盲区系列调查报道

  编者按:现如今,汽车安全性已成为了广大消费者选车的一大重点要素,我们也会在很多媒体上见到某某车在C-NCAP测试中获得5星成绩,这其中评测的很大的一个标准就是安全气囊,不难看出汽车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决定一款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然,最近连续多起“严重车祸后,安全气囊未打开”事件再次将“安全气囊”推上风口浪尖,“安全气囊能挽救一切吗?”本报与搜狐汽车调查结果出炉。

  从“瑞虎车祸气囊未开事件”看安全气囊

  2009年1月17日,一辆瑞虎SUV发生严重车祸,以110km/h左右的时速从正前副驾驶位置撞树,后尾部抬起并用左前轮位置撞击第二棵树,然后翻滚入田里。正副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都没有打开,驾驶员当场死亡,其它乘客都有不同的重伤。车主对瑞虎的安全质量问题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此事件发生后,厂方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向公众出具了一份对《奇瑞瑞虎气囊未开导致司机身亡》事件的说明,在说明中厂方对安全气囊未开做出三点说明:1、蒙GC23××车辆(事故车辆)在该事故中发生过翻滚。2、在本次事故中主要撞击点集中在车辆的左侧A柱及附近部位,此撞击部位在碰撞时极易变形吸收撞击能量,其变形原因主要为树木主杆与上述部位发生了一定的相对位移与撞击,并同时导致驾驶室内空间短时间内缩小(这点很有可能是致使驾驶员死亡的根本原因)。3、车辆前部碰撞强度从车辆变形情况来看并不大。厂方认为:本次事故中蒙GC2388车辆所匹配的气囊未起爆是因为本次碰撞条件达不到安全气囊的起爆条件。

  目前,此事件仍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之中,姑且不论孰是孰非,最终结果将会怎样,但在严重车祸后安全气囊未开的事件最近在我国已是多次发生,可以看出,在车祸发生后,气囊并不能万无一失的保证驾乘者安全。

  调查结果

  车主过分依赖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真能挽救一切吗?本报与搜狐汽车进行了联合调查,截止发稿,有7013位车主参与了调查,大部分人对于车辆安全气囊十分倚重。

  调查结果一:大部分车主十分倚重安全气囊

  在“你买车时对安全气囊要求吗”这项调查中,有74.73%的车主要求“一定要有”安全气囊,而“最好要有”的为18.95%,两项加起来达到93.88%。在“你认为对安全气囊对车辆安全性重要吗?”的调查中,有62.71%的车主认为安全气囊十分重要,有27.85%的车主认为安全气囊比较重要,两项加起来超过百分之九十。从这两项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车主十分倚重安全气囊。

  调查结果二:大部分车主认为车祸后安全气囊未开是质量问题

  在“你认为出了严重车祸后安全气囊却没有打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项调查中,有74.15%的车主认为是车辆质量问题,而只有有12.42%的车主认为是碰撞角度原因造成气囊未打开,这点我们将在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调查结果三:半数以上车主认为安全气囊大部分情况能保命。

  在“你认为安全气囊能挽救生命吗?”的调查中,有49.32%的车主认为大部分情况能,有8.98%的车主认为一定能,而有37.43%的车主则认为安全气囊是否能够挽救生命要视情况而定。

  击破气囊迷信

  详解安全气囊认识盲区

  安全气囊真的可以挽救一切吗?对安全气囊的过分依赖让安全气囊反而不再安全,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将从安全气囊的保护率、开启条件、负面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击破气囊迷信。

  盲区一: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仅为18%

  据相关权威专家通过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达60%;仅使用安全带,有效保护率为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只能达到18%。

  专家表示,安全气囊“SRS”直译成中文应该叫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安全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称中忽略了这一点,容易给用户带来误解,以为仅靠安全气囊就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其实,若不配合安全带使用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展开时反而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盲区二:气囊打开条件相当苛刻

  很多车主认为只要发生了碰撞事故,安全气囊就应该打开。其实不然,气囊打开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它与碰撞的速度、角度、减速度值、变形量等都有关系,并不是碰撞得比较严重的就一定要打开。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度之间的位置撞击在固定物体上,速度高于4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

  即使发生严重车祸,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不会打开,如1.角度过偏,对于前置气囊而言,只有在车辆正面一定角度(汽车中线左右各30度之内)范围内才是打开安全气囊的有效碰撞范围,后碰、侧碰、翻转都不会引发安全气囊打开;2. A柱碰撞。对于小轿车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追尾大卡车的A柱碰撞了,高速追尾的时候,A柱必定立马变形,变形势必导致能量的缓冲,而只要无法达到预设的加速度标准,气囊自然是无法起爆的。

  盲区三:安全气囊开启会带来负面作用

  发生碰撞后安全气囊开启就像是生重病后必须服下一剂猛药,肯定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以下几点比较突出。

  1.低速碰撞开启安全气囊。由于设计原因,某些车的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 可能成为儿童杀手。对于儿童来说,安全气囊却是一个”隐形杀手“,安全气囊弹出的爆发力过强,一击足以置儿童于死地。现在不少车辆不但前排有安全气囊,还配备了侧安全气囊,这样小孩即使不坐在前排,也难逃安全气囊带来的威胁。今年2月23日,一名车主在驾驶该车正常行驶时,突然听见“砰”的一声,右侧安全气囊突然自爆,击中坐在副驾驶位置妻子怀抱中的孩子头部,造成小孩死亡。

  安全无关气囊

  ■ Text/眭实

  安全无关气囊,编辑想表达两层意思:一,对安全气囊的过分依赖让安全气囊变得不再安全;二,国内没有对安全气囊的任何标准,这更让安全无关气囊。

  安全气囊自然是不能挽救一切,安全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证我们开车安全的工具,相信对这点不需赘言。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当今汽车科技技术以及安全配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却反而频繁发生,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提高是自己驾驶时的安全意识以及对于他人的一份责任感。为什现在出严重车祸的往往都是中高档以上的车型呢?因为它们有很多个安全气囊、因为它们有很高级的电子保护程序,这样的因果关系固然荒谬,但当人们对安全气囊过分得依赖,那么安全气囊将变得不再安全。

  第二点,目前国内对于安全气囊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加上各厂家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遇到事故的时候厂家可以“自圆其说、自证其说”。 当车祸已经发生的时候,安全带、安全气囊却是车主绝望时候的唯一救命稻草,即使它不是绝对的救星,但是它毕竟是车主唯一的希望,所以希望有关发面尽快出台安全气囊方面的法规标准,让安全气囊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功效。

  正确使用安全气囊

    1.安全气囊只是辅助安全系统,需与安全带配合使用。

  2.要注意观察位于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警告灯。若警告灯一直亮,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立即进行修理。否则,有可能出现气囊不起作用或误弹出的情况。

  3.气囊炸开后必须更换,在安装新气囊时必须注意,碰撞传感器要随电脑板更换;安全带的拉紧器也要更换。而且一定要到正规厂家进行更换、修理。

  4.八岁以下的小孩最好坐后排。因为气囊的制作要求是依照成人制作的,对小孩不仅不能起保护作用,相反可能造成伤害。

  5.风挡玻璃不能悬挂小挂件、小饰物,不然在气囊弹出时,挂件饰物突然受撞,会产生猛力,像子弹一样射向乘坐者,后果不堪设想。

  本期调查:车身质量是不是越重越好?

  “为什么生产于同一平台的车型,这款新车要比同样生产于这一平台的老车型要轻上许多,是不是厂家偷工减料呢?”当去年年底,一款10万元级别的时尚车型上市以后,本报编辑部就陆续接到读者的电话,原因是这款新车比起和它生产于同一平台的车型质量轻,为揭开这个谜团,本期,我们继续与搜狐汽车联合调查:车身质量是不是越重越好?

  .你认为车身质量是不是越重越好?

  ○是 ○不是 ○不一定 ○不清楚

  2.你认为车身质量重会带来哪些好处?

  ○不怕撞,更安全 ○行驶更加稳定

  ○配置更加丰富 ○不会带来好处

  3.你认为产于同一平台车型的质量轻是么原因?

  ○节约成本 ○生产工艺提高 ○说不清楚

  4.你选车时会不会注意车身重量?

  ○一定会 ○可能会

  ○不会 ○说不清楚

  5.你是否了解“汽车轻量化”这个概念?

  ○了解 ○知道,但不了解

  调查结果将在下期汽车时尚报“每周新闻调查栏目”中公布,届时本报仍将邀请相关专家对“车身质量是不是越重越好?”进行全面解读。希望广大读者打进本报新闻热线02868116699参与调查,或者参与本报与搜狐汽车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新车速递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