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是在开国际玩笑”,“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被国家发改委否决”,“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会不会是资本外逃”,“收购悍马是一个愚蠢的投资策略”,“腾中与通用涉嫌联合做局”,“收购是为旭光资源、四川华拓上市造势”……
自6月3日收购消息公开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收购通用悍马一事受到广泛质疑。
一时间,媒体、民众、经济学家各抒己见、分析利弊,支持者与反对者自成阵营、争议不休。
质疑的内容主要包括:腾中无整车制造经验;悍马属大排量、高油耗车型,销量下滑严重,市场前景堪忧;悍马亏损严重,是个吸金的无底洞;悍马是通用最想甩开的包袱,捡包袱之举不明智;通用都无法拯救悍马,腾中未必更高明;一个年销售收入15个亿元、年创税收6000万元的小企业,如何拿得出5亿美元的收购资金?腾中难以承受美国高昂的人工成本等等。
“名不见经传”是对腾中用得最多的评语,悍马的“威名”与腾中的无名形成巨大反差,也正是这种反差,使消息传播语境与民众心理夹杂了莫名惊诧、莫名兴奋的成分在内,最后质疑和唱衰成了主调,似乎腾中此举是不自量力的疯狂之举。
腾中重工真的疯了吗?没有。
有消息透露,腾中重工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与通用接洽此事,通用曾先后几次到腾中考察,并就此事拜会过当地政府,腾中曾就收购事宜向当地的商务、经贸部门打过报告,有这样秘而不宣、反复谈判的炒作吗?
退一步讲,腾中重工即便是为了炒作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从现在的传播效应看,即便是炒作也是一次成功的炒作,从籍籍无名到“朝闻天下”,得花多少公关广告费才能办到?如果一个没有法律效应的备忘录能换来如此高的知名度,应是相当合算的。
其实,悍马只不过众多汽车品牌之一,现在更濒临破产,没必要将它看得那样高,或许,用平常心、用市场眼光去看待这样一个普通的市场交易可能更合适。
在汽车界,今天我买你,明天你买他,后天他买我,企业的并购、股权的置换太正常不过了,谁能保证腾中收购悍马后等时机合适时就不会再出售呢?
从腾中重工的公开信可以看出,腾中曾到悍马进行过调查,收购后面的法律顾问及财务顾问也是有国际背景的,难道腾中就没有人才,不经过测算一拍脑袋就去烧钱?显然不可能。
再退一步讲,腾中接手悍马后哪怕真的亏损严重,也是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由企业自己负责。上汽收购双龙、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都出现巨亏甚至完败,腾中重工为何就不能尝试?与上述企业有国资背景不同,腾中目前还是一家没上市的民营企业,只需对自己及员工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家学者没必要对此事大加挞伐或为此事着急上火,更没必要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去揣测别人资本外逃。
这段时间,众多媒体多方调查腾中重工,了解到腾中的法人代表是陈实,总经理是杨毅,股东为钟胜男和宗瑞儒,其中32岁自贡籍女性钟胜男以99.3%的占股方式绝对控股腾中重工。有媒体报道,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收购悍马的实际操盘公司,腾中的前控制人李炎(索郎多吉为收购案的幕后推手,李炎为即将在香港上市的旭光资源公司主席;又有媒体报道,四川华通子公司之一四川华拓正在谋求海外上市。
报道指向腾中收购悍马是李炎在幕后运作,在为其公司上市造势。
前天旭光资源发布澄清公告,称索郎多吉从2005年8月起,在腾中重工不再拥有任何权益。但该公告称,索郎多吉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同四川腾中一起参与悍马收购。
其实,媒体挖来挖去,并没有挖出什么实质性内容,收购价到底是1亿美元、3亿美元还是5亿美元都没弄清楚,就质疑腾中拿不出钱来。
有媒体甚至爆料悍马国产化项目将落地德阳,八字还没一撇何来国产化项目?目前,腾中方面仍很低调,只是表示将来有国产化的可能。6月9日腾中回应资金问题时称,将通过投资公司收购,资金来源可能多元化。
目前,中国军用越野车有“东风铁甲”、“沈飞猎鹰”、“北汽勇士”、“武汉枭龙”等,据称铁甲和猎鹰都有悍马血统,其中猎鹰采用悍马底盘。由此可见,中国一些车企其实还是很看重悍马的,但进口别人的底盘跟收购悍马是有区别的,真能收购悍马将来引进国产,又有什么不好?哪怕只是民用悍马。
如果不是腾中而是东风收购悍马的话,质疑声未必会一边倒了。
腾中收购后能否消化、能否扭亏是一回事,能通过资本运作积极参与海外竞购又是一回事,收购本身无可厚非。真能花3亿美元甚至更低价格收购悍马(还不够通用两天的运营支出),未必就不划算,前途也未必就一片黑暗。
但腾中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第一没有汽车业运营经验,收购后管理文化与企业文化如何有效磨合是个考验。没有造车经验不要紧,美国的生产线与技术团队都是现成的,但运营管理是另一回事。
第二是否要承担悍马的负债是个问题,腾中通过其指定的公关公司博然思维集团向外透露,不收购悍马相关资产,不承担负债。
第三是运营成本问题。美国人力资源成本太高,悍马员工工资如果按每小时70美元计算的话,3000多员工加上高管的工资负担每年在4亿美元以上,再加上采购成本,可能在8亿美元以上,对腾中而言负担太重。
第四是腾中收购本身对悍马品牌有弱化作用,不造车的企业接盘,会使公众消费心理发生变化。2006年悍马销售82380辆,但2009年1至5月份全球销量仅为5113辆,金融危机能否很快见底、销量能否回升是个考验。
第五是降低悍马油耗、实施新能源改造不是容易办到的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投入,有消息称,悍马国产后可能降至30万元左右,这还是凸现个性、“显摆”身价的悍马吗?改变市场定位要冒很大的风险。
第六是与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抵触,很难得到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面临一个难题,不支持收购有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之嫌,支持收购又与政策导向不符。有消息称,腾中及当地政府部门到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时,发改委否决了收购意向。目前有政府背景的主流经济学家也警告说,中国车企目前还没有消化国外整车企业的能力。
综合这些信息看,腾中收购悍马胎死腹中的风险正在增加。
腾中收购悍马属企业行为,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不管将来收购成功与否,腾中“走出去”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收购案对腾中品牌的提升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