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牌瑞典豪华车品牌VOLVO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是上周的一则传闻:吉利已经与VOLVO达成收购意向。换句话说,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有可能变成VOLVO的新老板。
正如四川民企收购美国悍马,两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传出绯闻的事情,在中国汽车海外收购眼花缭乱的乱景下并不稀罕。但是绯闻不是新闻,绯闻背后才是新闻。鉴于一干绯闻主角——吉利、长安、上汽、奇瑞、北汽甚至VOLVO自己,都对绯闻并不在意,甚至有意持默许或欢迎态度,本期《庖丁解车》,也来八卦一把,为您详细解析绯闻背后的因果。不过在《车周刊》看来,东家福特乐于卷入绯闻的真实目的是静观其变、待价而沽,但VOLVO被中资车企收购的可能性不大。
在传闻传出后,福特(中国)公关部、沃尔沃汽车公关部和吉利汽车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予以了否认。
其实,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件传闻都不具备现实可能。首先,财力不具备,福特当年以64亿美元买下VOLVO,如今形势困难,有分析机构指出,福特预计将以15亿到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但这个价格从未经福特证实)。而吉利汽车的香港市值目前约30亿人民币。收购VOLVO属于典型“蛇吞象”。即使有财团或游资在背后支持,以李书福行事的风格来看,不管哪种合资合作,他必须最终都要实现多数控股。而想一口吞下VOVLO这头大象,这对李来说,眼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与其收购过来受制于人,李书福宁愿选择放弃。
其次,全面收购不划算。吉利收购VOLVO的最大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平台、建立海外市场销售网络。而要实现这些目的,并不需要全面收购。缴纳品牌使用费、购买部分技术和生产线,这些目的同样可以实现。五一期间,李书福率领包括总裁杨健、技术副总赵福全到过瑞典VOLVO,与厂方洽谈并购事宜并提出了并购方案。但吉利与VOLVO的频繁接触,全面收购应该只是幌子,借炒作露脸也只是副产品,吉利的真实目的恐怕是利用对方急于套现的心理,摸清对方虚实,明修栈道谈并购,暗渡陈仓挖人才、挖技术。对吉利来说,挖到了是宝,挖不到也没损失,因此,多多接触,百利无害。
所以,吉利频频传出与VOLVO的绯闻,我们只有抱着游戏的心态来观赏,没必要过于当真。何况,吉利仍然处于放烟幕弹的阶段。
除了吉利之外,另一大绯闻主角就是长安。据接近长安的人士分析,有政府和南方集团的支持,长安确实有实力、有基础、有条件收购VOLVO,但长安的高层注意力眼下并不在海外收购,产销规模和自主创新才是重点。
至于另外的绯闻主角——上汽、北汽、奇瑞等,虽然都曾在今年上半年持洽购的名义造访过VOLVO,但随后都对收购传闻表示了刻意的沉默和回避。用沃尔沃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盖里·基尼的话说,“沃尔沃汽车有非常庞大的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对于这样的优秀品牌和产品来说,毫无疑问会出现很多猜测,很多汽车公司会对沃尔沃产生兴趣。”但是,对中国车企来说,国内并购大潮如火如荼尚且应接不暇,对远在千里之外的VOLVO,恐怕也仅仅是感兴趣为止。
VOLVO最终不一定会出售
面对热心积极的一干中国买家和媒体的热炒,福特显然乐于见到。
“即使形势看起来困难,但福特没有等到合适的价钱之前,不一定会出售VOLVO。”一位接近VOLVO的人士对《车周刊》表示。
他提供了两个理由:第一,在卖掉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VOLVO成为福特仅存的豪华车品牌。通用即使破产保护,在砍掉了萨博和欧宝之后,仍然保留了凯迪拉克品牌在手中。相比而言,VOLVO一旦出售,福特面临无豪车品牌的窘境。此外,福特的产品线与VOLVO车型很多是共享平台并由VOLVO主导研发产品平台,对混合动力、氢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主要依靠VOLVO轿车,VOLVO对福特不仅是赚钱机器,更是代表了未来的技术方向。在陷入低潮的时候卖掉套现,如果价格不诱人,对福特的发展来说,长远来看并不划算。
第二,VOLVO轿车业务正在积极地消减成本。去年12月,沃尔沃轿车公司宣布裁减3400名员工,取消了1215项与其他公司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虽然2008年VOLVO约38万辆的销量为1996年以来最低,但距离40万辆的底线并不差太多,仍然处于正常产销水平。也有分析机构指出,VOLVO去年的盈利下滑已经触底,在积极的成本消减努力下,加上新车型S80L、XC60陆续投入市场,VOLVO轿车自身仍有消化危机的能力。
在宝马、雷诺都相继放弃了收购VOLVO的可能之后,中国买家成为新的热点。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这只是中资车企和对方的试探性接触而已,距离实质的操作层面,尚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