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郭文婧:出租车改革应该还权于市场和社会

2013年04月19日07:4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年来,出租车行业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一方面是增加出租车数量,调涨起步价、燃油附加;另一方面,却仍然是百姓嫌贵、的哥喊累、公司嚷着利薄,甚至发生司机“罢运”的极端事件。绕来绕去,总是走不出“份子钱”的博弈怪圈。北京市此次出台新规,拟控制企业利润,压缩出租车份子钱,最多也只能暂时缓解部分矛盾,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

  在言必称国际化的今天,“国际上绝大多数城市都未放开出租车经营权”,成了政府拒绝放开经营权的最好“理由”。可是,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租车行业都不存在“份子钱”,政府却绝口不提。放不放开出租车的经营权不是关键,彻底走出计划经济思维,完全取消份子钱,进行市场化改革,靠竞争决定利润空间,才是正途。

  由于是计划经济思维,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是计划供应的,导致无论一个城市存在多少家出租车公司,都改变不了垄断经营的实质。在垄断的背景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租企业的利润空间完全可以按需合法合规地“做”出来,政府要想靠计划手段详细核算来压缩利润空间,完全是一厢情愿,政府和出租车司机仍将被垄断绑架。

  姑且不说世界上不缺个体出租直接经营成功的案例,也不辩论完全可以管理好个体出租直接经营。国际经验表明:凡是对出租车的数量有着精确控制的城市,几乎都成为被利益群体扭曲的政府管制,矛盾重重。相反,那些不加数量控制的城市,专注于标准的制定和监管,不仅完全没有份子钱一说,而且几乎都是车等人,价格更不会随意调涨,加上先进的车载电子系统,也杜绝了绕路、非礼等问题。

  没有了份子钱,出租车公司如何求生?普遍的做法就是出租车公司专注管理,出租车的购买,油费、保养、停车等费用均由公司方面承担,司机只需安全驾驶即可,要么司机按照劳动合同领取固定薪水和业绩奖金,要么司机只需按一定比例上交每月收入。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的车队不断壮大,有的转让出局。

  至于担心出租车过多造成环境负担和道路拥挤问题,纯属多余,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可能一开始会出现数量激增的问题,但总体上出租车的数量会在动态中自然保持平衡,另一方面,出行难的问题解决了,打车比开车更经济,更多的人就选择不开车了,反而降低了上路的汽车数量,缓解了拥堵,改善了环境。

  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国际经验表明,市场和社会完全可以做好出租车行业;我国的实践也证明,计划经济的思维做不好出租车行业。因此,面对纠结的出租车问题,政府理应选择交给市场和社会,不再在份子钱上打转。

  政府之所以不愿放弃对出租车行业的计划经济管制,根本的原因还是背后的利益纠葛和割舍不掉的寻租冲动,解决这一问题,已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决心和勇气。在决心和勇气之下,不仅放开经营权可以解决,而且个体出租直接经营的管理也根本不是问题。郭文婧(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杨帆)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