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翟勤:重外延轻内涵的重组之路能走多远?

2013年05月22日09:11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翟勤

  5月16日,福建省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在福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东风汽车公司将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持有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汽”)45%的股权,实现东风对福汽的重组。此外也是在5月16日,宜昌市政府、广汽集团中兴汽车就宜昌汽车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及销售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未来该基地将形成45万辆以上的整车生产能力。

  在此之前上汽收购南汽,以及长安整合昌河业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2大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汽车行业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90%,建成 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于是在国家鼓励政策的大环境背景下,近期新一轮的汽车行业重组又展开了。

  为扩大外延而战,还是真有双赢之基础?

  此波重组是继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第二波大规模重组并购大潮。按照工信部等部委规划,汽车行业将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集团,培育4-5家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当然就国家层面上的初衷来说,应当是比较好的。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汽车整车企业171家,而其中多数企业多年来一直状况欠佳,甚至是难以维系。很多企业尚无基本的核心技术在握,但为什么都要挤进这个圈子里来混呢?

  汽车行业本来是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但是就像当年的家电行业一样,一时的赚钱效应让许多并不具备条件的人也蜂涌而入。而资本总是“嫌贫爱富”的,并且总是朝着市场强者的方向在流动。而近年来,汽车行业中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兼并重组中,最为缺乏的就是成功案例,因为这当中大多不是“自由恋爱”的产物,而是为政绩、为GDP的结果,于是多为畸型扩张,而非优势互补。而中国汽车重组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强弱联合,强的一方居高临下,而弱的一方投怀送抱,重组一场下来,强弱双方在规模的外延扩大上都实现了“双赢”,但从内涵方面来说都没有什么增强。但是从GDP方面一算帐,特别是有地方政府介入的一方觉得很占便宜。

  “今天是东风与福建汽车‘结婚’的日子,也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5年将是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双方将‘生’子第一个孩子。未来在2017年、2020年会有持续的合作。”福建省省长苏森林在出席签约仪式上这样表示。而每当地方企业高攀了央企时,地方政府的官员们每每都会发表这样难以抑制的兴奋感言。

  核心技术无提升,文化背景很牵强

  本轮的重组大潮中,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要快速提升重组双方中强势一方自主品牌的市场扩张。但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这么多年搞下来,品牌力弱让我们在市场扩张方面吃尽了苦头,而品牌力弱的原因,一是因为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出道晚,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自主品牌在牵涉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电控这些关键技术上均无建树。于是倒也不是国人不想支持国货,问题是你要买一件没有自己核心技术为品牌力“提气”的产品,是谁都难得说服自己的。

  而我们的兼并重组玩了那么多年,从规模上来说也“玩大了”很多企业,特别是有央企背景的重量级车企,但是我们在核心技术的提升上,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迄今为止好像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收益。倒是重组双方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常常是搞得貌合神离。因为强势的一方从财力和气场方面是可以轻易地从物理结构上重组弱势一方的,但是文化可以重组吗?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没有先例的。如同此前国内的高校大举开展的并校大潮,一举拿掉了很多XX学院的帽子,代之以XX大学的招牌。规模是扩大了,牌子也比从前响亮了,但是并没有合并出有竞争力的专业和院系,也不没有合并出优质的师资队伍,大了一场下来,几家凑合在一起的人马想的是重新分道扬镖,回归各自原有的院校模式。

  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到现在这个份上,的确要不了那么多缺乏竞争力的车企,但是兼并重组之路当以遵循一种自然的市场行为。规模效应是必须的,但是也必须是以内涵的强化为基础的。如果说还是把GDP当图腾,把一时的外延扩大当标靶的话,这样的重组表面上看起来是挺热闹的,但是这样缺乏自然恋情的联姻之路能走多远呢?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