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翟勤:城镇化能否打破中国车市微增长格局

2013年07月05日11:08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翟勤

  当前中国车市面临的问题是微增长之中还难免有局部下滑之势。而在近期的“钱慌”效应的影响之下,微增长的天平甚至于要向低增长倾斜。中国的车市历来就是一个政策市,政策之手对车市的影响之大历来就不容低估。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下半年,除了像“钱慌”这样的利空,有什么政策方面的东西能够对车市有利好和促进作用呢?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的城镇化建设,无疑会对车市的稳步增长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在6月底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被专家评价为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而它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样受到汽车行业人士关注。《报告》称,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人口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0-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到835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57%,已超过世界52.08%的平均水平。城镇化人口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意味着消费力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汽车产品,特别是乘用车产品的消费,与城镇化水平之间也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中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一直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汽车消费的高潮也是源于这些地方,但是目前来说也已率先走向了市场饱和。相反的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城镇则发展步伐较慢,对汽车产品的消费力严重滞后。但由于大城市容量趋于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接下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迫切需要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城镇转移。这种转移将为中小城市培养起一批能够具备起相应消费能力的新生代汽车消费群体,并且有望带动起整个汽车消费的新增长。

  事实上这样的势头在过去数年间已经有所体现,中西部地区在整个的汽车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就是例证。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近期东部沿海地区市场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60%,降到了现在的52%,同期中西部地区份额则相应上升。城镇化将带来的是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居民收入的长期增加,从而为汽车消费奠定起一种稳定增长的基础。特别是对于80、90后的新生代消费者来说,一俟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之后,他们对于汽车为自己生活提供的便利,历来就有着一种强烈的需求。

  虽然在一、二线城市,堵车问题已经普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限购、限行之声日益高涨。但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城市和中小城镇来说,特别是对于土地广阔的西部来说,堵车问题尚不严重,而出行方便的问题的解决倒是尚需时日。

  虽然高房价对于许多年青人来说,抑制了许多其它方面的正常消费,但是只要能力所及,对汽车的消费意愿可能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在接下来的车市发展过程中,从节能降耗,从减小排量、从新能源方式方面可能会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推出,但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是一种比较自然化的、长期性的车市发展动力。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