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成“楼上的那只靴子”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今这些政策都已经到期,而新的补贴政策又迟迟没有公布,像“楼上的那只靴子”,吊足了汽车企业的胃口。
目前,除了车船税这项法律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长期的,其他都是短期行为。“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不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就汽车而言,目前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力度很大,这些国家的汽车税收大都直接和油耗、碳排放等指标挂钩,而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很少。”
“我国和油耗挂钩的政策只有燃油税;就其他税收而言,车购税和车价挂钩,车船税与排量挂钩。”在董扬看来,这样的税收政策并不足以促进节能减排,“制定税收的相关部门往往只考虑税收多少,专业性和全局性的思考很少。欧、美、日有关汽车的税收政策都已经完成大调整,而我国的税收政策还是20多年前的框架。目前与财政补贴有关的很多政策,都采取企业自报、申请这类方式,容易产生很多问题。企业、行业也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李毅中说:“要加大政策财税扶持力度,将推广期再延长一个阶段,改进凸显的问题,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例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工作实施要有进有出,对新能源乘用车免车船费、过路费、过桥费、停车费,并且不要限购限行;在有条件的地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大公交等公共领域的使用力度;在污染严重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产业发展。要继续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补贴政策,并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节油标准,尽快推出商务车领域的油耗和公示标准。”
一些企业代表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发出声音。重庆恒通电动车公司总经理邓平告诉记者:“现阶段,新能源车的发展离不开补贴。可以采取逐步减少的补贴方式,而不是马上就中断。”
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量激增至超过3000辆,而在6月该产量骤减至不到5月份的两成,只有500多辆。这样的变化验证了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是政策市,市场随政策变化波动明显。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监管不利致有空可钻
任何一项《规划》,都会上有政策,下有执行,再有监管,形成一个闭合循环。日前审计署曝光上海通用、江淮汽车等几家企业通过申报不符合节能汽车申报条件的车辆,违规获得中央财政节能汽车推广补助资金超过1700万元,就显示出目前的节能补贴机制需要完善。
“目前与财政补贴有关的很多政策,都采取企业自报、申请这类方式,容易产生很多问题。企业、行业也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董扬态度明确地表示,“不能用厂家和商家的道德缺失来为政府的工作不足和政策的设计失误做托词。”
“违规套取的资金,除了要追缴,还要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否则对企业没有约束力。在《规划》上,中央和地方也要监督它的执行情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李毅中还指出,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存在低水平和重复建设问题。近年来,各地投资热情高涨,但某些地区未充分考虑当地现实,投资盲目,重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导致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它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上一页] [1] [2]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