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消费者热盼多年的“汽车三包”政策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而就在“三包”政策强制实施前,已经有很多车企主动“抢跑”,自行宣布提前执行这一政策。
这其中,除北汽最早在去年3月宣布对E系列执行“三包”政策,以及长安马自达今年7月1日开始对全系产品执行“三包”以外,如奔驰、广汽三菱、东风裕隆、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和广汽传祺、比亚迪、上汽、奇瑞等自主车企,均是在8月30日到9月初的几天中,密集发布提前执行“三包”的通告的。这种集体“抢跑”的举动,既令人欣喜,也耐人寻味。
一方面,车企提前“三包”给予消费者的美意,是值得鼓励的。无须诸一罗列各家车企公布的提前执行“三包”的理由和目的,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出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以此传达企业之于消费者的责任感,表明厂商对客户负责任的立场,体现出车企对国家“三包”政策的积极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车市的一股正能量。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各家提前执行“三包”的车企确实不乏诚意。而且,细细审视各家车企发布的“三包”政策,可以发现在包退、包换政策上,均与国家政策相同,而在包修政策上,多家车企则明显比国家政策规定的“3年或6万公里”更为宽泛。
比如,北京奔驰的保障期限是3年不限里程;上海通用的整车质保为3年或10万公里,凯迪拉克是3年不限里程;一汽-大众除将包修期延长至“3年或10万公里”之外,还提出了营运汽车“1年或10万公里”、公务用车“3年或10万公里”的包修政策,而国家“三包”政策是只针对“家用汽车”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此而言,车企们的举动应予肯定。
另一方面,各家车企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进入9月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时,宣布提前执行“三包”,也不排除是出于营销的需要。
有曾在某品牌4S店工作过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和房地产市场相似,汽车销售市场也有“金九银十”的说法,“因为‘十一’才开始正式实行汽车‘三包’,所以很多本打算9月买车的人会持币待购,这时不少车商相继‘抢跑’,会让一些本打算观望等待的人展开行动。”提前“三包”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此语可谓一语中的。
的确,车企提前执行“三包”,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持币待购者的消费热情,对抢占销售旺季会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提前执行“三包”,对于提升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正如业内分析人士所说的,“一个月的‘抢跑’时间,换来的是长久的好印象,这对消费者和汽车厂商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无论是出于为消费者更多提供保障的美意,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营销需求,车企们抢跑“三包”,即使这其中真的有“作秀”的成分,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其中的积极因素。毕竟,对于消费者利益而言,早执行“三包”总比晚执行要好,执行总比不执行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车企们既然承诺提前“三包”,就要踏踏实实地落实政策规定,切实给予消费者相应的服务和保障。遍观这些车企所发布的“三包”条款,在包修期方面的规定是各有所长,但在“质量问题界定”、“退换车”以及“三包争议技术”等核心问题上,还是鲜见确切的说法。
尽管上述问题是受制于国家“三包”政策的总体规定,完全归因于车企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如果车企们能够利用提早执行“三包”的时机,在执行层面积累一些经验,就消费者最关心的整车实施三包的退换标准该如何界定、由谁来界定等实际问题,做出有益的探索,对于下个月起便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执行的“三包”政策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也算善莫大焉了。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