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汽车出口四连降 售后与配件供应较为棘手

2013年09月29日10:05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评论员 高德起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出口今年以来遭遇了“四连降”。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的首次下滑出现在5月,出口数量为8.64万辆,环比下降3.4%,同比下降16.1%;进入6月,形势并未出现好转,汽车出口数量8.44万辆,环比略微下降,同比骤降21%;7月,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再次双下滑,出口7.99万辆,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1.6%;到了8月份,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7.06万辆,环比下降11.6%,同比下降26%。

  而从总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月,汽车累计出口为63.86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5.5个百分点。也正因此,商务部发出了预警令。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中国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仅为5%、中国汽车出口金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出口汽车的平均价格仅为1.3万美元。

  所有的数据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汽车出口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这也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思考。

  在通常的认知中,今年以来汽车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汇率的改变降低了国内车企出口车型的价格竞争力。二是国内车企出口的国家市场变化较大,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这也确是事实。比如叙利亚、伊朗等发展中国家曾是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国,但随着这些国家出现经常性的政局问题,中国汽车的出口业务受到波及。再比如,一些国家筑起了贸易壁垒,其中巴西将工业产品税IPI上调了30%,并规定车企只有满足65%以上零配件产自巴西和南美洲共同市场其他国家(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才能享受退税或者豁免。所有这些,势必对中国汽车出口产生制约作用。

  但这些都只是客观原因,在改变不了出口国政局、贸易政策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出口想要真正解困,只有找出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合理的解决,才有可能扭转出口下滑的态势。正如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所说的,全面提高自主品牌海外拓展能力,才是根本的应对之策。

  在这方面,首先应该检讨的是,自主品牌在产品结构、品牌、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出口业务下挫的重要内因。

  目前,自主品牌向海外出口的产品主要为低端小排量汽车。但目标国的市场容量有限,这一细分市场已呈现饱和状态,中高端市场则仍被欧、美、日、韩品牌所掌控。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2万美元至1.3万美元,而韩国为2.2万美元,日本为3.2万美元。事实上,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也存在着同样问题,产品的低端化,始终都是自主车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无论是在国内市场的耕耘还是在海外市场的开拓,都应该力戒“一刀切”式的产品策略,而是应根据不同市场的地理、气候、环境等的不同,在产品研发上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

  事实上,在影响中国汽车出口诸因素中,供应链的断裂也是一个必须提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曾经有报道说,一家企业通过中间商出口汽车到非洲,由于中间商当时没买多少零部件,加上在非洲使用时不太注意保养,小毛病可能没及时跟进,零部件也没充分供应,200多辆车过了三五年以后将近一半不能使用,后被当地媒体大肆宣扬,对中国品牌造成极大伤害。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在其海外市场,都会组建强大的配件和网络系统,来解决售后服务问题,而中国品牌作为新进入海外市场的品牌,在这方面的实力很弱,售后和配件供应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好在,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着手予以解决。比如,奇瑞汽车就正在巴西建设CKD工厂,力图提高零部件在当地生产的比例;长城等车企也在积极寻找对策,通过在当地建立组装厂等措施,完善海外的生产链和服务链。吉利汽车则开始从贸易型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已在乌拉圭、埃及等地建厂,今年7月还与白俄罗斯签署协议,将在当地兴建散件组装厂。与此同时,吉利已建立了针对海外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培训中心,并建立了更多区域物流中心,零配件供应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国汽车出口下滑已是既成事实,将此完全归咎于海外市场变动的外因,对于摆脱困境并无裨益。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强大自己,或可在低谷中趟出一条品牌向上的新路来。

(责任编辑:张婷婷)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