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世界汽车版图的中国烙印-车企老总谈车企海外发展

吉利张林:六大挑战制约中国车企海外发展

2014年01月13日14:56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编者按:早在2009年,一场金融危机领令众多跨国巨头心惊胆战,而在那一年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未来,全球汽车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将在全球版图上打下什么样的中国烙印。搜狐汽车特别策划"世界汽车版图的中国烙印"主题报道,回眸中国汽车2013年在全球市场的发展,研判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以下为吉利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接受搜狐汽车采访,分享吉利车海外战略及发展经验。

  搜狐汽车:尽管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贵企业情况如何?

  张林:中国目前已有不少的汽车品牌走出国门,出口海外,尤其是自主品牌。如:吉利、吉利、长城江淮力帆哈飞等等。征服海外市场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目前的主要表现是虽然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了,但很大程度上却还没有走进市场,我们对完整的国际化战略体系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所以走出国门、走进市场是中国汽车出口企业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管理方式上,中国的很多汽车企业目前还是停留在贸易型的阶段,我们找一个总代,把车和零部件卖给他,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了。汽车企业真正想在这个市场上发展,必须要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进行过渡,真正地走出国门,走进市场。中国汽车出口逾10年增加了30倍,但海外市场占比还很低,海外市场还有广阔的空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虽然目前自主品牌整体上在出口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10年来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质量、环保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有信心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吉利汽车在海外走过了10年的历程,期间充满了艰辛和困难,有很多教训也有很多的经验。十年来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年出口总量突破了12万台,产品销售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已占吉利总销量的20%以上,成为吉利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吉利的海外业务起步于约10年前并在不断的增长。通过这1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主要市场国家的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同时吉利初步建立了面向不同国家市场的产品适应性开发和改进的能力。各个国家的法规要求不一样,自然环境不一样,驾驶习惯不一样,客户的偏好也不一样,要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必须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和累计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在当地进行组装生产,这是避开关税壁垒、贸易壁垒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的途径。吉利公司一直在严格控制海外生产的质量,目前我们在乌拉圭,俄罗斯,乌克兰,埃及,斯里兰卡,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都有海外工厂,大部分都是我们跟合作伙伴的工厂,利用他们的工厂组装我们的车。

  吉利公司经过10年的探索,已经逐步地建立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些计划。首先是未来发展的五年规划,我们分为近期规划、中长期规划,还有我们根据各个市场的特点,把市场分为三种类型,战略型市场、重点型市场、和一般型市场。战略型市场比如说欧美市场,重点型市场是目前销量占绝大部分的市场和虽然目前没有较大销量贡献,但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如,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沙特,巴西等。一般性市场,是针对重点市场相比而言。主要是指对吉利海外销量有一定贡献,但贡献额并不是很大的普通市场。

  搜狐汽车:您觉得中国车企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林:海外市场和消费者对中国的车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在产品、技术、营销管理、品牌建设、文化融合、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都能够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对汽车的生产、销售的法律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政策环境和法规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别,而汽车又是在运动中使用的特殊的产品,所以挑战巨大。主要的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来自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同中国市场一样,海外市场均被美系、欧系、日系和韩系品 牌盘踞多年,而中国品牌汽车出口也不过10年时间,欧美日品牌进入这些市场较早,已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体系,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已深深的扎根当地,同时,无论是从技术储备还是从多年来对当地市场及客户的了解,欧美日系品牌都占有很大优势。作为"迟到"的中国品牌,面临着来自这些强大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

  2) 来自产品适应性开发和改进的挑战。出口车企需进行大量的面向不同国家和市场的产品适应性开发和改进工作。各个国家的法规要求、自然环境、驾驶员驾驶习惯、客户的偏好等均不一样,这就迫使车企要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必须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导致了成本的上升和进入市场的延迟。

  3) 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汽车出口业务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一旦发生全球或者某国市场经济金融危机,对国内车企的海外业务将是沉重的打击。再者,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以及海外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对车企的盈利是个巨大挑战。

  4) 来自关税、贸易和技术壁垒的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设计汽车产业技术和贸易壁垒并逐步提高关税壁垒。

  5) 来自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挑战。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各种风险无处不在。这个风险体现在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战争风险和人身风险等。

  6) 来自海外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挑战。中国车企目前在海外市场一般采用代理制进行运营和管理,然而代理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病。此外,中国目前较多的出口车企依然停留在贸易型阶段,还未转型到营销型阶段。汽车企业若想在海外某个市场上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进行过渡,真正地走出国门,走进市场。这种转型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这是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也十分巨大。

  搜狐汽车:中国车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更好的参与汽车的全球化分工,如何在全球汽车版图上,打下中国自己的烙印?

  张林:目前中国车企在走向海外市场方面主要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外新兴市场增长点所带来的机遇。2013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占国内销量的5%左右,占全球销量的2%不到。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海外市场仍有广阔空间。 二是部分海外市场较为宽容的汽车产业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部分自身缺乏较强汽车工业体系的国家,对外国汽车品牌进入并进行汽车产业投资和建厂持积极态度。三是区域合作性经济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区域合作性经济组织的存在对从一国向他国转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致使在某些市场建厂可以起到辐射周边区域和国家的效果。 四是国家鼓励“走出去”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国家目前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给予较多政策优惠和支持

  自主汽车品牌应善于利用以上机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海外售后服务,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营销能力的人才梯队,并结合当地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逐步将中国品牌汽车推向海外,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逐步认可。

(责任编辑:崔娜)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