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贾新光:应当加强汽车产业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4年02月28日10:02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贾新光

  历年两会,常有代表提出制定《汽车法》的建议,但是似乎没有任何反应。今年是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颁布20周年,这个文件对汽车产业发展确有重大影响,但是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在社会各方面都日新月异的改革年代,汽车产业政策20年来却没有重大修改。

  1994年,国内汽车产量不过135万辆,现在已经超过2100万辆;当时汽车保有量不到1000万辆,现在已经超过1.2亿辆;当时私人汽车大约200万辆,现在已经超过9000万辆。也就是说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业政策还在死抱着审批的一支笔在刻舟求剑。

  现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外部的制约,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这需要汽车产业改变野蛮增长的发展方式,寻求其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私人汽车消费已经成为支撑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但是汽车消费政策却在产业政策修改的过程中消失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制私人购买汽车,有关部门却毫无办法。

  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曾经面临非常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政策变来变去,企业难有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极为缓慢,2013年的产销量只有1.7万辆,而美国包括混合动力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过67万辆。北京市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不过是披在地方保护身上的外衣,各地都在效仿,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国三到国四,实施过程一波三折,拖延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对环保有利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顺利实施?

  一个品牌营销管理办法给了厂家几乎无限制的渠道控制权,社会反映极大,但是为什么就难以修改?

  在现在的体制下,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的只是入门审批,企业只要能拿到生产许可,就如入无人之境,而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监管、环保节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方面经常不到位。

  为了体现行政权力价值,“有关部门”对不肯给好处的项目拖着不办,以致有的项目无端被拖三年之久,延误了项目建设时机,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对“关系好”的人申请的项目则大开绿灯,比如某企业的若干个项目都是三个月就批下来。

  十八大以来,中国启动了新一轮改革的热潮,但是汽车产业政策的修改却寸步难行,仅仅一个放开合资股比就吵得脸红脖子粗,但是对于严重雾霾治理,有关机构却没有声音。

  1993年,在讨论这个政策时,汽车界的元老方劼指出:“这个文件旧的计划经济味道多了一点,这个计划经济讲的不是宏观经济,而是讲的苏联的计划经济……我们应该多一点什么味道呢?应该是邓小平讲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味道更浓一些,才能把这个文件弄好。”20年来,汽车产业政策虽有多次修改,但改来改去,不过是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制,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个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企业的公平竞争,包括保护知识产权,打击这些假冒伪劣,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企业的发展,为公民的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这应该是汽车产业政策的改革方向。

(责任编辑:杜纪栋)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