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包牌价销售成潜规则 商家垄断"底气"何在

2014年03月20日07:5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董勇刚

  深圳的汽车行业在3.15这个敏感的时刻又在全国上榜了,这次上榜可不是因为深圳车市的成熟和完善 ,而 是饱受诟病的行业潜规则——— 包牌价销售。

  如果不是主流报纸的报道,可能大部分人都已“忘了”还有包牌价销售这回事。所谓习惯成自然,之所以说是“忘了”,是因为消费者对这种现象已习以为常,以至于渐渐将这种本不合理的现象,看作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这竟成了汽车行业的潜规则。

  当然,也有人不认这个理的,想试一试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过最后往往会成为唐·吉诃德式的努力。想在买车时不包牌,即使走遍市场,要么各大4 S店压根就不卖给你,要么销售员会左右搪塞让你陷入等待,最后不得不花钱买时间。

  既然不能强卖,那也不能强买。本报曾也关注过包牌价销售的问题,最后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而几乎是所有店都存在的问题。你可对某一两个个体进行批评,但要将整个行业推向被告席却非易事。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形成行业潜规需两个基础,一个是利益,一个是垄断。对于利益,应该都好理解,经销商强制包牌销售,无非就是为了赚取中间的差价。明里是降价了,有些商家甚至还是在亏损卖车的,但回过头来还是要将损失补回来,上牌费、保险、精品以及按揭等莫名其妙的服务费等等,对于他们而言是必须的。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车商对这些利益抓得如此紧,无非就是要弥补降价促销的损失罢了。

  对于垄断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太好理解,只能从表面上感受到“找不到可以买裸车的商家”。为什么车商敢于有底气说“不卖给你”,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别的店不包牌就肯卖,客户最后还是不得不回来。

  为什么商家这么有底气?原因就在于制度,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独特的汽车流通机制。由于汽车行业《品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销商是生产厂家唯一授权的销售渠道。这种授权的排他性造成了行业的垄断,当垄断遇上了利益,就衍生出了行业的潜规则。

  从去年开始,反垄断之风刮向了汽车行业,在调查各种垄断现象的同时,对背后制度弊端的曝光力度也在加大,修订《品牌管理办法》的消息亦不断传出。虽然并不能确定这些措施何时落地,更无法预知其对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垄断的基础一定会逐步被铲除,行业的发展最后会交给市场来左右。这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其中之一的汽车行业,没有理由偏安一隅。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站在这个行业最前线的车商而言,理当主动避免因垄断而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侵害,这将是建立良好口碑和品牌的最佳途径。

(责任编辑:邱莉颖)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