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份额年年下滑 本土品牌如何突围求生存?

2014年04月21日09:36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综合报道

  上汽:卧薪尝胆

  王国信

  凭借收购英国罗孚和MG品牌,上汽在品牌上得以高举高打,再加上营销上的创新,使得其在2012年成为首家单车售价突破10万元大关的自主汽车企业。上汽打造自主品牌的模式,包括海外收购模式和整合模式以及营销包装模式都为国内企业津津乐道。

  即便如此,做好自主品牌对上汽而言仍具有很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上汽并没有在自主品牌上实现盈利。自主品牌盈利难的主要原因是与合资企业有全球销量支撑,分摊研发费用不同,自主品牌目前的销量尚不足以支撑研发的投入。这在国内,几乎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按照上汽乘用车高管之前透露的消息,上汽自主品牌累计投资已高达45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再投入222亿元,而去年,上汽乘用车的销量是23万。这意味着,上汽的研发费用仅由23万辆分摊。按照上汽乘用车高管估计,上汽要实现盈利的一个基本线是实现26万的销量。而如何提升销量是决定上汽能否盈利的关键。

  上汽的第一步是升级动力总成。在五年前,也就是刚收购罗浮和MG的时候,在研究完所收购的技术的之后,上汽意识到,其现有的动力总成技术并不足以支撑上汽乘用车的未来中长期发展。为此,上汽不惜投入巨资,并设定了极具前瞻性的研发目标,以确保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总成投产时完全对标国际水准。这项计划被命名为“N”计划。

  随后的2010年8月,上汽与通用汽车共同宣布正式启动全球新一代高效能动力总成的联合开发,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在经历了近五年卧薪尝胆的研发之后,这一合作研发结出果实。今年4月8日,上汽发布了其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全系缸内直喷发动机,同时将其全新动力总成命名为“CUBE-TECH”。

  据介绍,该动力总成包括MGE系列(2.0T)、SGE系列缸内直喷发动机 (1.4T),TST 6速双离合变速器、TST 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CUBE-TECH”的发布,表明上汽乘用车未来全系动力总成技术领先已成定局。

  至此,上汽乘用车也成为国内首家在动力总成、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车企。

  按照计划,上汽乘用车将陆续更换全新动力。今年,其推出一款基于MG5平台打造的三厢中级车,搭载上汽与通用联手开发的小排量1.4T发动机。未来5年,上汽将在下一代产品中全面搭载全新的动力总成。

  全新动力总成更换将有效弥补上汽在动力总成技术上的短板,进一步提升荣威和MG的品牌溢价能力。另外,上汽准备将搭载全新一代动力总成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包括欧洲、东南亚。这有助于上汽乘用车在整体规模上再上一个台阶。

  在销量提升上,上汽还将通过丰富产品线来实现。在北京车展上,上汽将发布全新的荣威SUV概念车型。除此之外,其还将展出3款新能源车——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基于荣威950平台的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在突破盈利难题上,在日前的上汽投资者交流大会上,上汽高层透露,上汽内部正在实施一个名为A架构的平台计划,未来上汽的车型平台架构将缩减至3个。根据计划,2016年上汽自主品牌将切换到A框架。除此之外,上汽还将于年内启动新一轮的品牌规划,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号召力。

  凭借收购英国罗孚和MG品牌,上汽在品牌上得以高举高打,再加上营销上的创新,使得其在2012年成为首家单车售价突破10万元大关的自主汽车企业。上汽打造自主品牌的模式,包括海外收购模式和整合模式以及营销包装模式都为国内企业津津乐道。

  即便如此,做好自主品牌对上汽而言仍具有很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上汽并没有在自主品牌上实现盈利。自主品牌盈利难的主要原因是与合资企业有全球销量支撑,分摊研发费用不同,自主品牌目前的销量尚不足以支撑研发的投入。这在国内,几乎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按照上汽乘用车高管之前透露的消息,上汽自主品牌累计投资已高达45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再投入222亿元,而去年,上汽乘用车的销量是23万。这意味着,上汽的研发费用仅由23万辆分摊。按照上汽乘用车高管估计,上汽要实现盈利的一个基本线是实现26万的销量。而如何提升销量是决定上汽能否盈利的关键。

  上汽的第一步是升级动力总成。在五年前,也就是刚收购罗浮和MG的时候,在研究完所收购的技术的之后,上汽意识到,其现有的动力总成技术并不足以支撑上汽乘用车的未来中长期发展。为此,上汽不惜投入巨资,并设定了极具前瞻性的研发目标,以确保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总成投产时完全对标国际水准。这项计划被命名为“N”计划。

  随后的2010年8月,上汽与通用汽车共同宣布正式启动全球新一代高效能动力总成的联合开发,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在经历了近五年卧薪尝胆的研发之后,这一合作研发结出果实。今年4月8日,上汽发布了其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全系缸内直喷发动机,同时将其全新动力总成命名为“CUBE-TECH”。

  据介绍,该动力总成包括MGE系列(2.0T)、SGE系列缸内直喷发动机 (1.4T),TST 6速双离合变速器、TST 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CUBE-TECH”的发布,表明上汽乘用车未来全系动力总成技术领先已成定局。

  至此,上汽乘用车也成为国内首家在动力总成、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车企。

  按照计划,上汽乘用车将陆续更换全新动力。今年,其推出一款基于MG5平台打造的三厢中级车,搭载上汽与通用联手开发的小排量1.4T发动机。未来5年,上汽将在下一代产品中全面搭载全新的动力总成。

  全新动力总成更换将有效弥补上汽在动力总成技术上的短板,进一步提升荣威和MG的品牌溢价能力。另外,上汽准备将搭载全新一代动力总成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包括欧洲、东南亚。这有助于上汽乘用车在整体规模上再上一个台阶。

  在销量提升上,上汽还将通过丰富产品线来实现。在北京车展上,上汽将发布全新的荣威SUV概念车型。除此之外,其还将展出3款新能源车——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基于荣威950平台的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在突破盈利难题上,在日前的上汽投资者交流大会上,上汽高层透露,上汽内部正在实施一个名为A架构的平台计划,未来上汽的车型平台架构将缩减至3个。根据计划,2016年上汽自主品牌将切换到A框架。除此之外,上汽还将于年内启动新一轮的品牌规划,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号召力。

  广汽传祺:守住中高端

  周和双

  继2013年实现2.5亿元盈利后,广汽自主品牌传祺在自主品牌出现下滑的2014年一季度再度逆势增长50.6%,在新车上市的第4个年度取得了不错的开局。

  特别是占据传祺2013年销量大部分的是售价12万-18万的GS5,高配车型与日韩中低配SUV开始局部短兵相接,主打安全、操控概念的GS5已经稳居B级SUV销量前十。

  年初,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为广汽传祺制定的目标销量为2014年13.5万辆,更远规划是2017年实现50万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松及其团队将通过加大品牌营销和扩大车型覆盖面来巩固传祺GS5在自主品牌中高端市场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A级轿车上采取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先行培养市场来扩大传祺品牌的认可度。

  目前,广汽传祺不仅在引进的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基础上推出了GA5和GS5两款B级车型,而且正向开发出GA3所在的中级车平台,而GS3和GA6、GS6产品也已经成形,其中GA3新款和GA6概念车北京车展亮相。

  经济观察报:GS5一直引领国内自主品牌向高端突围,但竞争愈演愈烈,未来会有更多的自主品牌会使用这一策略,传祺有没有想过什么办法继续保持在自主品牌高端SUV的领先优势?

  吴松:对手一个时期超越我们,我更感到高兴,否则我们的销售,他们会太骄傲了,对下一步的发展还会影响。

  长远来看,GS5引领中国自主品牌中高端SUV市场将不会改变,这个细分市场还将是传祺的天下。传祺现在有意识地往上攻,同时会一部分往下覆盖细分市场。另外,为了保持传祺下一步发展实力,今后我们也会调整力量,在三四五线市场适度地加大投入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汽传祺客户转介绍率已超过30%,并呈上升趋势,接近国际知名品牌。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会赞助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和国内大型电视剧《碧海雄心》?

  吴松:《碧海雄心》是交通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花了2个亿打造的一个项目,主题是拯救生命,而传祺一直追求着为亲人造车的理念,我相信通过赞助《碧海雄心》,可以将传祺的品牌理念传递给中国观众,再通过《变形金刚》,让观众进一步地认识和认知这个品牌。

  其实汽车销售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品质好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还有持续不断地追求提升。只有本着对顾客负责任,这个产品才有可能发展好。特别是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一些国际新标准引入中国之后,相信顾客的购车会更加理性,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明星一挥手大家都去买的时代了。

  经济观察报:你说过传祺2017年要实现50万辆,最近这三四年,自主品牌吉利、奇瑞、比亚迪都在50万辆徘徊,传祺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

  吴松:广汽的成长和其他自主品牌不太一样,他们有一些原来没造过汽车的,而广汽是通过做合资起步的。通过合资,我们对国际上汽车企业运行的一些规律,发展模式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现在国内汽车市场还在持续增长,只要我们在研发、产品制造、市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实现体系化,自主品牌此前遇到的问题可以事先有效地进行回避。其次,广汽毕竟还在合资,在一定时期内还能够给广汽传祺提供比较大的支撑。另外,国家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领导选择乘坐国产品牌汽车,用的物品也都是咱们国产品牌。在这种示范和带领作用下,只要我们制造出好的产品,一定会受到国人的拥护。

  经济观察报:你之前说GA3是每辆亏本1万元卖,为什么这样做?

  吴松:GA3亏损卖,说明我对这个产品有信心,主要是让别人感知GA3跟其他A级车不一样。现在GA3每月卖2000辆左右,大家已经感觉到了它的质量,10万以内的车型,它是少数采用电子助力的,而且自动挡全系标配ESP,目前GA3的销量还在持续增长。我们希望想通过7万元起步的GA3给顾客更多的机会来体验传祺的品质和安全。

  通过这一部分车,大家感知品牌并形成口碑之后,我们后续再把相关的车型投放到市场。至于亏损何时扭转,现在应该说开始在朝着目标推进,比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有了可以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的资本,另外随着生产的稳定,生产效率在提升,废品率也会降低。我估计,GA3月销6000辆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东风:借力打力

  周和双

  与东风商用车在马路上的知名度相比,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则要小得多。在一年前的上海车展期间,东风集团“大自主”框架下悬挂东风双飞燕标识的三大乘用车自主品牌风神、风行、风度同台展出。一年后的北京车展,东风继续携旗下各大自主品牌同台参展,继续以“大自主、大协同”示人。

  东风本届车展的重点车型东风一号来自于“小伙伴”PSA的标致508平台,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东风自主品牌起步于2005年。当时,东风考虑先把合资事业做稳健,所以对自主板块的投入有限。“东风在自主品牌投入上跟其他的品牌不一样,包括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在谈到风神起步阶段时表示。

  尽管东风连续两年自主品牌超百万辆,但代表东风自主板块旗帜的风神品牌仅完成8万多辆批发量,距离“成为东风自主品牌销量主力军”存在一定距离。

  对东风来说,在实现“大自主”的过程中,其自主品牌的规模和技术实力都是不易逾越的短板,尤其是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若非采取“抄近道”的方式,将很难成功。

  2011年,东风开始实施大自主战略,并且发布了“乾”D300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16年,东风总体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未来,东风品牌乘用车要在5年内达到100万辆的产销目标。

  然而,风神去年销量仅8万多辆,加上东风柳汽20万辆,与其乘用车100万辆目标相差甚远。

  朱福寿认为,东风“十二五”期间自主事业突破的重点就是东风风神。

  显然,起步较晚的乘用车是东风的短板,对于风神团队来说,提高乘用车销量是东风大自主战略的长期任务。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自2011年初A60上市后,风神至今没有全新车型推出,这也是今年风神遭遇增长瓶颈的原因之一。

  现在,风神受东风的合资小伙伴们的支持产品已经逐渐成形,特别是即将正式入股的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简称PSA)的技术支持。“如何实现东风的自主,通过什么路径来做?有什么样的路径能够快速融入国际?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包括与PSA和其他合作伙伴,我们一直都在研讨这个问题。”朱福寿说道。

  根据已经公开的东风入股PSA协议,东风将分享PSA的先进技术。“我们所有可推向市场的技术,东风都可以享用。”PSA前总裁、现任临时顾问的瓦兰表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与PSA在今年3月26日签订的协议规定,PSA车辆上应用的技术(DS除外),东风如果想拥有,都可通过支付佣金的方式购买。这种购买方式类似于合资公司购买外方股东车型、技术授权。

  PSA的大量最新技术,包括其引以为傲的“Hybrid Air”空气混合动力技术(目前已经投资6亿欧元),都将与东风携手进行最后阶段的研发。

  此次基于标致508开发的东风一号,以及风神一号对于东风的大自主或许只是借力小伙伴的一个开始。

  一汽:挑战高端

  王国信

  尽管没能在销量上做到第一,但一汽这个国内汽车品牌的“老大哥”却拥有其他品牌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旗下的红旗品牌有得天独厚的品牌历史和号召力,特别是其“国车”的地位,使得其并不惧于任何外来品牌。也正是如此,一汽决意以红旗为突破口,打造出自主品牌真正的高档车。

  按照计划,一汽红旗将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上市礼宾车红旗L5,这款搭载V12发动机的车型预计售价超过100万元,这也使得红旗的品牌被拉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第三次复出的红旗品牌上市了首款车型H7,指导价29.98万-47.98万,对标车型为奥迪A6等。

  但红旗的高端化并不止于此。从红旗的官方介绍来看,L5还只是红旗高端化的一个开端,其本身仅是红旗L系列的入门级豪华车,在后续的产品中,L系列还将有更为高端化的产品。除了红旗,奔腾品牌也努力拔高品牌形象。今年3月新奔腾B90的上市会上,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重申了将B90打造成自主B级车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红旗在品牌高端化上的初步试水已算略有成绩。在只有10家经销商的情况下,红旗H7自去年5月上市以来已经累计销售3000余辆。

  尽管有良好的品牌历史和号召力,但红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红旗眼下的销售中,销量还主要是以政府采购为主,未来如何打开私人市场还是一汽要面对的难题。一汽之前的想法是,将红旗品牌下探,开发出价格更为亲民的B级车甚至A+级车,但眼下并未确定。另外,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一汽也在为红旗寻求更为年轻化的途径。

  至于奔腾B90,其自诞生之初就将目标锁定在B级车的中高端市场上,竞争对手包括凯美瑞、雅阁、索纳塔和东风悦达起亚K5。B90也是奔腾品牌未来发力的重点。新B90在今年上市后,升级了动力系统,以提升竞争力。去年,奔腾B90交出了10300辆的销量成绩,一汽今年的计划是增速超过去年。

  在品牌提升任务的同时,一汽也在进行销量的提升。去年全年,一汽轿车完成销售24.84万辆,同比增长34.8%,其中自主品牌全年销售12.78万辆,同比增速达到68%。今年其要完成保底30万辆的任务,其中承担主要任务的是奔腾,红旗也希望有较大提升。

  此次北京车展上,新奔腾B70正式上市,这是一款奔腾品牌下与B50联袂的走量车型。不过,能真正为奔腾带来大幅提升的可能是其SUV。去年,奔腾上市了首款SUV奔腾X80,其去年销量超过4万,贡献了一汽轿车增量中的60%。

  鉴于目前国内SUV车型的持续热销,一汽高层此前曾透露,未来一汽还将推出包括A0级、B级、C级的多款 SUV车型,新车将搭载自主研发的增压引擎。

  北汽:整合棋局

  王国信

  作为后来者的北汽正在以品牌数量“做加法”的方式尽快追赶竞争对手。近日,北汽集团向外界宣布,拟收购一个国外中高端品牌,以提升其全球业绩,并将收购范围从欧洲扩大到北美地区。“目前已经有候选的收购对象。”北汽集团在声明中表示。

  这是北汽集团在品牌发展上的最新动作。在此之前,北汽集团下属的西南基地也就是北汽银翔公司宣布成立独立的品牌——幻速。按照规划,幻速建立独立的销售渠道并成立单独的营销公司,成为与北京牌、威旺牌并行的北汽集团子品牌,并规划了轿车、SUV、MPV、皮卡等全系列的产品。

  北汽还于去年年底收购江西昌河汽车。如此算来,在北汽集团下,已形成了5大自主乘用车品牌。与此同时,北汽在产能规模上也迅速地跨入汽车行业第一梯队。

  截至目前,北汽在全国已建立北京、株洲、重庆、广州、镇江、江西、黄骅、云南八大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基地和九大商用车生产基地,基本完成全国性产业布局,其总体产能已经超过250万,成为国内少数拥有1字头至7字头全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

  从这些产能规划和品牌安排上,可以一窥北汽集团在品牌体系上的规划。去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后,北汽确立了“2025年在总体规模和品牌核心竞争力方面成为世界汽车前十强企业,力争进入世界品牌100强”的品牌发展目标。

  但是,北汽众多品牌的核心,也就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由于起步晚,规模还比较小。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汽集团全年实现整车销量216.4万辆,自主品牌中福田贡献了66.5万辆销量,占比30.7%,而掌管北京牌和威旺牌生产销售的北汽股份销售则刚过20万。

  福田的成功多少给了北汽一点启示。本来,按照在2013年发布的北汽集团品牌规划,北汽将把集团旗下各品牌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配置、统一行动。用集团品牌“北汽集团BAIC GROUP”将分散的子品牌统一起来,走“品牌集团化战略”。

  但从目前来看,这种品牌集团化战略将从国外率先施行,而在国内是旗下子品牌各自作战。“国内可以多品牌,但在国外,如果弄这么多的品牌,对方都搞糊涂了。我们想尽可能把这些品牌简单化,所有的轿车、SUV品牌都是BA-IC和SENOVA,轻卡等商用车是BAW这个品牌,WEVAN作为微车品牌在局部市场出现。”北汽国际总经理董海洋此前透露。

  尽管品牌众多,但眼下北汽下属的北京牌、幻速、威旺等都是新品牌,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号召力都是眼下难题。例如,对北汽最重要的北京牌现在只有E系列和绅宝D70两款车,产品较为单薄。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北汽上市了紧凑型三厢轿车绅宝D50,下半年可能还有SUV产品,随着产品丰富,其品牌也将得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车展上北汽展出了一款基于高端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概念车。据透露,这款预计于2016年国产的概念车,就是与Atieva公司联合开发的,其目标是超越特斯拉Model S。

  观致:稳扎稳打

  杨小林

  尽管外界对于观致能否走出现在的重围和争议,仍持疑惑态度,但观致汽车公司董事长郭谦,对于观致品牌在中国的“钱景”仍一如既往地看好。

  北京车展前夕,郭谦带着他的“国际纵队”高管们再度造访北京,此行的关键任务是沟通,其对象当然是一直关注、支持有时甚至对观致发出“呛声”的各路媒体。陪同郭谦一起进京的,除了设计总监何哥特,还有销售与市场执行总监卫思凡,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疑问是,观致销量何时能有起色?

  在此之前,坊间关于观致首款上市新车观致3销量惨淡的传闻不绝于耳,直到上个月在日内瓦车展“二度亮相”时,郭谦和他的团队才正式对外公布了观致3前几个月的交车数量。郭谦向记者解释,由于投放全新产品的全新工厂产能正在爬坡,观致3在今年一季度销量并不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观致3的销量增长曲线一直在稳步上扬。卫思凡向媒体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3月观致单月销量依次为100辆、350辆和440辆。如果从数据本身来看,观致3的单月销量与大众新速腾这样同级畅销的竞品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

  但如果考虑到观致3作为全新品牌全新产品,在品牌知名度和号召力都远不如大众这样成熟品牌,观致经销商网络截至3月底全国只有24家开业的背景下,这样的销量增长已属不易。“这是一个新品牌必须经历的爬坡阶段,产能需要爬坡,消费者接受度也需要爬坡。”

  事实上,在中国品牌汽车当中,售价超过10万元左右的产品并不是没有,但真正能做到既把价格定得高,又能取得与合资品牌竞品“相提并论”的销量业绩则凤毛麟角。而于去年广州车展入市,将新车指导价格“对标”新速腾的观致3,无疑是挑战这一行业“宿命”的勇敢者。

  在被问及新车定价逻辑时,卫思凡坦承,考虑到观致是全新品牌,所以观致一定要坚守“给消费者提供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即同级产品一定要向消费者提供比合资竞品配置更丰富但价格却更低的选择。出于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观致”初期不太信任,观致3不得不采取“田忌赛马”策略参与市场竞争。

  事实上,郭谦亦坚信,观致在通向成功之路上不仅要造出设计上令人眼前一亮、品质和工艺上足以比肩甚至超过合资品牌竞品的产品,还要在营销、渠道、销售体验和服务等诸多方面,让消费者认同观致一向倡导的“新高端”理念。

  在观致3车友会论坛上,网友对观致3配置的丰富程度大多持“点赞”态度,实际上,观致3亦是同级别车型中唯一一款标配多媒体影音交互系统的中级车,而其标配的马牌轮胎,就在成本上比其他同级竞品多出数千元。如果联系上前宝马MINI设计大师何哥特的手笔,观致3要呈现给消费者的就是“物超所值”。

  作为唯一一个连续两次亮相日内瓦展台的中国汽车品牌,观致在去年和今年日内瓦车展上的亮相都“震惊”了欧洲车坛。在今年3月日内瓦车展上,首次公开亮相的观致3五门版轿车,就一举摘得素有“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 (Red Dot Award)”。对细节处理和对美感设计不妥协,成就了观致现在的设计美学。

  海马:自主升级

  杨小林

  丢开马自达技术这根“拐杖”已近7载,海马汽车从去年起开始陆续收获“独立自主”成果。从去年开始,海马高举“自主2.0时代”旗帜,在产品投放策略上聚焦SUV蓝海和精品家轿,并从今年开始大面积铺开产品和渠道扩张这两张网络。

  去年,海马陆续投放了新生代家轿海马M3、中型SUV海马S7和首款自主2.0时代的B级轿车海马M8,直接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新车价格提至10万元以上,与合资品牌同价位的竞品正面交锋。今年,海马还将投放A级家轿新一代福美来M5和紧凑型都市SUV海马S5,以进一步丰富产品梯队。

  从销售数据和财报数据看,海马从去年开始的精品战略已初见成效。海马汽车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300-6800万元,同比增长约80%-130%,上年同期公司盈利2973万元。公司称,报告期产品结构的调整及郑州基地销量增长,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而在更早之前,海马汽车发布的2013年财报亦显示,海马汽车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02.35亿元,同比增长20.9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8亿元,同比增长81.43%。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海马汽车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在昨天开幕的北京车展上,海马展台的重头戏是S5和M5这两款全新车型。其中,提前一个月开始预售的海马S5正式宣布上市,而另外一款新产品福美来M5也确定将于5月上旬正式投放市场。随着更多新产品的入列,海马新一轮的品牌升级战已经打响。

  目标80后

  无论是车展上市的S5还是下个月即将登陆市场的福美来M5,海马在喊出进入自主2.0时代口号的同时,都将造车覆盖的目标客户群紧紧锁定为80后。而事实上,80后消费群的大规模崛起,的确让海马这样的自主品牌看到了机会。而海马S5瞄准的就是80后甚至更年轻的90后消费群。

  海马S5是海马汽车历时三年开发出的一款全新SUV产品,也是进入海马自主2.0时代后,以新平台、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全新形象面向市场投放的SUV车型。其总体研发思路奉行的是“欧洲设计开发、全球整合资源、落地中国市场”,目标客户群瞄准的是80后和90后的“都市新玩家”。

  在设计上,海马S5由欧洲设计公司意大利LD’A的设计团队和海马汽车共同设计打造,由LD’A首席设计师卢西亚诺亲自操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海马S5造型大胆乖张,虎鲨前脸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符合80后90后们更追求个性表达、更加特立独行的审美需求。

  而在海马S5底盘调教、安全配置以及电子科技方面,海马充分践行了“整合全球资源造车”的研发理念,德国博世BOSCH、瑞典奥托立夫AUTOLIV、日本天御TEIN公司、比利时邦奇PUNCH等国际一流公司,都是海马在前期开发阶段紧密合作的技术“供应商”。

  “海马S5承担着海马品牌更加年轻化的重任。”海马汽车集团营销管理部部长汤斯告诉记者,海马S5与去年投放市场的海马S7是海马汽车基于不同的市场背景下推出的SUV车型,两者的定位不同、目标群体不同、营销模式也不同,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共同承担海马拓展SUV市场份额的重任。

  汤斯在公司内部提出的目标是,将海马S5打造成贴合80后、90后年青一代消费群体对于时尚感、科技感、精致感追求的都市SUV。海马S7造型成熟稳重,定位于“高品位时尚SUV”,目标群体“都市拓行者”;而海马S5是青春时尚,定位于“新智驱SUV”,目标群体是更年轻的“都市新玩家”。

  从今年3月28日起,海马S5全面预售已经开始,预售价9.5万元起的海马S5野心不小。按照既定销售计划,S5在上市前三个月单月销量要攀上6000辆,最终目标是要达成月销破1万辆。为此,海马将在营销推广上持续发力,并力邀青春偶像吴莫愁为海马S5倾情代言。

  快速响应

  目前,在自主品牌SUV车型当中,能实现单月销量过万的产品并不多见。除了长城哈佛H6等极少数产品外,市场大多数畅销的SUV产品均来自合资品牌。作为自主品牌的海马,该如何通过产品的精准定位、品牌和技术上升级和市场机遇的快速捕捉,达成S5月销过万的目标呢?

  首先是SUV市场的“蓝海效应”。相关数据显示,在SUV细分领域,自主与合资两大品牌阵营的竞争格局并不完全一致。在轿车市场,自主与合资存在天然的品牌鸿沟,尤其是在B、C级轿车市场,自主品牌鲜有成功者“样板”;而在SUV市场,自主品牌依托快速反应和更明显性价比优势,完全可以实现突围。

  2013年,国内SUV市场销量实现303.97万辆,较2012年的201.42万辆增长逾半。其中自主SUV销量为123.89万辆,同比增长44.6%。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SUV是目前自主品牌话语权相对较强的细分市场,对比之下,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同比增长仅为8.5%。未来,SUV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其次是捕捉新型消费者群体,尤其是后者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例如,海马S5瞄准的就是80后甚至90后“都市新玩家”,后者也是其他自主品牌竞品需要争取的目标客户。在这一点上,以海马为首的自主品牌完全可以利用产品结构升级和品牌升级良机,做到比合资品牌竞争对手更快速响应。“在产品多样化的时代,考验产品的是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满足,只有抓住客户才能真正抓住市场。”汤斯表示,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是性价比,这是未来自主品牌取得成功的基础,而转折点则在于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反应。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海马汽车已经有成功先例。

  据悉,海马汽车2013年投放的新车型有海马M3和海马S7,市场表现均较为理想。海马M3在2013年4月投放市场,销量逐月攀升,10月、11月和12月销量分别达到6600辆、6500辆和8400辆,超出市场预期。同时,SUV车型海马S7在2013年10月、11月和12月销量分别为3900辆、3600辆和4600辆。

  有分析师表示,SUV车型利润情况远好于普通车型,对海马汽车利润贡献较为可观。正因为如此,海马S5一旦上量,有望给海马现有盈利能力带来一个质的提升。如果后续投放的福美来M5同样在中级车市场站稳脚跟,海马品牌转型升级将获得最大力度支撑。

  吉利:握拳出击

  周和双

  品牌回归的消息被热炒两年后,吉利的三个子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终于在本届北京车展回到一个吉利品牌,改变后蓝黑交替的帝豪LOGO成为吉利统一标识。

  作为改变标识的重要标志,搭载1.3T发动机的吉利新帝豪两厢、三厢,也是吉利首款涡轮增压发动机产品在北京车展亮相。

  三大子品牌回归一个吉利的背后不仅是品牌LOGO的统一,还是对吉利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亦是对过去资源浪费的自省,预示着即将按照已经制定完成的战略规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聚拢吉利在研发、制造、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力量进行新的出击。

  6年前,吉利为旗下产品重新规划了品牌体系,分为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取代原有的吉利和华普品牌;6年后,吉利品牌低调回归,以吉利品牌“GEELY”作为公司母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作为产品品牌继续存在,并逐渐演变成产品序列。

  在GX7以及新金刚上市发布会中,除了车型上的LOGO已经再也见不到全球鹰和英伦的痕迹,甚至过去直接英译全球鹰的字母GX的含义都变得与全球鹰无关。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曾在上海通用担任副总,孙深谙分品牌运作的道理,吉利现有的3个品牌均位于10万元及以下市场,无法规避竞争,不具备上海通用旗下的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那样的清晰定位以及价格差。

  因此,为了能出现第二款销量过万的走量精品车型,孙晓东希望能把2014款GX7的月销量在去年的 4000-5000辆 基 础 上 提 高30-40%。其中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全球鹰品牌之外的吉利经销商也能卖GX7。

  在吉利GX7上市后,孙晓东也向记者确认了到场500多家参会的经销商都能卖GX7。由此可见,孙晓东正将GX作为一个试点,将所有经销商进行合并,不再是过去分品牌分网的销售渠道管理办法。

  这意味着吉利过去分兵合围的战略已经告一段落,在收购沃尔沃后,新的品牌战略即将现出雏形,即以沃尔沃为代表的高端豪华品牌,沃尔沃和吉利目前正在吉利欧洲研发中心联合研发的CMA平台推出的相关车型,以及吉利品牌。

  在品牌标识统一的同时,吉利的平台战略也效仿沃尔沃的做法进行精简,未来缩减为三大平台,并推出基于市场的精品车型。

  此次北京车展上,吉利推出代表未来战略的三大平台之一的FE平台产品帝豪CROSS CONCEPT HYBRID 概念车,是继去年上海车展KC概念车之后再度展示吉利汽车全新设计语言的产品,从此款车亦可见到吉利未来两年新产品的诸多方向,特别是吉利的新能源战略方向。

  奇瑞:重构体系

  杨小林

  4月12日,周六,号称亚洲最大的汽车碰撞实验室的一楼某会议室,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奇瑞艾瑞泽7车主代表。“接待”车主回“娘家”的是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还有公司负责研发、质保和品质管控的部门直属负责人。

  这是奇瑞销售公司两个月前就策划的一次“车主回娘家”活动,尹同跃在对车主发言时开门见山地说,自从奇瑞2010年提出企业战略转型,研发思路从V字形正向开发做起时,奇瑞就立下要真正做到“为消费者造车”的理念。而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当然属于践行这一造车理念的例行活动。“我们不能光要求消费者爱国,而不给他们提供好的产品。奇瑞突围正向研发打造艾瑞泽7这样的产品,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爱国不仅没有‘代价’,还能得到真正的实惠——物超所值的好产品。”尹同跃向在场的车主代表强调,企业只有做对产品做好产品,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

  从去年开始,奇瑞宣布为期三年的战略转型进入收官阶段。在这场战略转型中,奇瑞调整了销售和研发架构,重新梳理了内部工作流程,尤其是在研发、生产和品质管控等环节上严格对标跨国公司通行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在产品品质上最大限度降低因人为干预而产生问题的概率。

  而在产品上,奇瑞自去年陆续投放了三款全新车型,中级三厢轿车艾瑞泽7、中级都市SUV瑞虎5和A0级三厢轿车E3。这三款产品在设计风格、内饰精致程度、底盘调教和动力总成技术匹配上,都已逼近甚至超越日韩系产品,而在营销上也抛却了过去随意和毫无章法的打法。

  以艾瑞泽7为例,作为奇瑞去年推出的一款全新中级车,其造型设计由曾在欧宝、福特和克莱斯勒任职高级设计师的James Brain Hope担纲,新车搭载奇瑞历时八年研发的CVT变速箱,无论是造型品位还是内饰精度、做工用料以及操控体验,都真正具备“叫板”合资竞品的实力。

  除了集中全力打造精品车型,奇瑞还大幅砍掉了过于臃肿的产品线。在奇瑞4S店里,新车的数量已经从过去的十几款甚至几十款缩减到只剩下8款;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渠道整合计划,也通过做减法,让触及市场一线的“肌体”变得更加有战斗力。

  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告诉记者,由于品牌回归一个奇瑞,奇瑞经销商渠道整合计划也将于今年上半年收官,下一步奇瑞将对“精简”后的渠道进行店面升级和KPI考核指标严格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获得良好产品体验的同时,感受服务的再一次升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尹同跃总喜欢抽空在车友论坛“潜水”,仔细搜罗来自一线客户的吐槽和抱怨。

  尹同跃希望以此来检视奇瑞业已成型的体系能力。一旦发现网上有车主对产品或4S店服务问题吐槽,他会第一时间给质保部、销售公司和公关部负责人发邮件,督促他们尽快对消费者的抱怨进行处理。对于奇瑞而言,体系的重构即将完成,公司上下都期待2015年正式发力。

  上汽通用五菱:蜕变升级

  在本次北京国际车展上,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610在车展首日上市,定位于“五座家用车”;而针对家庭用户打造的“7座家用车”宝骏730也于当日进行首发亮相。热销“神车”五菱宏光S也现身本次车展。显然,两大品牌、三款重磅车型的登场,将上汽通用五菱在乘用车市场的雄心表露无疑。

  去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迎来第一个千万辆新车下线,在创造“千万辆级车企的中国速度”同时,上汽通用五菱开始为一场品牌升级战排兵布阵——产品布局上实现“商乘并举”,在商用车领域中巩固目前优势;而在乘用车阵营中,则密切关注中国家庭用车不断升级的差异化需求,做实家用车市场。

  在渠道层面,,此前只有五菱宏光S和宝骏630两款车型在两个品牌的经销门店同时销售。随着商乘并举战略的提速,上汽通用五菱全国超过2600家的经销网点将逐步实现同时销售两个品牌的车型并进行售后服务。这意味着商乘并举的战略将自产品层面落实到服务终端。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日前表示,2014年公司全年销售目标为180万辆,其中宝骏品牌超过20万辆。在第二个千万辆起点上,上汽通用五菱开始了全新征程。

  加码乘用车

  在乘用车的路上,上汽通用五菱步履稳健。宝骏630上市三年之后,两款重磅新车开始接力。

  宝骏610定位为“5座家用车”。在空间、动力以及配置方面均已超越同级自主品牌竞品。动力方面,采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峰值扭矩则达到了147N·m,同时将搭载通用第二代GF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在空间上,宝骏610也决心挑战目前已经上市的众多“大两厢车”。

  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透露,当上汽通用五菱品牌的用户超过千万级别之后,企业开始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细化,以服务于二次购车和更新换代的用户。“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五菱车主对于车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那些单身的年轻人、小两口以及三口之家,会需要一款精致时尚的五座车型。

  宝骏610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开发的一款五座家用车。宝骏610工程总监兼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汪杰强介绍,就实车的空间而言,宝骏610的空间甚至超过同级别众多车型,内部空间已经直指B级车。作为五座家用车型,宝骏610将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7座车产品形成互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用车需求。

  同样瞄准微面客户升级需求的,还有宝骏品牌首款MPV车型——宝骏730。

  宝骏730基于全新平台打造,主要打7座家用市场。新车轴距达2750mm,比五菱宏光S增大很多,甚至赶超很多大尺寸合资品牌MPV,而在外观上,宝骏730亦颇具“CROSS范儿”。相关负责人称,工程师主要是考虑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复杂道路情况,设计了高通过性底盘,其高度可以媲美主流SUV车型。

  在渠道方面,随着商乘并举战略提速,五菱和宝骏两个品牌的网络将形成“联动”,打破品牌壁垒后,销售网络同时销售两个品牌的所有车型,目前2600家网点逐步实现同时销售两个品牌的车型并进行售后服务。“一个体系,两个品牌”是上汽通用五菱目前最具竞争优势的经营思路。相关负责人称,无论是研发中心还是生产基地,两个品牌都在共享资源,目标就是携手双品牌布局共同打造上汽通用五菱这个大品牌。事实上,这一思路已初见成效。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上汽通用五菱凭借43.09万辆的销量,位居乘用车企销量榜单第三位。

  精耕商用车

  回顾上汽通用五菱的成长轨迹,一条独特的脉络呈现出来。

  2002年11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正式挂牌成立,开创“中中外”合资模式先河。很快,新合资公司便打破此前10万辆销量的瓶颈。2003年销量跃至18万辆,短短六年之后,首次冲关100万辆,并在随后的连续5年中,持续卫冕行业销量规模和细分市场冠军。

  在业界看来,上汽通用五菱的“长风破浪”,应归功于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从立家之本的精品微车五菱之光,到创领“大微客”时代且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五菱荣光,再到开辟全新“紧凑型商务车”细分市场的五菱宏光,上汽通用五菱所投放的每一款产品都遵循了“低成本、高价值”的独特理念,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了企业自身。

  其中,仅“五菱之光”一个平台系列,就在过去十年间累计销量超过400万辆。2008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了空间等方面全面升级的新平台车型五菱荣光,又在2010年针对用户升级换代的需求,推出了全新概念的产品五菱宏光。在业界看来,五菱宏光并不具备尖端技术、也没有国际原型车,开创了一个汽车行业很难界定清晰的品类。

  但是来自市场的反馈证明,五菱宏光是真正基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发而来。

  自2010年9月上市以来,五菱宏光开辟出“紧凑型商务车”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引领并推动该市场的持续、快速扩容,短短三年时间,五菱宏光已拥有超过130万用户,占整个MPV市场近四成的份额,这一产品也被誉为“神车”。不过,随着细分市场被做大,很多车企亦开始进入这一市场。

  此时,上汽通用五菱意识到要想将市场进一步做大,必须紧盯消费升级以及更新换代的消费群体,以实现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提升。2013年,五菱宏光的升级产品五菱宏光S上市。在上汽通用五菱高层看来,五菱宏光S不仅要承担争销量、抢份额、做实“7座家用车”细分概念的职能,还承载着五菱品牌品牌升级的使命,也就是说,从传统意义上的微车品牌逐步过渡到“以乘用车为主导的汽车品牌”。随着月销8万辆的业绩频出,五菱宏光S实现了“宜家宜商”,7座家用车时代就此来临。

  与此同时,全新乘用车品牌宝骏的问世及其首款量产车型宝骏630的上市,也令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升级多了一条通道。一方面,通过宝骏直接切入乘用车市场,通过不断导入新品逐步升级;另一方面,借助五菱宏光以及五菱宏光S的不断升级,通过侧面迂回进攻的办法“轻取”乘用车,最终实现宝骏和五菱两大品牌在资源优势上的“对流”。

  比亚迪:占山为王

  刘君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正试图强调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

  在北京车展上,比亚迪正式发布一项名为“542”的新战略。542战略是比亚迪针对旗下未来新能源车核心性能指标做出的明确战略规划。据悉,这套规划指标将从性能、安全、油耗三个维度重新定义汽车标准,其中,“5”代表所有车型百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在5秒内,“4”代表全面四驱,“2”则代表百公里油耗在2升以内。

  比亚迪正在酝酿陆续推出多款车型,包括与戴姆勒合资的首款腾势车型、新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 S7以及纯电动超跑“唐”。 毫无疑问,比亚迪已经进入产品密集投放期。在比亚迪的产品阵容中,“唐”最为引人瞩目。作为542战略下诞生的首款车型,“唐”配备三擎动力,搭载极速电四驱与6HDT45动力总成。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唐的纯电70公里、混动无限续航的里程,遥控以及云功能等都是亮点。”

  目前,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下,比亚迪电动车的头牌“秦”也开始逐渐发力。此前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进入瓶颈,意图采取全新的路线来发展新能源汽车,“秦”便是针对个人市场进行研发和生产的“双擎双模”车型。按照比亚迪给出的官方数字,“秦”的零到百公里加速为5.9秒,百公里综合使用成本16元。这种颠覆性的产品曾给比亚迪营销团队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其新能源汽车的特性注定比亚迪要放弃常规营销的手法。但比亚迪对“秦”展开一系列的创新式的营销,包括网上拍卖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的座驾、与市场上主流车型比速度等等。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秦”的表现可圈可点。4月15日,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销售占比快速提升。2014年一季度,“秦”销量达到2000台左右,成为新能源汽车在华销量之首。而据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介绍,目前比亚迪“秦”系列已经被预订2万台。

  按照规划,比亚迪将会继续传承中国元素的命名方式。记者日前从国家工商总局处获悉:比亚迪汽车已注册夏、商、周、秦、汉等12个以历史朝代命名的商标。比亚迪后续还有望推出多达11款以中国朝代命名的电动车。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这也是进一步增强品牌力的做法,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态势,新能源产业占收入、盈利的比重将快速提升,品牌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戴姆勒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腾势便是比亚迪在品牌力提升所做的另一个努力。戴姆勒所具有的豪华品牌力将对比亚迪产生正向的影响,比亚迪戴姆勒相关人士透露,腾势第一款产品在北京车展期间亮相并宣布价格,将在今年年中上市。为加速腾势开拓私人消费市场的进程,比亚迪在充电解决方案作了很大努力。日前,比亚迪戴姆勒与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展开战略合作,计划在未来六年里由ABB为腾势电动车提供家用直流快速充电桩,首批产品将于2014年年中交付。

  在电动车领域的投入高达50亿元的比亚迪,正在等待收获。

  华晨:重构升级

  王国信

  在刚过去的三月,华晨与“小伙伴”宝马在中德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将合作再次升级。3月28日,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代表中方同德国宝马签署了“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深化合作备忘录”,签约金额合计约150亿元人民币,约18亿欧元。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合资企业在接下来的10年中要引进的新产品和技术,以及扩充产能方面的投资;重申宝马与华晨互为在华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宝马集中对华晨集团全方位支持。此次签约之前,在今年2月,华晨与宝马联合开发的电动车之诺已经在北京发布。

  在2012年,华晨旗下新上市公司新晨动力已经获得宝马公司的技术转让,从该年起生产N20发动机,将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从整车开发进入到零部件国产环节。

  但华晨和宝马的合作并不止于此。眼下,在华晨内部,宝马已经有4个团队入驻华晨,帮助其重新构建自主产品线。这四个团队具体分布在发动机、乘用车、商务车和品牌咨询。宝马大力支持华晨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发展,而且在企业产品战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给华晨以全方位支持。

  正是有小伙伴的鼎力支持,华晨汽车从去年开始已经逐渐扭转业绩。2013年,华晨总销量已跃居全国车企总销量第七,整车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15.7%,销售额1280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中华整车销售18.2万辆,同比增长19.7%;金杯整车销售38.8万辆,同比增长5.9%。按上市公司全口径计算,预计实现利税273.7亿元,同比增长19.5%。

  此前亏损多年的中华轿车也在2012年首次实现盈利后,也将盈利扩大到四千万左右。业绩的好转,也使得华晨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发展自主品牌。祁玉民为今年定下的基调是规模上量,转型升级。“2014年是华晨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华晨集团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规模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开局之年,”祁玉民如此表示。

  在今年的1月2日,祁玉民亲自主持召开了华晨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对集团在新的一年里的改革、管理做出部署,并宣布一系列变革,拉开华晨转型升级的大幕。

  按照祁玉民的规划,变革第一步是将战略决策层和执行层严格区分开来,首先,在集团层面构筑技术研发委员会、品牌战略委员会、品质管理委员会、资本运营委员会、文化建设委员会和改革管理委员会六大战略平台,全面提升集团在战略层面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同时,华晨汽车将公司结构调整为事业部制,设立了整车事业部及宝马、专用车、发动机、零部件、多元化经营等六个事业部,提高集团全系统的执行能力和效率。在最为关键的整车事业部上,华晨汽车将中华和金杯此前各自独立的销售体系纳入整车事业部进行统筹管理,从而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另外,从今年开始,具备33年跨国车企工作和管理经验的英国专家高博文开始担任整车事业部总经理,而华晨金杯副总裁杨波则担任华晨汽车整车事业部销售公司总经理。

  在杨波主管销售之后,已经开始展示出营销上的一些新打法。今年3月,华晨宣布中华V5与好莱坞大片《超验骇客》合作,成为该电影“中国唯一指定汽车合作伙伴”,还一举拿下影片首映礼、影片特定元素、联合宣传搭载及多种品牌露出的推广授权,这是华晨首次借势好莱坞做营销。

  长城:聚焦哈弗

  王国信

  在聚焦战略上,长城义无反顾。继去年在广州车展只展出哈弗H8一款车型后,在本届北京车展上,长城汽车的重点依旧全部在SUV品牌哈弗上——根据长城汽车官方发布的信息,今年长城汽车将展出8款车型17台展车,均为哈弗SUV。

  8款参展车型分别是:概念车型HAVAL COUPE,COUPE C,高端豪华SUV哈弗H9,新一代城市型SUV哈弗H2以及即将上市的哈弗H8,另外哈弗H6升级版,哈弗H6运动版,H8造型的哈弗达喀尔赛车也将参展。“我们以此展现SUV领导者的本色。”长城汽车官方表示。在2012年,长城确立了“专注、专业、专家”的聚焦理念,最早提出品类聚焦,也是惟一围绕产品品类建立专家品牌的企业。在2013年宣布哈弗品牌独立之后,长城进入双品牌时代,但其聚焦思路未曾改变。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尽管长城汽车有两个子品牌,但是两个品牌都专注于单一领域。长城品牌聚焦于皮卡和轿车,在皮卡上,长城已经拥有绝对优势,一直保持平稳发展;而在轿车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长城的思路是只做A级车,不做B、C级车型,在2013年,长城叫停了B级车项目。

  不过,这并不是说长城车就只拥有造A级车的品质,“在技术方面,我们要掌握,但是不着急去做,”长城人士此前表示。魏建军认为,长城的品牌还未形成很强的竞争力,他需要做的是巩固皮卡和SUV的竞争力,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用品类来提升品牌。因此,他将资源集中于哈弗品牌之上。

  魏建军希望将哈弗做成世界三大专业SUV品牌之一。在去年哈弗独立之后,长城为哈弗建立了专门的销售渠道,并打造了专属的品牌纪念物,这与世界知名SUV生产商的做法一致。而在长城为数不多的两大营销活动中,也全部是围绕哈弗来做。

  其中一个是连续六年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另一个是在去年宣布哈弗H8赞助好莱坞大片《敢死队4》。对于在营销活动上一向没有太多“花招”的长城而言,这几乎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这次营销活动背后,是魏建军将哈弗品牌推向国际的尝试。

  聚焦战略于长城而言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13年长城汽车实现净利润82.32亿元,同比增长43.87%;不仅销量成为自主品牌老大,还成为国内利润率最高的车企。

  今年长城在轿车上进一步收缩,长城轿车的一部分产能暂时性的划拨给了热销产品哈弗H6。不过,也正是因为长城把精力太过集中于哈弗,引发外界对其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

  除了增长的可持续性,长城的研发能力也一直是其短板。不过,今年年底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预计将投入运作,这个技术中心可进行前期研究、造型设计、概念设计、虚拟仿真设计等各项研发工作,涵盖皮卡、SUV、轿车全系列车型。

  另外,在车展上将发布的哈弗 H9与 H8一样定位于豪华SUV车型,不过H9产品特性更加注重专业越野性能,并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可以看出,长城将在高端SUV领域进行全面突破。

  东风裕隆:稳中求进

  周和双

  以华系车自主品牌标榜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裕隆)旗下的纳智捷品牌在新车上市第四个年头,推出了第二款SUV车型优6,以图打破目前销量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本届北京车展上,东风裕隆纳智捷全新紧凑型城市SUV优6以及小改款的纳智捷大7同时上市。

  2013年,东风裕隆全年销售汽车3.29万辆,仅完成年初设定的4万辆销量目标82.25%。

  与其他品牌先推出轿车不同,纳智捷的车型推出更看重市场热点,特别是市场稀缺的SUV车型。近几年中国市场SUV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于是纳智捷在2011年推出大7SUV。虽然纳智捷是新品牌,但大7价位正好卡在自主品牌SUV和合资品牌SUV之间,且东风裕隆与台湾HTC联手推出的车载电子系统,让大7一时成为国内中高级车最丰富的车,再加上外观大气,让大7上市后赢得不少眼球。东风裕隆的高价值路线也由此打开,创造2012年即赢利的奇迹。

  随后,东风裕隆又推出纳智捷 MASTERCEO,售价 39.8万-41.8万。在大7上获得甜头的东风裕隆信心满满地继续走高价值路线。

  “在品牌在市场上通过SUV、MPV等车型站稳脚跟之后,东风裕隆才会开始进入轿车市场,然后再逐渐地把这个量放大,并完成企业的中期计划。”东风裕隆总经理吴新发表示。吴新发口中提及的东风裕隆中期规划为,2015年销量突破20万辆,营业额达到250亿元。

  基于大7的赢利和口碑基础,东风裕隆正式启动轿车生产,定价为10.38万-18.58万元的纳智捷5Sedan于去年年中投放市场,由于A级轿车产品竞争激烈,而5Sedan定价又高,因此难以像大7当初那般迅速打开局面。

  随着2013年合资SUV产品越来越多,自主SUV也不断出现优秀的产品,纳智捷大7风光不再,油耗过高问题也开始被消费者关注。这让大7缺乏持续的爬坡能力,既没能实现计划的5万辆年销量愿景,连3000辆的月销量亦难以守住。

  显然东风裕隆不愿意看到这种僵持的局面,于是裕隆旗下推出不久的紧凑级SUV被迅速导入国产,试图凭借国内最火热的紧凑级SUV市场来再度创造销量奇迹。

  在东风裕隆营销总部长单志东看来,“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大踏步开始未来的行程。”

  “产品投放的准备、营销的准备,我们都已经布置好了,”吴新发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有把握2014年达到年销6万辆,2015-2016年达到10万辆。”

  据了解,东风裕隆今后4年内将研发并投放包含改款车型在内的12款产品,涵盖全系列 SUV、MPV、轿车、电动车等。

  江淮:进退有度

  王国信

  在去年宣布将战略重心从乘用车回归到商用车之后,江淮再对战略进行调整。“我们已经不会再扩张乘用车的产能,同时要对现有的乘用车产品进行整理,暂时不会扩大产品品类。”4月11日,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江淮还将原来的B级车计划暂时封冻,在中短期内都不会再次上马该项目。与此同时,江淮汽车战略与市场管理部部长崔亦章向记者透露,江淮眼下还正在进行乘用车产品谱系的再次梳理。眼下,江淮已经把发展的重心进一步聚焦到轻卡、SUV、MPV三大核心业务上,以此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把资源和精力进一步聚焦到优势板块上,是江淮回归商用车战略调整之后再次微调的核心。“十一五”期间,一心想进入乘用车的江淮完成了商转乘的战略部署。由于2009年-2011年的政策刺激,整个行业对形势预估过于乐观、盲目上马扩产项目,江淮也不例外。这使得江淮发展倾注于乘用车,在传统的商用车上投入较少。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在乘用车上,虽然摊子越来越大,但并未盈利,反而成为负担。而在商用车上,也逐渐被对手追赶上。特别是在去年经历了品牌危机之后,这种境况更加明显。在2012年和去年上半年的业绩谷底之后,江淮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去年下半年,江淮汽车结合汽车行业新的发展态势与自身实际情况,对“十二五”战略作出调整,下调了销量目标,同时确立了“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新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江淮从去年开始在商用车上补课。去年,江淮汽车专门设立商用车客户关系管理部,呼叫中心上调至股份公司层面,成立了国内商用车界规模最大的呼叫中心。同时,江淮首次发布服务品牌,即“五星服务 全程呵护”。其备件品牌“顺畅”也在去年问世。

  江淮轻卡产品品牌也整合成三个品牌:即高端品牌帅铃、中端品牌骏铃和经济型轻卡品牌好运。

  今年,江淮开始在轻卡和MPV两大传统优势领域着力提升。为了提升MPV领域的话语权,4月10日,江淮重磅推出新瑞风M5系列车型,比老款车型售价大幅降低4万元,经过全线价格调整后的新瑞风M5一举下探至10-15万元区间。而M5降价后的空白区间,将由后期将上市的M6填补。

  江淮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江淮汽车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起共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495737辆,虽然只同比增长6.59%,但盈利能力大大改善。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36.2亿元,同比增长15.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85.39%。

  在北京车展上,江淮的重点同样集中在SUV、MPV、轻卡三大核心业务上,三个领域均有新产品展出。SUV方面,和悦S30和瑞风S5携手登场,还有全新概念车SC-9。在MPV领域,江淮将带来瑞风M6和瑞风M3,这两款新车都将在下半年上市。在轻卡领域,江淮也推出了国内首款高端小卡——帅铃小卡,同时帅铃皮卡首发亮相。

  在进行战略收缩的轿车上,江淮汽车仍有全新中高端轿车瑞风A6及iEV5纯电动轿车首次亮相。

(责任编辑:邱莉颖)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