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朱伟华:两客一危和电动车接力拯救车联网

2014年04月28日09:18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朱伟华

  ~

  最近受车联网创新产业联盟和T圈之邀参加了车联网圈的几个沙龙,谈的话题仍然是OBD、大数据、O2O这类话题,仍然是去年那拨专业人士花费时间在这些问题上。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从事车联网硬件的企业基本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从事OBD研发制造的多数企业更是如此,如果仅仅从硬件上定义车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基本没有投资价值。那些拉着汽车后市场和电商概念忽悠投资的多数也是扯淡,我陆续会把我的这个判断理由写出来。

  玩车联网的都很清楚,是政府针对“两客一危“车辆的强制监控需求催生了车联网,在政府制造这个需求前,车联网只是个概念,搞车联网的都是各个企业的边缘人物。在政府强制政策的支持下,车联网有了商业机会,但随着商用车车联网业务趋向饱和,直接把商用车那套技术迁移到乘用车走不通,结果整个行业又陷入迷茫,这种情况下搞论坛的反而有了人气。但有人气并不意味着有解决方案,把车联网外延到电商、后市场或者大数据是偷换概念的逃跑策略,我估计真正能接力两客一危拯救乘用车车联网的是工信部志在必得的电动车战略……靠政府政策活着而不是靠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这是中国车联网的悲剧。

  关于车联网和OBD,我已经写过很多文章,我认为多数文章的结论都是成立的,我不喜欢重复讨论同样的话题,所以今天我抛出个新故事,我认为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去思考中国车联网,机会远比参加各种车联网沙龙的讨论有价值:)

  我在此前的微信里已经探讨过电动车的商业模式需要借助车联网实现,比如分时租赁,考虑到我的读者多数都是汽车产业内人士,所以我在这篇文章里更进一步分析下为什么电动车能够拯救乘用车车联网,顺便给部分媒体同仁扫下电动车的盲……电动车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按照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车企如果要扩产或者新设立工厂,都必须投产电动车,这是国家战略,也是这届领导应该干成的大事儿。按照产业规划,明年得实现累计5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如果按照电动车计算,实现这个目标比较难,当然,扩大新能源车的范围是有可能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有车企都在共同努力,让我们看看努力的细节。

  按照某汽车技术宅的说法,从政策层面看,政府要求自主、外资、合资汽车厂商在电动车上必须装备远程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应该能够尽可能提早发现电动车的问题,尤其是提前发现电池的问题——这可以理解为政府对中国消费者负责:)此外,政府的政策要求生产电动车的企业应当尽可能多的将有关技术细节向有关机构备案,以便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协调第三方机构进行中立检测。

  按照上面这样的政策要求,显然得给所有电动车装备车联网系统,否则没法实时监控电池状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其装备电池的车辆都装备了车联网系统,并不是说电动车一定需要车联网,而是如果没有车联网,电池实时监控是做不到的,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车联网,政府监管的要求是达不到的。为了监控电池状态而装备的车联网是成本,要收回这个成本必须想出商业模式或者想出产品增值卖点。对特斯拉而言,它把这个自己需要的东西硬是弄成智能汽车的概念,忽悠了一大批富裕的小白鼠当电池测试专员。

  对动力电池而言,数量越多,发生问题的概率越高,按照那位技术宅的说法,预测电池故障的难度和预测地震差不多。某德系合资品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给电动车装备车联网,然后借助车联网把电动车的车辆数据传输回服务器,然后雇一帮人24小时盯着显示屏观察数据,看哪个电池会出爆炸……这就是监控电动车电池问题的高科技。特斯拉卖得太好,估计是没时间长期测试,解决方案是直接找一群富人UGC这个事情,看谁的电池先爆炸,这叫互联网思维:)

  政府希望电动车制造商能够实时监控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这个初衷会引发电动车装备车联网,而拥有车联网技术架构的主机厂必然会把这套车联网解决方案用到更多的汽车产品上,这叫摊薄研发成本,由此可以推动车联网前装市场的发展。这就会培养一批人研究车联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随着电动车国家战略的发展,各种车联网论坛和沙龙人满为患……根源在这里,并不是主机厂真需要车联网,是电动车需要车联网,倒逼一帮原本不懂车联网的人自学成才,由此催生了一批车联网供应商。也正因为没有实际需求支撑,这种电动车催生出的车联网最终会现原形——没有商业模式。

  事实上,没有商业模式的车联网已经走到死胡同,我提出的TEA或者CRM概念正在拯救车联网产业,践行者都还在路上,等它们走到下一个山头的时候,我会总结出来当研究案例,那个时候各种车联网论坛就没有听众了……只有大家都困惑的时候车联网沙龙才有价值。

  政府的电动车政策不仅催生出车联网热,其实政府需要电动车企业技术细节备案也是希望跨国巨头把电动车技术贡献给中国合作企业,政府这是在帮着合资公司的中方获得外方技术。按照跨国车企的商业逻辑,是不大可能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把核心技术备案给中国有关机构的,如何说服这帮跨国车企在无损市场公平的前提下,把电动车技术拱手送给中国企业,这个需要大智慧。

  我们折腾电动车即将催生出全球第一大车联网应用市场,接下来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车联网大战,中国真有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电动车没做成,结果做出车联网,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也许车联网最终为电动车找到了推广落地的商业模式也未可知。从这个家角度看,如果你正苦苦思考车联网的商业模式,思考电商和大数据是严重被忽悠跑题了的,也许从电动车入手会更靠谱……你得相信政府:)

  (这里是朱伟华关于汽车信息服务、车联网、后市场、电商和媒体的观察与思考,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搜索”朱伟华“均可关注我)

  


(来源:朱伟华后市场)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