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丁华杰:油耗超标重罚 保证政策体系完善

2014年05月15日09:20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丁华杰

    工信部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其它几个部位,主要原因还是工信部掌握的各种生杀大权,这几日工信部又有动作,57日,工信部就《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公开征集意见,并在通知中首次明确,对于上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企业,将暂停新品公告和产能审批。

看到媒体方面提到,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属于利好消息,事实上不仅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对于降低车企的油耗、对于消费者来讲都应该是属于利好消息,并且这些惩罚措施的出台对于此前出台的几个乘用车平均油耗标准来讲,这个惩罚措施的出台,才真正保证整个政策体系完善。

第一、规则的执行决定了政策的意义。

工信部油耗测量过程和方法,去年就被媒体各种质疑,大家都在网站上晒出自己的油耗单子,与工信部对应的油耗单子相对比,发现有着较大的不同,这些也意味着我们借以统计出来的标准工况是不是离实际的统计标本太远了?这些方面可能需要相关的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完善。

除了测量过程和方法之外,测量中有没有猫腻,这也是公众质疑的对象,今年早些时候,官方媒体曝光了海马汽车的“油耗造假”事件,前几日,笔者曾经在文章中指出,如果这个事情不了了之,相比中国借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平均油耗标准”则形同虚设,因为你将这个数据作为门槛性质的东西进行看待,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这个数据的测试过程中不严谨、甚至弄虚作假,这个门槛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无论是多少关于平均燃油消耗的标准或者政策出台,重要的方面体现在三点:第一点是如何科学执行测量我们的平均油耗,对于原来的测试标准有没有完善和更新的可能性。第二点是如何保证我们测试的过程中没有造假,造假的话,对于国家政策是一种亵渎、对于消费者的底线是以后总挑战、对于自身来讲也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体系;第三点我们采用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些梳理清楚了,我们才能谈到相关的意义,所以执行过程应该放在首位。

第二、“平均燃料标准”重罚才能起到作用。

此前与朋友聊天,谈到工信部连续两到政策出台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车企的努力程度没有上来,朋友谈到因为国家说到了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并没有实现怎么办?没有谈到这个方面,这样的情况就不具备威慑力,既然没有惩罚措施,或者惩罚措施很简单的话,这样对于车企来讲与其花费那么多的力气和资本去发展,还不如上交一部分罚款就可以,所以这些政策的漏洞也就在这里,现在惩罚措施出台,这算是对于整个政策体系的一种完善。

工信部同时《公示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显示, 2013年度所有乘用车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涉及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企业,共有12进口车企和22家国产车企未达标,

并作出惩罚:“对于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不履行达标承诺的乘用车企业,在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方面将加强监管。不达标企业需同时递交平均燃料消耗量改善计划承诺书,提出具体的年度改善目标、改进措施等,包括对现有的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的停产、限产等。”

此前笔者谈到平均燃料标准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情况是大家都没有满足,国家会调整相应的标准。第二种是部分车企满足了,没满足的则非常不幸运,应该被制裁和惩罚,笔者从工信部公示的数据来看,如果这些数据没有水分的话,2015年的6.9/百公里,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在去年已经满足,这意味着大家都要走这条路线,这个时候来讲,出台的惩罚措施就是一根悬着的大棒,促使汽车制造商努力超越门槛。。

第二、“平均燃料标准”严格执行有利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下政府设定的门槛,门槛的指导性文件是,此前国家发布了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逐步降低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实现2015年和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100公里和5.0/100公里的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之后国家根据这个总纲性质的文件提到了另外一个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提到:“为鼓励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统计企业达到国家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的情况时,对企业生产或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并按5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低于2.8/100公里(含)的车型(不含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按3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其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按实际数量核算。”

国家的本意很简单,你现在依靠大排量B级车和C级车赚钱,这些持续下去,都没有问题,但是你需要辅助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这样的使得你的平均油耗降低,对于满足这个政策还是有可能的,这些政策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人认定的铁律。

所以,如果严格执行上述的标准,对于汽车制造商努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非常的积极作用。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丁博士汽车杂谈)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