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自主企业

陈虹接班胡茂元掌管上汽 破题自主成考验

2014年05月26日09:17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汽集团领导班子近乎无悬念地完成了交接。

  5月23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公告:公司原董事长胡茂元由于到龄退休。该公司选举副董事长陈虹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其不再担任总裁职务。公司聘任执行副总裁陈志鑫担任公司总裁,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至此,陈虹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成为上汽集团“第一把手”;陈志鑫担任上汽集团总裁,成为上汽集团“第二把手”。当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平稳上升,报收于14.67元微涨0.17元。

  不过,“双陈”上任后面临的压力也不轻,上汽集团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但自主品牌的比例在总体销量中不足20%,并且目前仍然处于“烧钱”中,如何扩大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时提升赢利能力,仍考验着“双陈”的智慧。

  集大众通用优势

  去年12月,陈虹顺利接过此前由胡茂元担任的上汽集团党委书记之职后,他也被视为最有可能当选上汽集团董事长的人选。而陈志鑫因为打造上汽自主品牌有功,加上其曾经是上汽集团“第一副总裁”,去年六月前担任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所以一直以来也被业内看好,认为他是接任陈虹担任上汽集团总裁的最佳人选。

  “双陈”组合被业内视为“黄金组合”。陈虹从1997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在上海通用担任副总经理和总经理,而上海通用营销有目共睹,陈虹本人在战略决策上,也非常果断。

  而生于1959年5月的陈志鑫,长于技术,踏实稳重。作为上汽集团“技术”的代表,在掌管自主品牌之前,陈志鑫一直任职于上汽集团旗下合资公司上海大众。而在出任上海大众总经理之前的20多年间,陈志鑫也成长为一名精通汽车工程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者。2002年,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大众产品年销售量首次突破了30万辆。

  在转战自主之后,陈志鑫注重产品品质、技术研发以及科技增值服务等内容,使自主品牌取得前期的成功。

  “NO.1”也面临天花板

  考察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可能是近期高层的行程之一。现实是,市场虽大,但自主品牌破题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目前除上海通用赛欧以外,大众也在谋划5万元左右的低端车,合资产品价格普遍下探,而包括奇瑞吉利江淮在内的自主品牌企业,在经历了前期的失败,走了一段弯路以后,不约而同地在进行产品和品牌策略的调整,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形象,包括奇瑞的第二、第三代产品,吉利的二代产品等等,直接进入到与上汽自主品牌直面竞争的领域。

  从规模而言,上汽集团已经达到世界前十水平。在胡茂元时代,上汽自主品牌从第一款车荣威750下线,仅仅经过了五年半,就实现了20万辆,成为国内自主品牌中达到20万辆台阶最快的一个。并且,与国内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面临均价较低,品牌溢价能力弱不同,上汽自主品牌均价超过11万元,直接与合资对标。

  不过上汽集团的竞争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几家合资整车企业上。2013年,上汽继续蝉联乘用车500强,销量超过510万辆,不过,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上汽总销量中不到5%。

  此外,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还面临利润瓶颈。陈志鑫曾几度提出盈利计划,2012年提出的1000万利润目标和2013年提出的5000万辆盈利目标,最终均与盈利计划失之交臂。

  自主品牌目前的销量尚不足以支撑研发的投入。如大众2013年在全球销售了近千万辆汽车,那么其研发费用就由这千万辆汽车分摊。相反,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销量,上汽自主品牌累计投资已高达45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再投入222亿元,而以2013年为例上汽集团仅有23万辆车分摊,成本可想而知。

  逆势突破法则

  “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必须在规模提升的同时,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自主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陈虹说。

  陈虹已经开始在探讨上汽的创新之路。今年2月份的经销商大会上,陈虹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蓄势待发,积极调整荣威MG的品牌发展战略》主题发言中,他对上汽自主品牌提出了新要求。

  从上汽的销量报表可以看到:在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比例中,越往上销量越差,上汽荣威MG的市场优势仅仅在A级A0级市场,进入到A 级和B级车市场的产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荣威950750对销量的贡献微乎其微。这也直接影响了上汽的赢利。

  下一步,上汽将全面启动品牌战略优化项目。而这个优化项目的核心,是要清晰定位荣威MG品牌在目标市场中所占据的相对的具备竞争性和差异化优势的位置。

  此外,上汽集团仍在加强自主品牌投入,根据上汽集团规划,自主板块仍会加大投入,“十二五”末累计投资450亿元,打造完成七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

  从中长期来看,上汽集团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未来的技术也值得关注。两年多前,上汽从车联网上实现突破,上汽在inkaNet3.0上的前期投入接近2亿元,后期还会继续投入2至3亿元,用来扩大inkaNet3.0的平台,试图保持车联网的领先。

  另一方面,上汽也在寻找新的突破点——新材料和新能源。上汽与宝钢集团联合研发新材料,用于汽车汽车轻量化,上汽已在荣威E50纯电动轿车车身上广泛运用超高强度钢结构,轻质材料和超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比例超过市面上大多数传统车型。

  下一阶段,上汽要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运作,即将新能源技术配置到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产品平台上去做。到“十二五”末,上汽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将在已投入20亿人民币的基础上,计划再投60亿元人民币。

  而近期,上汽正在推进一个“A架构” 全新动力总成的计划。上汽计划通过搭载全新一代动力总成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平台化来降低成本,该计划推出以后,上汽自主品牌产品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减少超20%、动力提升超20%和经济性提升超20%的三大综合目标。同时,上汽的赢利目标也将提前到20万辆。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