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丁华杰:“裁员下课”的长城 应转变思路

2014年06月25日08:30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丁华杰

日前,媒体报道称长城汽车三位高管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康国旺、负责国际出口业务的副总裁邢文琳、负责售后配件业务的总经理梁新璐被免职,这则消息把长城再次推到负面报道的风口浪尖。

长城汽车在新闻方面,今年来出现了恶性循环,从前段时间哈弗H8出现的种种问题新闻,到日前的长城汽车三位高管被免职,这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时间让人揣测。长城汽车随后发表的声明称“近期长城汽车销售公司三位高管职务变动并非因为销售业绩原因,而是公司内部正常的管理人员轮岗。”

这些话语略显苍白无力,股票的腰斩以及销售数据更加让人相信:根据长城汽车6月上旬发布产销快报显示,20145长城汽车销售汽车51837辆,同比下降15.67%,环比下降12.55%;前5个月累计销售汽车29.89万辆,同比下降3.87%。其中,轿车5月份的销量仅为4643辆,同比下降了73.51%,环比下降了44.27% SUV方面,主力车型H65月的销量为24402辆,环比下降7.5%

事实上,如果与媒体报道的另外一则消息对比,整个事件更加清晰一些,有媒体报道称“因H8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企业内部改革,长城汽车在某次内部大会上宣布,长城汽车集团内部将裁员两万人。至于裁员原因,则归结为哈弗H8事件所引发的销量下滑和成本上升等。”随后长城给予了否认,但是面对质疑并没有给出清晰的解释。

长城是这几年自主汽车发展势头最盛的企业,这也让很多媒体在面对其负面新闻的时候爱恨有加,不过,最近的诸多新闻,也让人意识到作坊式的车企打造需要改观,梳理后的企业可能才是更加成熟和持久,笔者简单谈到三点。

第一、车企成熟的标志是给予员工“事业”而非仅仅生存。

最初只是想要谈谈长城可能的大范围裁员,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笔者毫不例外地站在同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过随之而来的三位高管的被免职,让人突然感觉到,这些不仅仅裁员降成本的问题,而是企业家长式发展的通病。

很多企业很成功,当你接触的时候会感觉很沉重,长城汽车便是一例,当你见识到员工排成一列长队去吃饭的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这家汽车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同时可能也会为这些同行有种莫名的悲哀,工程师原本应该成为一种荣耀,对于产品开发与创新的荣耀。

对于很多汽车员工来讲,更多是支撑自身家庭,这些属于生存问题,对于一些高管在经济方面可能不太受限了,更多的在于事业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在现代汽车企业中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不过,在长城汽车,实现起来,似乎并不太容易,这个问题再次回到媒体谈论的“军事化管理”上,在企业发展初期,可能需要这么极端的方式去积累,如果想要持久,这种大家长式的管理未必有效。

第二、裁员问题应成为车企责任的下下限。

汽车企业裁员这几年并不多,但是媒体都能够引起媒体重视,笔者搜索了一下近几年在中国的汽车企业的裁员情况,虚虚实实,有很多比较恐怖的现象。当然对于过去十多年的中国来讲,由于车市的情况很乐观,裁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很多企业的选择,反倒是各家企业尽可能地招揽人才才是主流。但是即便这样的情况,企业裁员,特别是几家自主企业的裁员的幅度还是招致很多媒体的目光,足见其严重程度。

事实上,业绩关系企业命运更关乎员工生存、需要立体式的解决方案,所以,当自主汽车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困境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反思出现该问题的基本可能,是不是此前过度地追求规模了?还是整个行业到了不得不裁员才能生存下去的状况了。想必前一个因素要多一些。如果这样的话,如此大幅度地转向,真的会给企业带来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吗?恐怕谁也不敢保证,把这些裁员了会给企业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的话,采用一揽子体系来解决所谓的困境才是根治之策,而不是所谓的动辄裁去多少人去拯救企业。

很多企业心目中有一个不合逻辑的东西,就是凡是只要挂上民族、挂上自主,然后民众就理应去购买。是,作为一个消费者,笔者很想知道,自主汽车又为这些主场民众提供了什么?提供了比海外民众更优质的服务?更优秀的质量?更高的性价比?殊不知,在海外购买中国国产品牌的国产产品比在中国大陆都便宜,这很不合理。我们都知道去日本购买电器产品很便宜,因为日本本土出产电器品牌很多。在美国购买一些美国品牌,也很便宜,因为在美国这些品牌给予了消费者本土优势。你能想象,在美国购买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生产然后运送到美国的产品比中国便宜吗?这样例子不少,比如联想电脑。比如茅台酒。

笔者的观点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由于海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自主汽车应该将其视为自身的一个基本义务,而不是一个仅仅将所谓的民主牌作为空口号反复宣传。如果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如合资汽车的话,恐怕相应的企业虽然打着“自主”二字的幌子,路已经跑偏了。

第三、如何保障汽车员工、特别是普通员工的权益。

车企员工权利保障需要第三方参与对话,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工会制度在很多企业都存在,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工会和美国的汽车工会比较起来,后者的名气显然要大得多。名气大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汽车工会在保障企业从业人员权益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点,笔者在文章也不止一次地提出,但是目前来看,中方相应的组织反应还是太过于温和了。

笔者所了解的很多工会在中方的现状是进行相应的员工关怀,按照一朋友的话就是扣除些工资,给你买些日用品,这样的话很多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切实以员工的根本需求作为出发点。

尽管国家的劳动法逐步严格,在企业和员工的对话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切实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事,这点对于当下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来看,员工处于相应的劣势地位。

尽管政府或者民间设立相应的投诉和纠纷解决渠道,员工很多的权益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这时候来讲,企业里面能否出现类似“美国汽车工会”的组织来和处于强势地位的车企进行相应的抗衡,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个时候,对于中国整体的汽车行业来讲,也是一种进步和成熟。这点不仅仅存在所谓的口号上,而是保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从业人士健康流动的一个规范性的东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丁博士汽车杂谈)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