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根据《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根据《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对地方补贴标准规定了上限,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一般地区不高于130%。
《改革方案》同时明确,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同时,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分析称,三类人群将受此次公车改革影响:
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二是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省区市厅局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采取实物保障的不能再领取补贴。
三是司勤人员:对于因取消公车而失去岗位的司机和后勤人员,主要采用内部安置的办法,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可以安排转岗,提前退休,适当提高退休待遇。
车改三大关键词
取消
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补贴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50%。
拍卖
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公车。公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亮点解读
关键词:货币补贴
地方车改补贴标准将比照“国标”下调
新华社报道指出,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发放较高的车补,均高于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规定的上限。南都记者也注意到,与地方试点的公车改革货币补贴标准相比,此次规定的“厅局级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以下500元”的“国标”降低了近一半。
例如,北京平谷区要求处级以下干部全部取消配车,实职副处每月1500元,科长800元,科员300元。杭州的车改补贴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此外,有些地方还被批评将车补当作“福利”。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从自己的实践来看,此次改革规定的补贴标准基本可以补贴日常公务用车开支。叶青曾以身体力行推动公车改革而著名:上班第一天就“炒”掉了局里配的司机,自购私车上下班,每月领500元补助,随着油价上涨,目前他申领的车补上调至1200元,出差实报实销。
“我的实践情况与中央标准非常接近,总体还是比较合适的。”叶青向南都记者介绍,1200元/月的公车补贴基本够他每天开车50公里上下班的油耗。“我住得比较远,上下班耗油偏多,但是我有一个辅助条件: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所以到单位后,在单位周边开会、办事基本都不再开车。”
“中央对公车改革的定调很到位:是‘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而不是取消公车后公事私事都要补。”叶青认为,公车补贴并非福利,不宜定太高。他同时估测,按照目前取消公车后发放公车补贴的标准,一年一辆公车至少可以节省8万元,公车改革在全国推开后,将能节约1000亿元左右公车消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也认为,在公务员的工资中已经计算了相应的一些补贴,公车改革货币化补贴标准不宜过高,“至少不能高过城市的最低生活标准”。
南都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央公车改革最新方案,到明年,该项补贴标准将陆续推行到地方;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这就意味着,此前已设置车补的地方将按不高于“厅局级1690元、处级1040元、科级以下650元”的标准跟进做出调整。
关键词:实物保障
地方厅局级以下正职可有办公用车
此次改革明确,地方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中,省区市厅局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但采取实物保障的,不能再领取补贴。
何为“实物保障”?叶青认为,所谓“实物保障”,是为区别此前的“专车”,给确有工作需要的正职领导配备非专车的办公用车。
“以一个县为例,改革后县里可能会保留几辆车,供县委书记、县长因公机动使用,但不再固定司机、固定车辆。”叶青说,在浙江一带租车市场比较成熟,已有地方政府尝试取消公车、通过与租车市场对接,由租车公司保障政府办公用车,以此节省养车和司机的成本。
对于该条规定,中部省份一位参与公车改革的工作人员也向南都指出,在基层一些副职的工作量有时候并不比正职少,“比如一些重点领域的厅局长、常务副市长,这些副职的办公用车问题如何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叶青则认为,副职们应做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准备。
国管局有关负责人答问
Q
如何处置取消的车辆?
A
中央国家机关本级涉及改革的车辆近5000辆,需要处置的车辆由国管局负责处置,目前国管局已着手启动公车处置相关机构的选择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取消车辆的处置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甩卖贱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取消车辆的鉴定评估、拍卖机构和解体企业,都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做到充分竞争;除必须报废的车辆外,其他车辆面向全社会公开拍卖,阳光处置,车辆拍卖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特殊照顾,欢迎单位和个人参与竞拍,拍得的车辆落户必须符合当地交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车辆处置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Q
如何加强对车辆管理?
A
在公车改革中,涉及国家安全、维稳、机要通信、处突等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予以保障的车辆,要根据工作需要和部门情况适当保留,加强管理。一是要严格核定车辆编制;二是要严格执行公车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节假日封存停驶等日常管理制度;三是执法执勤用车要统一喷涂标识,严格限定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使用。防止“既坐车又拿钱”,杜绝公车使用中的浪费现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Q
怎样确保改革的成功?
A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六个不得”的纪律要求。一是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二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三是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四是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五是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六是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算账
财政部专家为公车改革算细账:
车改后公车支出有望缩减一半
据新华社电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此次改革的一大看点是所有司局级以下公职人员的原一般公务用车要取消,代之以发放有三档具体标准的公务交通补贴,富余的司勤人员要安置。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公车改革有“N次减支”效应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据他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不过,“上述费用形成了车改降低相关行政成本的第一大项,但并不是减少未来支出的最大影响因子。”贾康说,车改减支的第二个效应是将降低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涉改公务用车的更新成本。他指出,按中央国家机关层级的实际情况测算,按照改革方案,今后在达到符合规定更新年限车辆不予更新的情况下,将使一年间减少相关行政经费开支的幅度从前项的7%提升为27%左右。
不过,对于车改减支的上述双重效应,贾康认为这仍不是改革降低相关成本的全部情况。“我们还需估算车改将减少的其它行政开支,如参改车辆处置预计产生的收入减去司勤人员安置成本支出后的净值,以及车改减少的每年公车新建停车泊位的建设费用。”
贾康认为,如考虑这些因素,可使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在此基础上,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因车改减支或超过15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节约行政开支效果,方案要求财政部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也要加强财务管理,其中包括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等规定。
对此,贾康表示,公车改革的推进,配之以财政深化改革将带来的预算约束硬化,将会明显地降低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相关经费支出与未来行政成本压力。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 0 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建议
专家建议严罚 向企业“借车”
随着公车改革铺开,一些问题值得警惕。一位国资委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指出,尽管当前将交通补贴计入工资,暗补变明补,但如何避免变相福利,依然是一个问题。
该国资委人士提到,当前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的公车数量已大大减少,但不少采用社会租车方式,以机关服务中心的名义开租车费的发票,“给领导租奥迪也是租车费,搞活动出去玩租车也是租车费”,如何监管,尚待考虑。
该人士提到,这是一个“规避规定”的做法,地方比中央更为普遍和严重,中间甚至存在利益交换。
对此,方案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但对于如何监管、问责尚无具体规定。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要严厉处罚向下级单位或向企业借车的现象,比如找人借奥迪,借了100天,那就要算个账,把奥迪每天的费用乘以100,作为每天受贿的金额,看谁还敢去这么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丕则指出,上班期间因公外出可通过报销车票的形式,或者向出租车公司购买社会服务。
如何监控公车 还需细致规定
据媒体报道,此前公车改革试点地区,监督多停留在内部自查自纠,公众参与程度不高。也有部分地区试行“阳光公车”,比如湖南岳阳、宜章两地给公车贴标签,并进行技术监控。
竹立家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指出,仅对公务用车进行G PS定位,或只公布公务车号码,公众无法有效识别公务车,当张贴“公务用车”标识,或将公车喷涂为特殊颜色图案,才有利于社会监督。
一名中部地区省份车改办负责人认为,可继续保留和尝试此前车改中对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比较好的地方经验,同时出台更细节的办法和规范,防止“用车不轨”。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