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丁华杰:千亿充电桩布局将持续加速新能源

2014年08月26日22:12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丁华杰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正考虑设立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基金,用于建设更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刺激电动车需求,该知情人士还透露,这项政策可能很快就要宣布。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的话,相比新能源汽车明天的股市会再起高潮,作为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人员,应庆幸此次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此之高,1000亿元不是小数目,如果充电桩的价格按照千元至万元左右的话,意味着这可以安装一千万到一亿个充电桩(此处充电桩的价格及数量仅为粗略估算),如果2015年五十万辆电动车2020年五百万辆电动车,这些数量足可以支撑起整个电动车的运行,对于电动车来讲属于利好消息。

笔者多次谈到充电桩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给予消费者带来不安的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启,在这样的层面下,我们以积极的态势去发展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基础设施成本,这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来讲是个好事,也是大家这些年都在呼吁的事情。

不过,相对应来讲,仅仅依靠建设充电桩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充电桩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属于一种充分不必要条件,从更宽泛的能源角度去梳理,才能够完善整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笔者进行简单分析。

大数量充电桩让车企可操作余地增大。

关于电动车发展,包括笔者在内都在谈商业模式,事实上,即便有模式,也应该有东西可用,然后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使用这些东西,对于电动汽车来讲,上路都成了问题,如何谈后续的模式?

当下充电桩的问题便是这个瓶颈,大量扩建充电桩,虽然对于我们计划的若干数量的电动车仍然存在问题,但是,至少目前来讲,还算可以接受,如果计划顺利进行,至少能够保证这些纯电动汽车可以方便地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当下发展的主要方向,事实上,这里面存在太多的无奈,真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该归属到纯电动汽车上面,因为搭载的发动机更多的是补充电能,而不是像传统汽车那样作为主要能源存在,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什么要增加一个重量很大、自己充电的系统呢,主要是因为充电设施不健全、充电设施充电时间过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显得弥足珍贵,但是从能源角度来讲、从电能利用角度来讲,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不能算是最优的选择。

比如,如果充电站、充电桩大量存在,当下的电动汽车就不用担心续驶里程不足等问题,而更加努力聚焦到自身能耗上面,每公里使用多少度电能,然后根据电能进行更多层面的部件重量、功率大小优化,这些优化的结果才是重点,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所以,越来越健全的基础设施给予电动车更多自由度去发展。

充电桩布局和数量同样重要。

上述我们谈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数量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在更多的层面,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布局同样重要,我们之前也分析,为什么当下很多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率很低,才几个百分点,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些充电桩的布局不合理。

这些仅仅从数量进行完成任务目标了,没有切实考虑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比如说将充电桩建设在机场附近,要知道很多人并不是每天都驾驶电动车跑机场的,同时这些电动车的续驶里程,主要的目标客户也是上班族的代步等方面,就需要从消费者最根本的需求出发,完善住宅区域、商场区域的充电桩建设,以及相应的公司单位公共充电桩建设,这些才是符合电动车定位,完成自己的真实使命。

充电桩建设需配套优化电能结构。

前段时间,看到媒体都在谈论电能是否干净,因为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环境污染,都认为当下汽油或者柴油发动机的排放太高,致使了当下空气污染,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国家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形式,污染情况与汽油机、柴油机相比较,能够有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问题能够再次登上媒体,说明这些年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清晰的解决,早在几年前,大家都在计算我们国家清洁能源的比例,然后认为当下的能源结构下来发展电动车未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不过当时有两种论调,或者叫解决方案,第一种认为发电厂可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来解决污染,这个原理是什么呢,他们认为汽车的污染太过于分散,不容易治理,但是在发电厂,只需要给予那些大烟囱加装相应的处理器即可,当然实际上没这么简单,我们的PM2.5目前证实了大部分来自这些地方。

第二种认为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结构会持续改善,并且电动车的发展需要很长的过程,在这些方面,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能源结构。当然,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能源行业属于国家掌控的行业,想要改变,不是汽车行业这个市场性质的行业所能够决定的,或者作为一个消费者,汽车行业想要电能机构改变并不现实,这个层面来讲,我们所谈到的顶层设计就要进行相应的努力,否则到时候问题会更多。

整体上来看,我们电能总量够不够、电能够不够清洁,以及当下的供电网络能否支撑起如此大的功率增加,这些都是悬而未解的问题,也是有可能持续制约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希望都会有个根本性质的解决。

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丁博士汽车杂谈)
(责任编辑:桑大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