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中国反垄断并未违背入世承诺 将成新常态

2014年09月12日09: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欢 朱青 杨毅沉

  美国商会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对反垄断法的利用具有主观性和歧视性,违反了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同意维护公平竞争的承诺。同时,利用反垄断法迫使外国公司降价,违反了总体上禁止对商品进口设置限制的条款。

  分析人士表示,在厘清中国反垄断调查的发展脉络后,会发现这一指责是在歪曲事实。相关调查不仅没有违背入世承诺,反而体现了公开、透明、非歧视、公平竞争、法制精神等世贸组织倡导的原则理念

  9月初,中国国家发改委对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及涉案财产保险公司处以总计1.1亿多元罚款,对吉林三家水泥企业开出1.14亿元的反垄断罚单……近期中国反垄断不断扩围,从被处罚企业的数量和处罚金额看,国内企业不比外资企业少。

  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6年来,外企、国企、民企均是反垄断执法的对象。2013年,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合计被罚4亿余元,成为当时中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而在更早的2011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因涉嫌互联网接入垄断被调查。

  “据我了解,反垄断调查所涉及到的企业,外国企业只占到10%。”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他表示,我们推进的包括反垄断调查在内的事中事后监管是依法、透明、公正进行的。这些举措有利于中国扩大开放,让更多外资、外国产品愿意和敢于进入中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中国反垄断执法对内外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它不仅不会影响投资和经营环境,相反,会使环境更加优化,这是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

  因此,认为中国反垄断具有主观性、歧视性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至于指责中国利用反垄断法迫使外国公司降价,更是罔顾事实。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表示,发改委在价格执法中始终尊重且从未干预企业的自主定价权。在调查处理的一些案件中,一些企业之所以调低产品价格,有的是根据法律规定,有的则是从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维护企业声誉的角度出发,主动降低产品价格。

  2013年奶粉生产企业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案中,相关企业先后对奶粉降价5%至20%,一年让利消费者约24亿元。近期一些汽车品牌对照反垄断法要求进行内部整改,停止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并对部分价格过高的整车和汽车零部件降价,这也是主动消除涉嫌违法行为后果,逐步恢复竞争秩序和竞争价格的措施。

  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依据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世贸组织有关规则明确反对妨碍竞争的垄断企业的市场独占,规定无论是一家还是几家企业,只要形成市场瓜分或约定限价的控制就属于该国反垄断立法举措的应对范围。

  世界各国对垄断行为均十分警惕,大多数都制定了较为完善和严格的反垄断法律法规,对垄断行为施以严厉处罚。以美国为例,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在2013年就发起了近百项反垄断调查。

  中国近期大规模反垄断执法之所以备受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有执法力度不够、处罚过少过轻。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中国不再是垄断行为的“法律洼地”,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只要存在垄断行为就会被纳入反垄断调查,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中国未来反垄断调查只会向纵深发展,范围会更广、力度会更大。反垄断调查,更像是缺位后的补位,是迟到的监管,是责任的回归。外资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常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