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油耗考核倒逼自主技术升级 加速兼并重组

2014年09月28日07:47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公务员车视界

  9月25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2013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的公告》,对包括国产和进口汽车在内的111家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情况进行通告,共计40家未达标。

  从公布的企业及其主要产品情况看,未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产品结构较单一,如保时捷克莱斯勒进口车企,进口的主要是大排量SUV车型;二是部分自主品牌,如华晨金杯广汽吉奥等,虽然产品小排量居多,但主流节能技术的应用显得不足。从影响看,如果上述企业不加速达标,可能面临新项目、新产品申报受限等惩罚。未来,随着达标标准的提高,燃油消耗达标将成为影响每个车企产品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重点变量,尤其是对自主品牌影响较大,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

  倒逼自主品牌进行技术升级。对合资品牌而言,不但其所在的欧美、日本等母国的燃油节能、减排要求都较中国严格,而且产品节能技术一直领先自主品牌,对我国的汽车节能减排要求在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但对自主品牌而言,为了跟上国家要求的燃油限值标准,需要从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降低动力传动损失、减轻整车重量、扩大新能源汽车规模等多方面着手。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或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都是前提。这就必然会倒逼自主品牌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整体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对自主品牌的运营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上述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技术,都是自主品牌企业所缺乏的。譬如,发动机领域比较成熟的缸内直喷、分层燃烧、涡轮增压等技术,基本上被博世、霍尼韦尔等外资零部件企业以及大众福特等外资车企垄断或引领,自主品牌自主掌握的很少,需要从外资零部件企业采购,或依靠技术引进。为了达标,自主品牌企业就必须应用新的节能技术,这就将直接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对进口汽车而言,几千上万的成本完全可以转嫁给不缺钱的壕,但对自主品牌而言,即使增加1000块钱的成本,也可能意味相对合资品牌客户而言对价格敏感度更高的客户的流失。所以,短期内,产品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品牌提升等都将对自主品牌的企业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影响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格局。在当前SUV火爆的市场格局下,燃料消耗达标将给各企业发展SUV的热情浇上一盆冷水。因为天生无法克服的风阻系数、重量等缺陷,相比同级轿车,SUV产品耗油量更大。按照工信部的核算办法,各车企要谋求SUV的销量增长,就必须销售更多的轿车来平衡其燃油消耗量。相对而言,个头小、重量轻的小排量汽车在降低燃油消耗时,从技术上更具有优势。由此可以预见,在大家都不愿意放弃SUV这块肥肉,为了达到燃油消耗要求,在普及轻量化、涡轮增压等技术将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又只是叫好不叫座的时候,扩大小排量轿车的销售规模就成为众多车企实现燃油消耗达标的首选。这必将导致未来合资品牌加强小排量汽车的投入力度,甚至是重销量轻利润的大肆扩张,给自主品牌带来的竞争绝对不会停留在目前的层面。同时,也对自主品牌通过SUV实现的市场扩张、产品提档升级带来很大的挑战。

  有利于国内汽车产业的整合。未达标的国产车企中,除了一汽、北汽等主流车企的少部分企业外,更多的是诸如昌河中兴黄海等部分企业属于国内二线,甚至不入流的自主品牌。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一是产品单一,主要是微面、皮卡、SUV等;二是产量很少,最少的年产量只有19辆。这些企业至今尚在生存,要么是依靠个别市场的支撑,要么纯粹依靠当地政府的扶持。其既没有技术升级的实力,也缺乏主流车企整体运营的能力。如果这些新产品申报被停止,就意味着破产的加速,继续存在的价值仅存于等着被主流车企兼并重组。

  当然,笔者相信,一方面国家相关部委在推动燃料消耗量考核政策的时候,已经通过广泛的意见征求,考虑到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另一方面,经过最近多年的成长,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在小排量市场的优势也非合资品牌简单能撼动。所以,面临这些挑战,无论是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还是相关自主品牌车企,都应该已经准备好了。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