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奇瑞捷豹路虎人事调整为何不断受质疑?

2015年09月09日08:1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海艳

  在9月4日成都车展上接受完包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后的第三天,就有消息传出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朱国华将离职,随后,记者向奇瑞捷豹路虎相关人士求证,被告知消息并不属实。不过,在9月7日晚间,奇瑞捷豹路虎官方正式发布了消息称,奇瑞捷豹路虎总裁百润先生和常务副总裁朱国华先生任期届满,将于2015年晚些时候分别离任。百润先生将调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捷豹路虎”),另有任用。朱国华先生将调回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汽车”)继续担任总经理助理,分管奇瑞汽车合资合作项目等业务。

  百润和朱国华的继任者分别是现任奇瑞捷豹路虎整车产品线总监Murray Dietsch以及制造部执行副总裁陈雪峰。据了解,交接工作将在2015年晚些时候完成。

百润(左)与朱国华(右)
百润(左)与朱国华(右)

  从事实上看,这是一起正常的人事调整和变动,但官方消息的爆出并没有打消部分业内人士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系列人事变动的背后,折射出的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内部博弈以及路径困境。

  在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车企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实能得到更为直观的暴露,内部调整确实会更加频繁,因此,业内一直有“淡季整人”一说,这不足为怪。

  自打奇瑞捷豹路虎宣布将进行合资时,业内对这一起婚姻的“观望”态度便大于“祝福”。在政府对整车合资项目收紧的大背景下,双方的牵手一度被认为 有可能是国内最后一个整车合资项目。任何事物在打上“最后”或者是“唯一”的标签之后,受关注度显然会超越常规。再加上合资双方的品牌地位和行业身份,在 大多数人看来是那么不对等。奇瑞是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彼时正在经历市场低谷期,而捷豹路虎当时在国内豪华车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用“炙手可热”一词来形容完全不会显得夸张。

  这样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庭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联合效应?奇瑞并没有豪华车品牌的运作经验,另一个合资项目观致汽车的生存状态也一直受人诟病。因此,更多人担心在合资公司中,奇瑞的话语权是否会被剥夺,沦为代工厂是否会变成它的宿命?

  这样的担忧在遭遇人事变动后,便会产生一种适度的放大效应。在此轮人事变动之前,就在2015年4月,时任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IMSS)总裁的陆逸宣布离职。

  IMSS是奇瑞捷豹路虎在合资的初期,为避免出现类似“中外博弈”的局面共同成立的“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负责销售、市场、售后和品牌建设职能。在这个机构中,奇瑞捷豹路虎捷豹路虎中国分别向自己的法人代表负责,共同保证双方的利益。

  虽然陆逸对外宣称离职是因为“个人原因”,但大多数圈内人都将其离职原因归结于“夹缝尴尬”,既要考虑外方也要考虑中方利益以至于决策难以落地。而 在陆逸之后,捷豹路虎中华区总裁高博调任也被赋予了很多“含义”。有了此前的这一轮轮猜测,当下新一轮的人事变动被“深入”解读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2015年以来,无论是奇瑞捷豹路虎还是其母公司捷豹路虎,在华的市场表现都难言如人意。受车市整体环境以及进口和国产车的更替以及央视 3.15晚会曝光的影响,2015年来,捷豹路虎销量开始大幅下降。数据显示,前七个月,其在华累计销量下降28.4%,成为豪车的“重灾区”,而 2014年同期,其在华的增速高达44%。更为雪上加霜的事情是,捷豹路虎一向坚挺的价格体系也出现“崩盘”的情况,进口路虎揽胜极光的降价幅度一度高达 10余万元。

  按照过往经验,一款热销的进口车,在国产之后,会取得更理想的销量表现,但事实上,极光在国产后的前几个月,一直表现低迷。为此,奇瑞捷豹路虎正式宣布对其价格进行下调,由此终于“扳回一局”,使得国产极光8月销量创下新高,达到2500辆左右。虽然已经有所反弹,但在业内看来,这一成绩依然很尴 尬。

  种种因素之下,人事变动引发的舆论涟漪自然十分正常。不过,在短暂的热议之后,新上任的负责人能否带领奇瑞捷豹路虎快速起跑,可能才是业内更为关注的焦点。毕竟,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奇瑞捷豹路虎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采购、制造、市场和人才体系、管理流程,国产极光上市后,第二、三款国产车型也在筹备之中,万事俱备之下,能不能借得市场东风,就是进一步考验继任者智慧的关键点了。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