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庞义成:万物互联和无人驾驶是不可阻挡的明天

2018年12月20日15:36
来源:搜狐汽车

  "万物互联和无人驾驶是不可阻挡的明天,是一定会实现的。"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智电互动集团董事长庞义成在开幕论坛上发表致辞时表示。

 

  我们站在今天预判10年后的未来,无论我们怎么去乐观的估计可能都是保守的。今天对无人驾驶的悲观,我认为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在过去的历次大会上解释过、反复强调"万物互联如何会成为人类的未来"今天没有改变这个判断,就是在未来10年整个人类科技变革最大的主轴就是万物互联。无人驾驶只是万物互联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高强、高频度的场景而已。汽车变革只是整个万物互联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现代的价值观、现代的组织方式把一群具有现代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以围绕确定的目标共同去奋斗,这才是能够穿越时间迷雾核心的力量。
  我们知道政策马上就要退出了,2019年是最后一年,2020年补贴肯定要退出的,补贴退出以后市场的长期增长靠什么?一定要靠创新,靠技术的创新、靠产品的创新、靠组织的创新、靠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如果没有创新我们无法走出寒冬。
以下为庞义成开幕致辞全文:
各位亲爱的朋友: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全球汽车新能源大会年度的聚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副标题叫做"穿越时间的迷雾"。刚才视频的短片简单的点了一下题,怎样理解"穿越时间的迷雾?"我再花10分钟的时间解释一下对这个题的理解。
  首先,为什么说是迷雾?过去的2018年太令人目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是一股大浪,2018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大概有十几个新品牌发布,有二十多款车亮相,有无数个投融资案例、有更多团队的组合。资本、人才、政策,像炸弹一样扔到海面里掀起的浪太大,海面的浪花翻腾起来让很多人对目前的局面看不清楚。
  与此同时,2018年的下半年又发生了大家都没有预想到的情况就是"经济寒冬"突然降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想,来的非常猛烈和突然。大家都知道从7月份开始中国车市出现了过去30年从来没有过的同比下降,今年整体车市下降是已成定局了。不光是车市,中国的所有大宗消费都在掉头向下。所以,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浪花滚滚非常的热闹,一方面经济寒冬突然到来,所以钱就变得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怀疑和批评,尤其是我们的一些新兴公司的产品开始交付了。比如说,蔚来、威马开始交付,用户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因此,有一个声音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就是造车新势力到底靠谱不靠谱?汽车变革的未来寄托在这些人身上靠谱不靠谱?是不是还是得等着像BBA这样的传统大公司发力这件事才变得可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靠什么样的力量来回答?要靠什么样能支撑我们走到更远的未来?这就是我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和解释的命题。
  我们认为,第一个是要有正确的信念,什么样的信念才能是支撑我们走到未来的力量?在这个片子里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就是"万物互联"和"无人驾驶"。今年下半年谷歌无人驾驶一位创办人发表了一个观点,认为无人驾驶在未来10年完全商业化的难度非常大,而这句话影响非常大。因为他是全球最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系统创办人之一,所以他提出这个问题后,几乎导致国内很多媒体跟风,认为无人驾驶不可能实现。
  这样整个变革的方向似乎就要发生偏移了,我个人认为"万物互联"和"无人驾驶"是不可阻挡的明天,是一定会实现的。我们10年前没有人相信移动手机、智能终端会是今天的这种局面,已经如此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所以,我们站在今天预判10年后的未来,无论我们怎么去乐观的估计可能都是保守的。所以,今天对无人驾驶的悲观,我认为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在过去的历次大会上解释过、反复强调"万物互联如何会成为人类的未来"。今天没有改变这个判断,就是在未来10年整个人类科技变革最大的主轴就是万物互联。无人驾驶只是万物互联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高强、高频度的场景而已。汽车变革只是整个万物互联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如果你们问我,我们是需要有信仰"万物互联"和"无人驾驶"的这种信念吗?我觉得我们是的。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相信无人驾驶和万物互联是因为我们有更深层次的信仰,这个信仰是:自由、开放、平等和真诚。不是吗?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去中心化、网络化、全球化,就是自由开放平等的格局。只有有这样的信念才能推动这样的变革,所以我们说信念是最需要强调的一件事,尤其在寒冬之中。
  第二个是"人"。什么样的人?我们这个行业里有千千万万的人,有很多人非常优秀。但是很多优秀的人被限制了他们的才干。为什么?很多原因:体制的原因、机制的原因、文化的原因、资金的原因等等等等。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秀的人没有和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我这里说的"人"不是一个单个的人,是一群人、是一个团队。一个有相同价值观和信念的人组成的团队,我们认为是推动这场变革第二个重要的力量。
  第三个是组织方式。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组织方式,最早的小农经济、个体户、现代化的公司等等等有很多组织方式。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是最高效的能够推动人参与并且创造、创新的方式?从过去三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能够看到以蔚来、小鹏、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型公司组织方式是高效的。但是想象一下,在蔚来汽车之前,中国是否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新型品牌从零开始用了四年时间推出了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定价40万,并且在上市本年时间交付一万台。过去中国汽车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吗?没有。再比如,小鹏汽车发布当天现场有大量用户排队去交购车款。过去也非常少见这种案例。以现代的价值观、现代的组织方式把一群具有现代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以围绕确定的目标共同去奋斗,这才是能够穿越时间迷雾核心的力量,这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阐释的。
  我要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说靠价值观、组织方式、信念把人聚拢起来?聚拢起来是为了什么?为了创新。三年前在广东的大会上,我们说过,我们看到中国电动车市场飞速的发展,它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政策。时间拨到了今年2018年的年底了,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突破了100万台,达到120万台非常可能。120万台大概占据了今年整个中国车市5%左右,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大家冷静想一想,截止到现在,市场快速成长的推动力是什么?跟三年前有区别吗?我说的这120万台,区别不大,还是靠政策在推动,目前政策仍然是市场上最大的推动力。我们知道政策马上就要退出了,2019年是最后一年,2020年补贴肯定要退出的,补贴退出以后市场的长期增长靠什么?一定要靠创新,靠技术的创新、靠产品的创新、靠组织的创新、靠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如果没有创新我们无法走出寒冬。
  今天早晨吃饭的时候跟于德翔先生交流,于总告诉我,如果说我们现在碰到的是一场寒冬,未来的10年一定还会碰到好几场寒冬。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寒冬绝不会只有一场,一年四季不会只来一次,第二年还会再来一次,过几年还会再来一次。靠什么力量能够穿越寒冬?就要靠我们的创新。创新要靠什么?靠刚才讲的人和组织。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中国汽车业的朋友们做的所有的工作、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标杆,无论你做什么产品?做什么渠道?做什么定价、品牌,所有的一切都有外国先进的老师在给我们做标杆。但是到今天标杆消失了,我们面前没有标杆了。在座的各位已经站在了全球汽车创新的最前沿。这一点都不夸张。
  大家看一看,除了特斯拉,在全球的范围内还有多少家公司可以跟中国的创新公司相提并论?以这么高的速度在往前跑。当我们面前突然消失了标杆,消失了学习榜样的时候创新又靠什么?过去30年中国的创新主要是靠后来居上、靠后发优势。说好听就是吸纳全球先进成果,说的不好听就是我们快速的学习。未来3年、未来10年没有更多的现成经验供我们学习了,在这种情况下的创新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假如,我们在座的朋友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是拥有新一代价值观和组织方式的人构成的,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延用过去几十年的标准答案的答题方法,有一个问题就照着那个问题去寻找标准答案。现在没有标准答案了,答案得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索出来。所以这是未来10年最困难、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基于这种原因,我们相信未来的创新公司在中国出现,是证明中国会承担伟大使命最有力的事实。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创新公司出现,也许中国不可能承担这样的使命。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创新公司出现,我们相信这其中一定有非常优秀的公司,聚集了优秀的人,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并且采取了正确的组织方式来完成高效的创新,来引领这样的变革。
  所以,第一,我还是会坚持我们三年前的观点,这场变革一定要靠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人勇敢的创造,不用去担心这件事过去没有人做过,本来就没有人做,将来的事情都没有人做过,要靠我们自己勇敢去创造。第二,要做自我的颠覆,过去的认知很可能是不对的,甚至是错的,那么只有靠勇敢的创造和不断的自我颠覆,才能完成你和你的组织快速迭代,也才能够活到10年之后,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亲身见历这场伟大的变革和它最终的成果。
  我希望在今天的这场大会上,大家能够从在座的嘉宾分享中听到这样的力量。我更希望在未来2019年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个企业界的朋友,包括媒体界的朋友能够努力的推动中国的企业勇敢去创造,给他们多一点点包容,多一点点信心。共同来完成创造的过程,共同来走过目前的寒冬,尽管我们知道下一场寒冬还会在未来等着我们。但是我们不会惧怕这样的寒冬。因为从2010年开始,这场变革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折服,2015年以后的发芽和成长是长期准备的结果,期望大家能够携手为明天奋斗。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严骏)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