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笔者这一标题,很多人一定大惑不解,有些企业的高官还可能认为是说胡话。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之大举世公认,中外汽车企业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垂涎三尺,新闻界、理论界以及社会各界也都跟着兴奋,为何而忧? 一为以“大”为荣而忧。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汽车企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我们不能以此为荣,言必称其大,因为它不是囊中之物,只是眼中之物。“大”只能说明发展条件好,不能说明我们做得好;“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不是我们的功劳。假如这个大市场在我们的手里丢失贻尽,我们还有何“荣”可言?在大市场下,我们不能打造出一个大产业,不为荣,应为耻。我们是选择荣还是选择耻?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发展壮大中国的汽车产业。美国的汽车市场大,产业也大,干汽车的才有资格以“大”为荣。 二为以“大”为本而忧。过去拿市场换技术,不算成功。现在,我们又在拿市场当资本。拿市场换技术是被逼无奈,拿市场当资本似乎有点主动。与外商谈判以市场大当砝码固然情在其中、理在其中,可是,令人担心的是只把市场大当换的资本。为什么非要拿市场去交易?在传统眼光中,自然资源是最宝贵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最宝贵的是市场。谁占有了市场,谁就有了利润,就有了长远发展的根基。我们如果把市场都丢掉了,换来的技术、资金、经验还有什么用?我们要尽量多地去抢占市场,没有了自己占有的市场,还谈什么大而强的汽车产业?德国的汽车市场不算太大,但是,他们的汽车产业不但大还强,那才算是有资本。 三为以“大”为安而忧。有的汽车企业,由于近几年销售形势好,感到市场很大,心里安稳,甚至还有点骄横:媒体批评?是胡说八道;用户投诉?是胡搅蛮缠;外商竞争?掀不起大浪,还得以我为主。反正我的车卖得好,供不应求,想早一天拿到车,还得走后门呢。这种状态,怎不令人忧?眼下,你的车确实卖得好,可是,你想到没有,你的车是不是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不是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卖得愈好,后患就愈大,到头来消费者只认外国的品牌,不认你的,你还有什么可骄横的?要想安稳,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战略技术,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利用大的市场开发出自己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居安思危,这句古训,已经被我们讲烂了。可是,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今中外,多少商场豪杰,皆“迷”于其中,前功尽弃,折戢商战。我们的市场是大,但不一定产业大。如果只有大的市场,而没有大的产业,我们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可想而知。
|